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调查研究

2009-12-17 09:57李慧卿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河北省

王 嶂 李慧卿 王 辉

摘要: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具有可变性,无论是自身的理论学习、还是社会、校园影响都会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起到影响作用。各地的高等院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氛围的不同,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也有所差异。本文针对河北省理工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参与的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加强理工科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度的对策。

关键词:政治参与 理工科大学生 河北省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①它主要包括参与政治团体或某种利益集团,在政治机构中担任公职,参与政治讨论,从事政治活动,同政治领导对话,甚至从事武装斗争等等。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的实际行动,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任,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的发展方向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包括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促进,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锻炼了他们政治能力;有助于促进我国决策的科学化和政策运行的合理化;对权力的正确使用是一种有力的监督。所以说,合法有序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政治素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大学生政治才能的时代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目前的研究主要探究了全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普遍性。各地的高等院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也有所差异。笔者将针对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科类学生所学专业背景不同,在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将两类学生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现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调查

(一)政治参与的认知水平

政治参与认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在回答“你了解什么是政治参与吗”这一问题时,基本了解的27%(34%)、B 模糊了解的60%(52%) 不了解20%(14%);在回答“你对政治感兴趣吗”这一问题时,非常感兴趣的占34%(36%)、一般60%(58%)、不感兴趣占6%(6%);在回答“你认为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来说重要吗”这一问题时,很重要占56%(57%)、一般占41%(40%)、不重要3%(3%);在回答“你有过政治行为吗”这一问题时,有过的占27%(36%),没有的占73%(64%)。②(注:括号内的数字为文科学生的调查数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认知处于浅表层面。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齐平,在某些方面文科学生略高于理工科学生。

(二)政治参与的心理动机

政治参与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源于个体的一定心理动机。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动机。

1、 信念性参与

信念性政治参与是指青年为了实现某种理想、原则而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信念性政治参与在青年中有着浓厚的传统基础。调查中,在回答“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其中48% (55%)选择“基于信念,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入党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说明信念性参与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随着社会转轨,这种参与动机在大多数青年中有所逐年下降。

2、利益需求性参与

随着当今社会利益分化的重大变化和青年政治态度的日渐理性化,利益需求性动机是促使青年政治参与的最现实的动机。同样在回答“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这一问题时,选择“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的占21%(20%)。

3、服从性参与

服从性政治参与动机是一种被动型参与动机。这种动机是由于受到他人命令、动员、暗示等形成的。改革开放以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动机可以说是服从性动机。改革开放以后,服从性动机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有所减少,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据调查,大学生对党团所组织活动的态度多为“参与,但不积极”。

(三)政治参与的途径与行为表现

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多种途径。通过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目前主要表现在:

1、自主自愿参与。包括经常关注政治新闻、阅读政治书籍和文章,与他人讨论政治问题。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新闻、网络新闻、老师讲述、同学议论等等。

2、组织参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途径大部分还是按照传统的组织参与方式进行的。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投票选举活动”这一问题时,有52%(58%)的同学选择愿意。

3、网络参与。这是目前较为活跃的一种参与途径。由于网络面对的是个体,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表达可以更为自由。但是由于缺少相关法律规范,信息缺乏甄别,极易产生误导。所以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时,可能产生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特点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事业的深入,传统与现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青年的政治参与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积极、稳定的发展特点。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政治参与认知处于浅表层面,对参与的目的、性质及过程没有系统了解

当前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认知尚处于浅表层面,在回答“你了解什么是政治参与吗”这一问题时, 模糊了解的60%(52%) 不了解20%(14%);在回答“你是否了解我国政治选举活动的运作程序及相关知识”时,不太了解75%(77%)、一点都不了解13%(6%),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政治参与的了解,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浅表化,政治评价的功利化。比如,在选举中,有少数学生是在组织的动员下被动参与选举活动的,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说了不算”、“选谁与不选谁都一样”。

(二)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具有较大自主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在回答“你是否有打算参选人民代表,表达人民心声”时,有67%的同学做出了肯定地回答;在回答“你关心何种类型的政治事务”时,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党和政府领导的人事变动、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位居前列。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是很强的。同时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关注与自己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事务。比如,有些大学生为了评优、评奖而参加各种活动。在加入政治团体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的色彩,入党动机不纯。这些都表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主性较大,参与意识更趋务实。

