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班主任的精神世界

2009-12-17 06:22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班主任生活

万 玮

教师教什么样的学生最吃力?是那些缺乏学习方法的学生吗?非也。我的教育经验告诉我,那些丧失学习动力的学生才是真正让教师头疼的。他如果想学,哪怕接受得再慢,我总可以一点点教会他;他如果根本不想学,即使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不会学到任何东西。

今天,班主任面临空前危机。一方面,几乎每所学校都缺少优秀的班主任;另一方面,众多教师对班主任避之不及。近年来,各地的班主任培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高潮,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这是什么缘故?有人认为,当今班主任培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动力问题。我深以为然。

什么是班主任的动力问题?比如:我为什么要做教师?我为什么要做班主任?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努力的班主任?我为什么要把我的生命投入到班级管理中?这是我们首先要替班主任们考虑的。解决了动力问题,方法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新近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给班主任们带来了福音。第四章“待遇与权利”的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对班主任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和绩效工资的倾斜作了明文规定。如果班主任成为受人羡慕、人人向往的工作,班主任群体的整体水平势必有大的提高。然而,要真正解决班主任的动力问题,终究还得从教师的内心世界去着手。就好像让学生爱上学习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而不是给予外部的奖惩一样,教师专业发展真正持久的动力来自于教师的精神生活。当教师积极构筑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得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时,班主任所遭遇的信任危机、方法危机等就会无声地消失。

那么,如何构筑教师的精神世界?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的观点也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他认为教师的精神生活至少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自主、自觉地迎接职业和人生的挑战

现在毕业生选择做教师,很少因为它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只是因为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谋生的饭碗。虽然,由于面向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较高。但是,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有一种声音越来越被认同:教师是靠出售知识来赚取薪水,而不是靠出售道德来赚取薪水。我们以往对教师的个人道德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因为教师不可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当教师脱去高尚的外衣,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人时,其“经济人”“社会人”的特征就会更加真实地显现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那些外企的白领,待遇虽然较高,工作的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进取动力却也十分强劲。我有一位在外企工作的朋友,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经常要加班,有时双休日也不得休息,还要经常出差。他曾向我抱怨待遇的不公以及人事的矛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和进修。在上海的地铁里,我时常可以看见像他一样乘车时埋头读书的青年,只是很可惜,他们当中几乎没有教师。教师的学习状态相对于教师的个人道德来说,更应当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教师必须具备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教师的职业规范所决定的,不容置疑。

我们选择做教师,就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对自己作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在这个职业中达到怎样的高度?我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就在心里对自己立下了一个誓言:绝不做一名平庸的教书匠,一定要在教师岗位上作出一番成就。虽然相对于一些同事来说,我并没有过人的教师天赋,但是我用自己的勤勉和执著,最终比他们走得更高、更远。

“人生为一大事来”,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一生的大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这个职业的生存环境多么糟糕,总有一些人能够出类拔萃。这样的人,也许个人道德并不一定多么高尚,但是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一定是超乎寻常的。不拘泥于现状,不怨天尤人,而是充满理想、充满抱负,始终向着一个遥远的目标坚定进发,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对学生以及教育事业充满敏感而细腻的爱

我所见过的那些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自己的工作异常投入。我向同事推荐一位美国优秀教师雷夫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位教师阅读之后问我:“成为一名优秀老师这么辛苦,哪里还有自己的生活呢?”我回答说:“这要看你自己怎么看了。西方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人生活是为了工作,有人工作是为了生活。雷夫老师生活就是为了教书,对他而言,教书就是生活,而且,他非常喜欢、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他觉得是快乐。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用轻松的方式享受生活,工作就是工作,下班之后,学生的一切与我无关。但是,如果这样还想兼得职业的成功,那绝无可能。”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激情的。激情燃烧的时候,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没有激情的时候,一切都是无趣的。丧失激情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它不仅仅带来工作上的障碍,更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巨大陷阱,我们的整个人生都会变得灰暗。

