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连勇 王建良
今年冬天,“气荒”问题尤为突出。为什么在暖冬增多,天然气产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气荒”问题反倒更严重了呢?
“天然气资源丰富、资源探明率低、资源远景良好”,是中国很多专家和石油公司的描述。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前景真的如此乐观吗?2007年,宣称发现的“10亿吨”储量的南堡油田,其实际的探明储量仅有4亿多吨,且南堡油田属于稠油油藏,如果算可采储量那就更少了。同年5月,摩根大通、高盛等也对南堡储量的真实性存疑。同样的现象在气田的发现中并不少见。2007年,在仅钻几口探井的情况下,就预测龙岗气田的储量可能是普光气田的3至4倍。实际情况却是,重庆毗邻龙岗气田,按理说应该不缺气,但重庆的“气荒”似乎也挺严重,问题明显出在资源上。中国的国内资源十分有限,大气田发现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大,发现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减小,这才是现实。据测算,我国的天然气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来临,峰值产量也不会超过1300亿立方米,供应形势十分严峻。
对上游资源的盲目乐观估计,鼓励了天然气下游市场的迅猛扩张。管线是一条条地修,市场是一次次地扩,终于培育出了国内天然气消费的巨大市场。专家把这段时期称作是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大发展期”。可见,上游资源的乐观估计与下游市场的过度开发间的矛盾是造成“气荒”问题愈演愈烈的深层原因,这也凸显了中国资源面临的困境。
一位老专家说,“管线好修,气田难找,供气难当,缺气难熬”。这正是“气荒”问题给我们的直接感受。要解决“气荒”问题,必须多管齐下:认清资源形势,坚持上中下游协调一致;同时,适当引进海外天然气,建设储气库,并使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失衡现象。▲(作者分别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