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阿富汗有助中国改善形象

2009-12-16 12:51
环球时报 2009-12-16
关键词:阿富汗战略

刘亚伟

近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就中国是否应该向阿富汗派兵、是否应该向美国及北约开放瓦罕走廊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其实,阿富汗是一个让很多大国伤心落泪的砧板。

1919年,大英帝国在那里战败。1989年,苏联在占领阿富汗10年之后狼狈撤出。2009年,在出兵阿富汗8年后,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宣布增兵3万。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的罗伯特·凯普兰不久前在《纽约时报》上著文认为阿富汗应是美国进行陆地持久战的最后一个地方。“在那里,美国不仅将自己卷入伊斯兰教的内部纷争,并帮助中国实现它的战略野心。”

凯普兰的分析在美国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很多美国精英人士认为中国对阿战略意图是双重的:一是它需要在阿富汗获取矿藏,并保障阿富汗道路和能源线路,从而可以将印度洋的自然资源安全运入中国;二是它需要美国和欧洲国家击败塔利班和“基地”分子,帮助阿富汗建立一个稳定和有效的政府。显然,一个和平与稳定的阿富汗符合中国的战略目的,然而,中国一直拒绝美国和欧洲盟国希望中国介入阿富汗动乱的请求。无疑,北京只想“坐山观虎斗”。

与此同时,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阴谋论在中国也甚嚣尘上。首先,美国在“9 ·11”之后的反恐步骤,特别是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是对中国实行长期战略包围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军这些年赖着不走是要在两个国家建立永久军事基地,并在可能的时候与印度联手遏制中国的崛起。最近,美国政府不断提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出兵阿富汗并开放瓦罕走廊,为美欧联军提供后勤走廊。在很多中国的精英看来,这是比“战略包围”更为阴险的阴谋,目的是为了改变中国和平使者的形象,激起伊斯兰世界对中国的反感,并通过中国的军事卷入拖垮中国。

北京和华盛顿之间这样的猜忌和怀疑多了,自然会损害双边关系,使双方关系日渐疏远和脆弱,进而引发文明之争的恐慌,最后导致新的冷战。

在笔者看来,介入阿富汗(军事的或非军事的)是中国走向负责任大国的关键一步。首先,阿富汗对中国既有战略意义也有经济意义,一个稳定和有效的阿富汗政府是中国实现其战略(通往中亚的走廊)和经济利益(能源与矿藏)的先决条件之一。塔利班和“基地”分子的猖獗只能恶化中国的周边环境,并为境内的恐怖主义苗头提供养分。如果美军和其他盟国不能抑制和消灭塔利班和“基地”分子,中国可以保证能与卡尔扎伊之后的阿富汗领导人成为朋友吗?可以保证在那里掌权的人不与印度结盟或者与巴基斯坦境内和其他中亚国家境内的“疆独”分子同流合污吗?

其次,中国近年来随着国力的上升已在国际舞台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向柬埔寨、黎巴嫩等国派出维和部队,并部署远洋舰队在印度洋护航和打击海盗。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建国六十周年大典,并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再用国力不足、实力有限的借口已不能说服国际社会。中国如果在阿富汗问题上还是“按兵不动”,国际社会殷切的期待会变成焦虑的等待,等待会变成怀疑和厌恶,最后受到损害的是中国的国际形象。

第三,近年,由于制造业的突飞猛进需要大量出口及对能源、铜、锌等矿藏的巨大需求,中国的经济触角大幅度伸进了亚洲、非洲和拉美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突然“崛起”被很多西方人指责为“新殖民主义”——中国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无视所在国的政治和社会形势。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似乎也是“只看经济,不讲政治”,这给那些攻击中国政府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弹药。

第四,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北约国家,都不愿意旷日持久地深陷阿富汗。中国在此关键时刻提供的任何实质性帮助不仅可以获取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依靠,还可以与欧美国家更好地为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展开谈判,包括美国对台军售、欧洲武器禁运、欧美对涉藏问题和新疆问题的暧昧态度。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最近在国会听证就新疆问题的非同寻常的表态(新疆问题属中国内政)就是一个例子。

最后,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个关系的好坏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和和平崛起的完成。中国介入阿富汗可以为中美关系进一步的互信和互助增砖添瓦,满足美国对“中国战略再保证”的要求,并且稀释双方相互间根深蒂固的阴谋论。

阿富汗这个让不少大国伤心落泪的国度也许可以是中美构建战略伙伴关系的“车间”。▲ (作者是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猜你喜欢
阿富汗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20多个恐怖组织遍布阿富汗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阿富汗 解暑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