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电影欣赏课程》教学样片的选择原则

2009-12-14 05:43茹秀华
电影文学 2009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人文主义

茹秀华

[摘要]大学生电影欣赏课程在高校非常流行,但是,作为针对大学生的电影艺术审美教育,在电影欣赏样片的选择中,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特征,坚持一定的选片原则,提高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大学生电影欣赏课应该注意的选片原则:遵从当代大学生文化审美心理原则;提升道德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原则;多元风格的审美原则。

[关键词]电影欣赏;教学原则;人文主义;审美多元

今天,无论是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等职业学院,众多大学都开设了《电影欣赏》艺术教育课程,有些是作为中文系专业的必修课程,有些是作为面向全校的选修课程。《电影欣赏》这门课程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有着普遍的兴趣,报名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十分踊跃,有时甚至是“严重超员”。但是,作为电影欣赏课程的专业教学,很多老师都是来自中文系或者艺术系非影视专业毕业的老师,由于教师个人欣赏水平、年纪、经历不同,在电影选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电影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有些学校因为老师上课选片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对电影欣赏课程失去了兴趣;而有些学校因为老师选片得当,分析精彩,学生从电影欣赏课程中得到了人文和审美双重教育,对本课程十分钟爱。因此,电影欣赏课程的教学选片十分重要,本文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必须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心理特征

当代大学生是属于21世纪的大学生,属于“80后”甚至“90后”了,他们思想活跃,个性相对自我与独立。对生活美学与实用美学有一定的了解,非常注意自我形象和社会参与意识。与60后、70后比较,80后完全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虽然因为是独生子、“小皇帝”曾经被一些人误评为“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但是,透过这些极少数的误解,真正“80后”一代是自立的一代、开放的一代、包容的一代、追求生活品位的一代,事实证明他们也是最单纯、富有爱国热情的一代。他们经历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历程,目睹了中国高科技与经济革命,城乡的巨大变化,信息新时代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因此,80后的大学生应该是中国最具有“现代性”成分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70后那么多童年的苦难记忆,没有60后那么多政治风暴和饥饿回忆,没有“50后”父辈或更早的那么多“政治”思维。80后的大学生多数简简单单,注重实际,追求自我,热爱祖国,具有环保意识和世界意识。作为《电影欣赏》课程,如果在选择教学样片时依然按照老前辈的审美标准去选择,脱离时代及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心理,选择一些革命教育意义很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影片,甚至把电影欣赏教育课程简单地变成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课程,那么其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必然不会理想。如果遵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他们一定会认可影片并从中得到文化、美学思考。

譬如,结合大学生的现代个性心理,我选择了《罗拉快跑》《大逃杀》《太极旗飘扬》等影片。首先,这几部电影都是世界名片,前两部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罗拉快跑》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其三段式的故事结局对传统电影结构进行了解构,同时,其关于命运、爱情及人性及道德等主题出现多层面的思考和不同的诠释,是一部十分紧张而富有哲理的电影,在全世界影响很大。学生观赏完《罗拉快跑》后非常兴奋,沉浸在罗拉的命运和电影艺术审美情景之中。《大逃杀》是日本最暴力、最刺激、最具有对日本民族个性进行反思的电影,绝对受当代大学生欢迎,因为电影表现的也是青春题材。虽然本片推出后广受争议、毁誉参半,但著名导演深作欣大胆表现的暴力场面,充满冲击性的画面,揭示出非常情况下赤裸裸的人性,营造出触目惊心的效果,让大学生们十分震撼。但这部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影片,也有着丰富的哲学思考,讴歌了人性善与美好的一面,并对日本社会的丑恶进行了揭露。影片获得了当年度日本电影蓝丝带奖的最佳影片大奖。对于战争电影,中国的小孩从小就伴随着抗日影片、红军、八路军及解放军革命影片成长的,如果再选择这些片子,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兴趣。我选择了《太极旗飘扬》,简直具有震撼性的效果,除了对张东健、元彬等演员格外推崇外,几乎无一不为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复杂人性的主题而感动。什么是真正的战争电影?如何表现战争中的人性?如何表现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太极旗飘扬》给予了观众深刻的影响和强烈的心理冲击力。

