中国上古神话的原型分析

2009-12-17 06:22孔刃非杨娟娟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原型阴阳太极

孔刃非 杨娟娟

关键词:上古神话 原型 分析 阴阳 四象 太极

摘 要:本文根据荣格原型批评的理论,发现上古神话有着系统的逻辑共构的原型。从表层看:上古九则典型的神话正构成了春(喜剧)、夏(传奇)、秋(悲剧)、冬(讽刺)的原型。从深层看,这些神话却蕴涵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全部原型。而终极层面的逻辑,则显现出整个中华文化的原型——实质就是“太极”。

神话研究的方法,影响最大的是荣格的“原型批评”。荣格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种族的人,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积淀着种族的心理经验。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心理遗产就沉积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这种代代相传的心理经验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全种族的,是一种“种族记忆”。这是一部用无法译解的密码写就的各族心理经验史,这本书人人皆有,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但又永远不会进入人的意识领域。荣格认为,可以从一些迹象去推测集体无意识的存在,神话、图腾崇拜,怪诞和梦境等,往往包含人类心理经验中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它们就是集体无意识显现的形式,因此又被称为“原型”。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会系统看到汉民族的整体的文化“原型”。

一、上古神话的“表层”原型分析

中国上古神话内容非常丰富,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按原型批评的理论,也会得到上古神话的“原型”:

《盘古开天地》是“创世神话”,他开天辟地,死后他的身体化生成了宇宙万物。显然这是“春天”的意蕴,是诞生,是“生”的原型,是喜剧的文学形式。这就典型地合符了“原型理论”。西方神话反没有这么系统而明确的“生”的神话。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是和盘古开辟天地不可分的对应性神话,两者是互相补充,不能分割的整体。“补天”的意蕴,是补缀“天”之不足,因为单纯依靠“天→阳”是不能生物的,只有通过“阴的补缀”——阴阳和合,方能化生万物。分而述之可以说“女娲生育万物”也能说“盘古化生万物”。女娲也是“生”的原型。

盘古与女娲的原型意象就是“春天”——“生”。

作为“英雄神话”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与“原型批评”更是惊人地吻合。夸父所追之日显然是“夏”的标志,而后羿射日之“日”是盛夏,是长夏的标志。夸父追日是“历险”是英勇的奋斗、抗争与竞争,而后羿射日则取得了斗争的胜利。从文学的角度则是“传奇”——英雄的传奇。

“斗士神话”《嫦娥奔月》与《精卫填海》则是“秋天”的意蕴,是“秋”的原型。嫦娥因偷窃后羿的不死神药,自己害怕而逃往月宫,从而幽居广寒月殿,只有小兔为伴,孤独痛苦,任由岁月耗尽她的精神,长生中求得的是漫长的愁苦——受尽了生命与岁月的“磨难”。是典型的“悲剧”。

“精卫”本是炎帝之少女,却在东海中溺死,变成精卫小鸟,决心报复。便衔西山之木石,欲填平东海。精卫不仅历难,而且至死,这也是“悲剧”的原型。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炎黄之战》则是“冬天”标志。古代“冬天”用战用杀。“黄帝战蚩尤”中蚩尤大败而被杀,“炎黄之战”中炎帝被打败,对失败者来说结果是“死亡”。但黄帝在大胜之后,各个部落得到大联合,是死中更生,是更高层次的“复活”,因而,这也完全符合“讽刺剧”的“原型”逻辑。

二、上古神话的“深层”原型分析

我们通过“向后站”,站在社会学、文学和种族心理的角度,得到了上古神话的原型结构,但这只是表层的结论,对中国神话而言,这不意味着找到最后的“原型”,要发现上古神话的最后“意蕴”,看到它们的真正“原型”,还需要“向后站”,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古代神话便清晰地显现出“易学”意象来。

我们再“向后站”,便能看到《盘古开天地》所蕴含深层“原型”:

盘古作为男性神,与无极之混沌同在,“混沌”可看成是“黑物质”,也是‘男女媾精”的“混沌”;天地开劈,即太极生两仪,从而有了最大的“阴·阳”,盘古的“原型”是为太极中的“阳·太阳”。

女娲是始祖女性神,她和合补缀了不完善的“天”——阳(只有“阳——盘古”显然是不完善的,不能独存的,因而必然有“阴—女娲”),从而弥补了“天地——阴·阳”之不足,使得四极立,九州平,八方和,人民与万物得以化生。这是“四象”、“八卦”演化的意象,而“盘古”、“女娲”正是最初的宇宙之父母,万物之至极,阴、阳之原始,两者互补,协和相生,以造天、地、人三才万物,是对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原形”显现。

