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是应试教育的必然选择

2009-12-15 05:44
甘肃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课外职业

文 雨

关于教师的话题以前已经谈过不少,现在之所以还要涉及与其有关的问题,实在是因为整个社会对这个职业的关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关注的重点和过去相比,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改革开放之初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待遇、工作和生活环境等,为当时整个社会所关注,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是那个时期全社会的共同心声。30年过去了,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虽然还没有达到“最令人羡慕”的程度,也已经成为社会上排名比较靠前的职业之一。但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一段时间内教育市场化的推行,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人已经不满足于已有的待遇,开始追求额外的“价值”补偿,获取更多的个人收益。而社会对教师群体负面影响的关注也日益凸显,教师的社会评价在不断下滑。“补课现象”就是招致负面评价的问题之一,它使一些教师从“教书育人”变为“教书赚钱”,成为被人诟病的“两栖教师”。

所谓“两栖教师”,就是一只脚在校内,一只脚在校外;一部分知识传授在课内,一部分知识传授在课外;一部分教学属于“计划经济”,一部分教学属于“市场经济”;一部分称之为“上课”,一部分称之为“补课”。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免费的,后者则是收费的。如按常理推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是自己没有教明白,学生没有学明白,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加以补救,直到学生学会弄懂为止。作为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身已是一种失职行为,假如因此而需要用“补课”的方式加以弥补,客观上已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若学校、家长和学生不予追究已属宽容,怎么还敢以此收费谋利呢?而现在此类问题的日益严重,说明它已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体的师德问题,而是应试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应该说,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是一种进步,但在价值多元的前提下,一些简单的道理经过舍本逐末的争论,反而变得视线模糊,似是而非,失去了判断的基本标准。教师补课的问题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个问题的对错其实已经非常明了,根本不需要再费口舌进行讨论,关键在于如何从根本上加以治理。

众所周知,补课现象的存在已非一日,课上留一手、课外再补教的情况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长期以来的口诛笔伐也丝毫没有影响补课现象的日益蔓延。所以,浙江对教师补课留口子也好,教育部表示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也罢,都已无关大局:说留口子,口子早已大开矣;说是禁止,以往何曾止住过?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对一个表态、一纸空文劳神费力、条分缕析。

实际上,补课收费已经成为了考试经济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市场行为。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讲,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正是当下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促成了学生和家长对补课的强大需求。所以,与其讨论如何禁止教师补课的问题,不如研究如何有效地通过体制和制度的层面遏制应试教育日益强劲的势头。否则,禁止教师有偿补课的任何规定,都可能成为一厢情愿的官样姿态,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就像减负一样,有了文件规定甚至法律条文,不是仍然没能走出越减越重的怪圈吗?以往事实证明,就算学校和老师给学生减轻了负担,家长也会想方设法再给学生加上去,因为今日之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竞争,学校的竞争,也是家长之间的竞争,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吃亏,不能拿自己孩子的前途作赌注,已是广大家长的共识,因为关键时候的一分之差会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所以,就算所在学校的老师不补课,家长也会请别的地方的老师来补课,社会上的办学机构越来越火,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这些机构聘请的教师大多还是来自公办学校。也就是说,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要想杜绝老师给学生补课,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补课是应试教育的必然选择,“应试不息,补课不止”,扬汤止沸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关部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只能是做做表面文章,体现出在此类问题上“有所作为”而已。正所谓说不说是一回事,有没有作用是另一回事。已经表明了态度,就算有了交待,至于效果如何,则可以另当别论了。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课外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