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尼采的理论分析小说《哈利·波特》的魅力

2009-12-14 05:43
电影文学 2009年17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尼采哈利

胡 燕

[摘要]小说《哈利·波特》的畅销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也引起了很多的批评。《哈利·波特》本属于儿童文学,但它的魅力却不限于儿童之间。这篇论文着力于用尼采的酒神和日神的理论来分析这套小说的魅力,发现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冲突和融合体现在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上,使得故事既呈现情感方面的跌宕起伏,也有理智的克制和牺牲,从而使得这套小说别具魅力。

[关键词]《哈利·波特》;尼采;酒神和日神

1997年,《哈利·波特》的第一部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了,在此后10年,这个系列的全部七本小说一直雄居畅销书籍榜首,受到了全球亿万小读者的青睐。人们对这部系列小说的争相抢购和一读为快不能不说是创造了奇迹,甚至有学者认为“是《哈利·波特》拯救了当代文学”。在这股“哈利-波特”热当中,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是什么使得这套属于儿童文学的书如此受欢迎?本文作者将用尼采的酒神和日神的理论来分析这套小说的魅力。

一、尼采关于酒神和日神的理论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为解释希腊悲剧的性质使用了两个新的词汇: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他用阿波罗代表存在与人格和社会中的自诩、逻辑、明晰、适中和控制原则,因为阿波罗在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代表光明和真理),用狄奥尼索斯代表在人格、在对社会的反叛中存在的自发性、强烈的情感、直觉和无节制,因为狄奥尼索斯是大地、春天和复苏之神(代表自然,代表对理性分析之超越)(加纳罗,阿特休勒,2007)。尼采使用二元对立模式解释了阿波罗太阳神和狄奥尼索斯酒神之间的对立、斗争,并以此作为希腊文学艺术以及悲剧诞生的基础。在他的哲学视野中,希腊悲剧的人文主义就是酒神精神,酒神悲剧最直接的效果在于,城邦、社会以及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问的裂痕向一种极强烈的统一感引导人复归大自然的怀抱。他认为,至于从来都被视为希腊精神之标志的理性主义,即所谓的日神精神,只不过是生根于酒神精神之上的人文主义的表象。在理性与本能之间,自然的本能最能体现人文的精神。理性的渴望只是本能处于精神压力下的个体性的升华,日神精神是一种纯粹的外观,一种个体性的神化原理(尼采,1986)。

尼采提出日神和酒神的区别原本是为了说明希腊悲剧的性质,但影响却远远超出戏剧的范围。古老神话中这两个神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去谈论艺术、人格的构成以及社会变化与发展的方式。他们是我们内心的两个极点——从做出沉着的决定到体验莫名的情感,而我们则要竭力在两种力量之间找到平衡。而在文学的范畴中,这两种力量的冲突会产生伟大的作品。在霍桑的小说《红字》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两种力量的冲突和融合。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丈夫是一个极端日神的代表,他沉醉于“道义上的正当性所赋予他的那种残酷的权力之中。”(加纳罗,阿特休勒,2007)他所标榜的自我克制和惩罚的必要性让人对这种日神的极端控制心生反感,但这本小说也并非纯粹是对日神精神的批判,女主人公多年的隐忍和顺从不仅使得小说中的社区的人们重新接受了她,也使得阅读者认可了这种日神精神。日神和酒神的冲突造就了很多诸如《红字》的伟大文学作品,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对《哈利·波特》是否伟大做出评论,但我们仍可用这个理论来分析它的魅力。

二、人物性格上的日神和酒神

《哈利·波特》小说的魅力之一应该是小说中性格迥异的各色人物,如主人公哈利·波特、优等生赫敏、校长邓不利多等。我将就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来分析一下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其性格上的体现。

在韦斯莱家的男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典型的日神性格的人——珀西,也可以找到典型的酒神性格的人——弗雷德和乔治,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家庭更明显地说明了这两种精神可能发生的冲突。珀西是男学生会主席,他总是井井有条,坚持规则,成绩优秀,工作努力。这样的描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社会精英的形象,而弗雷德和乔治则成绩平平但精力旺盛,毫不在乎遵守规章制度,总是在冒险和捣蛋。所以我们也就不奇怪地在书中看到,他们的妈妈——韦斯莱太太,总把珀西当成家里孩子的应该学习的楷模,而对弗雷德和乔治则头痛不已。具有日神性格的珀西和具有酒神性格的弗雷德和乔治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当然会有很多冲突,珀西恼怒弗雷德和乔治破化了他在执行的规则,弗雷德和乔治则会蔑视珀西的呆板。在这套小说中,比较于作者罗琳对与弗雷德和乔治酒神精神的宽容和认可,她对珀西这种刻板的日神精神进行了嘲讽,可以看出她对于酒神性格的偏好,这也是很多艺术家的偏好。