二、提升道德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原则

电影欣赏课程,除了艺术教育之外,更多的是通过电影本身的欣赏,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让大学生懂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人文主义教育原则应该是电影欣赏课程选片的一个基本原则。而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本质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对爱情的忠诚与负责。因此,在选择电影欣赏的样片时候,应参考中外大量的人文优秀经典名片,仔细斟酌,选择最适合本校大学生欣赏的影片。人文主义影片可以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爱情片。中外经典爱情片不胜枚举,西方的爱情大片同学们自己都能通过网络下载或者直接购买DV观赏。而教师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应该将最值得珍惜而学生平常又不愿意了解的电影推荐给学生。在爱情片的欣赏中,我推荐了三部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生》和《廊桥遗梦》。前两部是我国民族经典的爱情影片,后一部是美国经典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和《人生》放映后,学生们都非常感动,非常兴奋,他们说没想到中国上世纪80年代居然有如此美丽感人的影片,在欣赏这两部影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泪。《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贫困山区的生活现状,贫穷、愚昧与落后导致了多少爱情悲剧,电影展示的荒妹的爱情命运与其父沈三旺的命运扣人心弦,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岁月沧桑风情与地方景色的画面,凄婉而悲凉的主题插曲都让人得到情感的冲击和美的享受。《人生》中高家林的命运,十字路口的徘徊,艰难的个人选择与奋斗都深深地打动了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刘巧珍这一形象,让无数女大学生深受感动。刘巧珍那么美丽、温柔、善良、宽容和对感情的执著与热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让今天开放时代的大学生看到了我们民族美德最珍贵的一面。我们如何对待父母的婚外恋?父母怎样对待自己的情感?《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动人的中年婚外情的故事,让我们每个人都思索在情感、责任、肉体、灵魂,激情与理智的天平上,我们该怎么做?面对父母的婚外感情,大学生应该怎样去理解父母?《廊桥遗梦》虽然是美国影片,但电影女主角弗兰西斯卡美丽动人的形象,特别是在对待婚姻与情感冲突时的理性与责任的选择,给

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社会片。主要是反映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现实的影片,通过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反映时代、社会对人们心灵的冲击和现实社会存在的各色矛盾,反映人们在复杂的现实困境面前人性的各色展示。虽然有无数的各种社会主题的作品,但与大学生家庭、自身比较接近的影片则更加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在选择这类题材的影片时,应该以国内现实题材为主。有一些主旋律表现英雄人物,如《雷锋》《孔繁森》《美丽的大脚》《一个也不能少》等,因为大学生们对这些影片十分熟悉,则不适宜再加选择,所以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和新颖性的作品。我选择了《盲山》《盲井》《看车人的七月》等作为样片。作为大学生,《盲山》对他们最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台湾导演李扬的《盲井》获得柏林金熊奖;其姐妹片《盲山》则反映了一个当代四川女大学生怎样被骗和被卖的过程。其现实问题的尖锐程度让人震惊与反思,给我们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警示与教训。《看车人的七月》是表现下岗工人的底层贫困而无奈的生活,很多来自小城镇的大学生看后,都非常感动和哽咽,觉得自己的父母多么辛苦,多么卑微,多么不幸,决心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虽然《三峡好人》获得过大奖,反映社会问题也很尖锐,但是过分的长镜头与人为的痕迹,平淡的叙述,不适合于全校性的电影欣赏课程,可能更适合于中文和电影专业的学生观赏。

第三,伦理片。虽然传统的伦理道德片非常多,但要适合于大学生状态和审美需要的则比较难选。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伦理?道德伦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过去是道德的,也许今天就成了违背人性、扼杀人性的非道德力量。但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美好的道德伦理基本元素是稳定的,那就是对爱、孝敬、责任、忠诚、宽容等人性善的展现。西方的伦理片如《金色池塘》《克莱默夫妇》《美国丽人》《洛丽塔》固然很好,但由于上课的时间所限,不可能将这些优秀电影全放给学生欣赏,只能推荐给他们。作为今天的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一种宽容、理解、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和关爱情怀。对于伦理电影,我则选择了那些具有争议的表现边缘人群的电影,如《霸王别姬》《喜宴》及台湾的《盛夏光年》。这三部片子都是华人电影中非常有影响的电影,《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大奖,《喜宴》获得了柏林金熊奖,《盛夏光年》获得了台湾金马奖。而这三部片子都是表现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大学生中同性恋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家平常都非常谨慎,不敢或者羞于提到这个问题,而生活中的确存在这种倾向。选择这些片子,同学感到非常新鲜,又非常渴望了解,而这些片子的艺术及内容都非常优秀,正好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正确认识同性恋现象的机会。如何对待这个敏感的问题,如何从伦理及道德层面重新认识同性恋人群,如何让那些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大学生认识自我,这些片子将爱情伦理问题表现得十分深刻和感人。每部片子放完后,有很多学生通过作业对这几部电影予以肯定的评价,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以宽容、理解、尊重他人的选择作为自己的伦理价值判断的。

当然,还有众多的类型片,教师要根据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作为选择电影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多元风格的审美原则

对电影的欣赏,包括对主题意蕴、情节、人物形象、演员表演、画面、音乐等众多方面的欣赏。在今天伴随着传统、现代及后现代文化思潮都存在的时代语境下,作为电影选修课程在选片的时候,决不能以一种风格的电影来代替丰富多彩的各种风格的电影。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不同主题,偏重于不同艺术表现手段与风格的各类电影。如以音乐为主的电影《音乐之声》,以立志为主的电影《阿甘正传》,以哲学宗教思考的电影《耶稣受难记》《樱桃的滋味》,以青年问题为主的电影《迷惘少年》《男孩不哭》等。可以是意大利新写实电影,也可以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可以是中国第五代的“寻根文化”电影,也可以是第六代的“个性”电影,让学生尽量感受不同风格的电影表现,通过电影欣赏课程,培养起真正热爱电影的情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学生平常自己在网络下载的多数是以西方好莱坞大片为主,所以,在电影欣赏课程样片的选择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多选择那些最具有中国民族审美内涵和特色的优秀经典影片,让今天的大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电影的精髓和美丽。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基于交互模式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