就我的感觉而言,教师这个职业应当是不容易产生倦怠和厌倦的,因为我们是在和年轻纯真的灵魂打交道。教育是师生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在与学生的相互影响中,学生不断发现自我,教师也不断发现自我。当我们将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的时候,我们自己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也会被激发出来。此时,如果让我们远离教育,远离学生,反而会生出一种失落感。

爱身边的人,爱我们的学生,爱教师这门职业,爱生活。有一颗感恩的心,即便遇到不如意,也安慰自己:感谢上苍,我并没有失去什么,事情也还没有变得很糟。我们不快乐,并不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不快乐的事,而是因为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快乐。我刚刚参加工作,就接手一个乱班,最终班级一盘散沙,我这个班主任也被中途撤职。这件事当时对我的打击很大。但是十年之后,我回想起那段经历,却非常庆幸,我正确地面对挫折,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的磨炼,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反思动力,那段经历最终成为我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积淀丰厚、广博的文化底蕴

一位社会学家说,当今社会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只有不确定才是确定的。在信息时代,我们发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涉猎范围。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从容教书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更何况,20多年前的那批教师,真正给学生带来巨大影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都不是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人,而是知识渊博、身怀绝技的学者。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学生非常不喜欢那些只会讲书本知识的教师,而是渴望教师多讲一些课本之外的内容。我的一位朋友说,他读大学时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诗经》,起因只是他选修的一门中华文化课的教师把《诗经》讲得深入浅出,意趣无穷。由此,他深深地意识到教师的知识素养与文化水准对学生的影响。

我平时经常读的,往往不是教育类书籍,而是历史、散文、小说、哲学乃至各种人物传记。有一段时间,我身体不好,常常去医院,于是对医学方面的书产生兴趣,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由此发现医生和教师有很多共同点,有感而发,写了好几万字的《医学与教育》的系列文章。世界上的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而各行各业的道理又都是相通的。那些在一个职业当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往往能够使另一个职业中的困顿人士茅塞顿开,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更何况,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人性的问题、人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要在涉及生命的书籍文章中都会有所体现。一本好书、一场好的电影、一场精彩的演出,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人性的思考与生活的感悟,在这种思考和感悟中,我们的人生境界会得到提升,我们的教育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功夫在诗外,这是古人关于诗歌创作的真知灼见。今天,当我们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遇到问题和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以为他们缺少的是方法,殊不知,方法的缺失只是表面,人生境界的欠缺才是根本。而要真正让老师走出困境,仅仅依靠技术层面的努力是不行的,更要从价值层面深究原因。一位工作十几年的教师回忆他刚刚工作时的情景,会觉得很“青涩”,如果再经历那样的场景,他会处理得更合理。是因为教师掌握了更多的方法,还是因为他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答案不言自明。

四、对教育智慧保持热爱与追求

我在写出《班主任兵法》之后,许多人都向我讨教一些管理班级的办法。我在给出一些建议之时,也不忘提醒他们,这些办法在我实施的时候有效,但他们用了不一定成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青年班主任常常会犯两个错误:“掩耳盗铃”与“刻舟求剑”。所谓“掩耳盗铃”,就是教师不作研究,不深入了解学生,仅凭自己的主观思维来作出判断,他没有见到和听到的,他所不理解、没想到的事情,就以为没发生,而他不知道的事情又太多太多。所谓“刻舟求剑”,就是看到别人的方法很成功,于是生搬硬套,拿来主义,丝毫不动脑筋思考,也不作任何调整,殊不知两艘船的位置相差又何止“十万八千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是荒谬的。因此,成功的班主任需要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不仅仅是一些方法,更是一种灵感。李镇西老师将教育智慧理解为机智与个性,所谓机智,是一种瞬间的火花,而个性,则是这种火花得以产生的土壤。归根结底,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性情修养,就很难产生像样的教育智慧。

对教育智慧的追求和热爱源自于一种精益求精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习惯性地追问自己:这件事情处理得圆满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又该怎么做?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反思与改进,教育智慧便会逐渐融入教师的个性之中,成为其个体品质的一部分。

(责 编 卢丽君)

猜你喜欢
职业班主任生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我爱的职业
生活感悟
五花八门的职业
无厘头生活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