盘古是“阳”的原型;女娲是“阴”的原型。以上两则神话构成“太极”原形。

盘古与女娲的神话所显现的是“阴·阳”太极原型,表征的是“无极——太极——两仪——”动态逻辑。

其他神话正是在太极“阴阳”运动的表征,中国上古神话系统总体构成了《易》学原型,彰显着易学的逻辑。

(一)《夸父逐日》原型分析

夸父与太阳赛跑,其原型意蕴是:“夸父”是“阳”的意象,日也是“阳”,是“太阳”。与“太阳”比,夸父是“少阳”,夸父逐日是以“少阳”凌日,以入“太阳”自然不敌。致使“阳亢”,夸父是“太阳”原型。

(二)《精卫填海》的原型分析

《精卫填海》:正好相反,表现的是“阴亢”,其中大海是“太阴”,精卫是炎帝之少女是“阴”,她“游于东海”,和夸父“与日逐走”之“入日”是一样的性质,是“少阴”之凌“太阴”,但她并未能和合“太阴”,而使“阴亢”。精卫是“太阴”的原型。

(三)《后羿射日》的原型分析

《后羿射日》:天有十日,表示“阳亢而极”,是“太阳”之过甚,杀禾稼,害生灵,所以后羿射之,射落九日而留下一日,以调和宇宙,世界终得和谐,使“阳和”,后羿是“少阳”的原型,射日是使“太阳”当位。

(四)《嫦娥奔月》的原型分析

《嫦娥奔月》:嫦娥是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也称姮娥。嫦娥美貌非凡。因窃食后羿不死之药,升天成仙,躲入月宫。嫦娥是“少阴”的原型,月宫则是“太阴”,嫦娥奔月应是“少阴”和谐于“太阴”。象征“阴和”。

“夸父逐日”是阳亢——即“太阳”的原型;

“精卫填海”是阴亢——即“太阴”的原型;

“后羿射日”是阳和——即“少阳”的原型;

“嫦娥奔月”是阴和——即“少阴”的原型。

以上四则神话构成“四象”。

(四)《炎黄之战》的原型分析

《炎黄之战》:正是阴阳相对,炎帝居南方,为“阳”,为“少阳”,表阳动过甚而显“阳亢”;黄帝居北方,为“阴”,为“太阴”,“太阴”以克“阳”,从而中和;阴阳相济,协和天下,安定万民,华夏兴起。《炎黄之战》表现的是“阴阳二仪”相克相生的原型意蕴。

(五)《鲧禹治水》的原型分析

“鲧”,奉尧命治水,用筑堤防水的方法,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在羽山。后来儿子禹,用疏通河道的方法,使天下水治。鳏为父——为太阳,治水(阴),洪水为“太阴”,治水为协调太阴,“太阳”与“太阴”不克谐;禹为子——为少阴,治水得谐,致阴阳调和。《鲧禹治水》表现的是“阴阳二仪”相克相生的原型意蕴。

上述两则神话又构成了一组“四象”:

《炎黄之战》——太阴、少阳“原型”;

《鲧禹治水》——太阳、少阴“原型”。

三、中国文化的终极原型

前面六则神话(即六爻)构成八卦,其内容涉及天、地、人三才。三才因映射“三爻”,三又合阴阳而重二,得六爻,从而是构成八卦六爻,衍生六十四卦。伏羲氏秉承先天之上智而洞透宇宙万物之“道”,是以创建“先天八卦学说”以表万物之理;(下转第29页)(上接第5页)同时又创文字,以显万物之形。

汉文化由“易”和“汉字”来演绎、运载。《易》是汉文化的“中央处理器CPU”,汉字是其“信息储存与显示器”。《易》与汉字一里一表共同传承汉文化,又为其演变、进化提供源动力。《易》是形而上的“道”,汉字是形而下的“器”;《易》为“体”,汉字为“用”;《易》是民族文化之“灵”,汉字则是民族文化之“形”。两者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共构汉文化。

中国的哲学:儒与道,互为阴阳。中国的政治:有为与无为、德治与法治,互为阴阳。中国的伦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和谐,阴阳相合。医学:阴阳辩证。文学:文质彬彬、温柔敦厚、阴阳协调。美学:中正和平、阴阳和谐。

总之,中国文化各个方面无一不蕴涵着“阴阳”这一原型。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的原型就是“太极”。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社科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孔刃非,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杨娟娟,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袁珂:《中国神话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 何新:《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3] 袁珂:《神话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4] 费孝通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6] 叶舒芜:《原型与跨文化阐释》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霍尔:《荣格心理学纲要》张月译,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8] 申荷永:《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 傅修延、夏汉宁:《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责任编辑:古卫红)

猜你喜欢
原型阴阳太极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