(三)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参与党团组织仍是重要的参与途径

党团组织在青年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求加入共产党的比例逐年提高。参加党团组织仍是当今青年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之一。据调查了解,河北省高校本科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达到22%。这显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日益强化, 其政治参与的表现为从边缘走向中心。

(四)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价值取向上具有两重性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虽然向务实化、理智化方向发展,但在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的相互联系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青年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参与行为的投入较少,仅有27%的同学回答有过“政治参与行为”,。二对社会问题有基本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评价,但实际参与行为上有偏差,表现得知行不一。如学生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贪污腐败”,总是把“反腐败”作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青年有“轻度腐败”的潜意识。他们中有54%的人表示:如果行贿能够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己“肯定会”(19%)和“可能会”(35%)行贿;还有21.6%的人对此持模糊态度,回答“说不清”。这种价值取向的两重性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着双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政治参与意识较高,对社会政治体系认同较高,大学生政治心理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政治参与又呈现出价值的两重性,即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之间的偏差。这表明某些主导政治价值观念还没有在思想意识中真正内化,这也正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政治参与的对策探悉

参与政治的多少是判断大学生政治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更广泛的参与政治活动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只有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政治参与,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才能称之为政治生活的理性参与。因此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需探索教育引导的新理念、新途径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基础发生偏移,崇尚个体本位,强调个人价值;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现实化。一方面,他们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另一方面,当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又倾向于个人利益的获得。这些变化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放在教育的重点上。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学生对其感兴趣程度不尽如人意。不理想的现状要求高校教育者必须摒弃过去教育方式,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加宪法、政治参与方面的指示,逐步培养大学生依法参与意识,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觉性。针对大学生既要坚持意识形态的正面灌输,也要意识到“隐性教育”的重要。通过良好的校园政治舆论宣传机制,用优秀影视作品、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基地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二)突出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

家庭是人接受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小环境。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过程中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父母生活和家庭关系等因素在人的政治社会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实情况证明,父母的政治价值观及政治态度与其子女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保持着较高程度的一致性。

家庭应该为子女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长期以来家长从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出发,主宰着子女的一切,这就导致子女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对家长依赖,自主参与意识相对较弱,家长对政治认同感影响着子女的政治选择。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成熟和认同度有着密切关系。

(三)发挥同辈群体意识的正面效应

个体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特别是来自于他所属的群体。在这一同辈群体生活中, 他们在思想上相互交流, 情绪上相互感染, 行为上相互模仿。因此,同辈群体生活对青年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应积极引导优秀学生在广大学生中发挥优秀典型作用,利用高年级的优秀典型来教育低年级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在校园中,通过完善有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的氛围和机制,使学生团体、学生会、各社团组织增强亲和力,使之有效的凝聚广大学生。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可以说,现行的政治体制束缚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要想让大学生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就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有效的参与规则,让他们事先知晓并遵守这种法规。目前大学生喜欢追求民主,但缺乏遵守规则意识的锻炼。只有政治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各方面政治关系不断理顺,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合理,人们的政治行为所遵循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人们也就可能更有秩序地实现政治参与。

(五)注重大众传媒的影响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工具的政治影响愈发明显,它不仅可以传播政治文化,使民众形成主流政治意识,而且在改造和强化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由于我们对大众传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一些不健康、消极反动的大众传播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起了很大的反作用。对于部分人生观还没有真正确立的大学生而言,其危害非常之大。所以大众传媒应发挥其积极作用作用,更好地为青年大学生的参与政治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大学生自我认识,而且还需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增强高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有效推进中国青年政治参与不断健康发展。

注释:

① 王浦。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P165

② 括号内的数字为文科学生的调查数据

参考文献:

[1] 孙婷,刘细良.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区三所高校为例[J].金融经济,2008(02)

[2] 范静,刘惠斯.财经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调查与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3)

[3] 高旭.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08)

[4] 许浩.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6(09)

[5] 林命如. 广州市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青年探索,2006(03)

(王嶂 李慧卿 王辉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河北省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