哈利身上体现了最为明显的日神和酒神的冲突和融合。在他进入魔法学校第一年,他就触犯了多条校规,敢于蔑视权威(甚至多次对校长吼叫),在多次危机当中他总是依赖自己的直觉行事,这些都体现了典型的酒神性格。在很多儿童文学中都有这样的主人公,比如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写的“皮皮鲁”叛逆但勇敢,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丰富,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但如果哈利只有酒神性格的话,他就无法成为命中注定的英雄,也无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单纯酒神性格的人常会因为过度相信直觉而狂妄,或是流于放纵。哈利角色的成功还应该体现在日神性格与酒神性格的冲突和融合上。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书最后,哈利终于得知自己必须主动迎接死亡,“他躺在地上,恐惧潮水般袭来,葬礼的鼓声在他心中咚咚敲响”,然后他想到“如果他能像海德薇那样死去该有多好,在不知不觉间忽然毙命!或者,如果他能为了救自己心爱的人,奋不顾身地挡在魔杖前…一此刻他甚至嫉妒父母的死了。这样冷静从容地走向自己的毁灭实在需要一种不同的勇气。”(《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007)在这里,作者很清晰地阐述了这种与酒神精神不同的日神的勇敢:酒神的勇敢是“无知者无畏”,是依据自己的本性所为;日神的勇敢是克己自制的,它可以是为了他人而牺牲。而更高层次的日神勇敢是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群体而牺牲。因此在这个小说系列的最后,哈利终于从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人英雄(《哈利·波特与风凰社》,2003)成长到一个自动承担“赎罪羊羔”角色的真正的英雄,他的角色也因此饱满而丰富起来。

校长邓不利多和赫敏从表面看是同一种类型的人物,他们都聪明睿智,但他们在同一性上又包含有区别。邓不利多的性格更为偏重于酒神性格,他被很多人视为一个“疯疯癫癫的天才”,他给新生的欢迎辞是“笨蛋!哭鼻子!残渣!拧!”(《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0)作为校长,他对于过分的逾规会约束,然而很多时候他在有意或无意地宽容哈利的逾规,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哈利发现更多,在将来的战斗中走得更远,而一个纯粹日神性格的人在战斗中总是过于恪守规则。而赫敏的性格中更多的是日神的成分,她尊重规则和制度,把图书馆而非生活经验或直觉,当成她知识的来源。她能解开哈利无法

解开的逻辑或知识上的难题,然而也曾被评价“太狭隘、眼光短浅、思维封闭”——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是酒神性格所特有的。

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发现,这套小说既有典型纯粹的日神或酒神性格,也有兼而有之但侧重某一方面的人物;还有哈利这样具有强烈的日神和酒神冲突和融合的性格,因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性格生态系统。

三、小说主题上的日神和酒神

小说中有多个主题,哈利的成长是它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由日神和酒神交替控制,直到最后的融为一体,是进行得比较好的一个主题。在第一部中,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灰姑娘似的童年,在表兄的欺凌下,在姨妈和姨父的精神压制下,我们的小英雄表现出的是逆来顺受。然后魔法学校的入校邀请唤起了哈利的自我意识,让他第一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这是酒神精神的主导。在第二部中,赫敏用她的日神的逻辑和理性发现了密室怪物的真相,但最后真正战胜蛇怪的,是哈利对校长的忠诚与信任,在这一部书中,本能的情感对哈利的成长起着主要作用。在第三部中,小天狼星从哈利的复仇对象变成了哈利的亲人,这个过程当中哈利的情感起伏无疑是酒神强烈情感本能的体现,但在哈利面对真正的仇人时,他选择了克制,并在最后的救援中意识到任何微小的细节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任何事物都无法做到没有遗憾,他终于成长为一个酒神和日神相互平衡的综合体。在第四部当中让哈利成长的更多是日神精神。在同学和朋友的误解中,在比赛项目的重压下,哈利坚忍勇敢地接受所有挑战,甚至在面对伏地魔本人时,他的勇敢和信念使他胜过了敌人,这种日神的自制、牺牲和勇敢让他成了同学们公认的英雄。然而在第五部当中,这种日神精神退让给了酒神的焦躁。这部书更像是“青春期焦躁”的刻画。对于英雄身份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而由于权威的压制,哈利的反叛和对抗也越来越强烈。在他认定他是惟一可以解决问题的英雄时,他这一段的成长表现为酒神控制下的狂妄和无序。第六部整体的阴郁风格很容易让人等同于酒神风格,但这一部的日神也同样明显。诚然,校长的死亡后哈利表现出来的巨大悲伤,止读者也被酒神的强烈情感所感染,但哈利直面预言的勇气,以及对命运所作的思考仍旧是日神的风格。有趣的是,哈利喝“福灵剂”的经历似乎暗示了作者认为,最后的胜利主要还要依赖直觉,依赖内心的召唤。第七部中的哈利成长最为复杂。从最初的无限信任邓不利多,到对邓不利多的怀疑和怨怼,再到最后的理解和重新信任,这种情感的崩塌和重构很好地体现了酒神的感性和日神的理性的交战,这一过程可信而且感人。哈利对自己命运的理解也是如此,从最初的相信自己会存活并打败敌人,到逃亡生涯中的灰心沮丧,到坚忍地接受牺牲的命运,到最后死亡中的崛起,酒神和日神的激烈冲突表现在他沉静一焦虑一怀疑一愤怒一顺从一沉静的情感起伏中,让我们的目光无法从他身上移开。

小说的其他主题也体现了日神和酒神的冲突。比如说,母爱的主题。哈利的胜利的关键以及这本小说的关键在于他的母亲以自己的牺牲给他一个爱的保护,这个保护在恶魔的身上也无法消除,使得哈利能死而复生,强烈渲染出母爱超越了一切法力的能量。我们知道在宗教上面,日神和酒神的区别表现在:日神精神体现为上帝,仁爱和惩罚,自律及律人,秩序和仪式,同情和牺牲;而酒神精神则体现为大地女神该亚,神秘主义,对情感和本能的重视,对自然的敬拜,朴素的真诚之心。在这套书里,我们看到无数次地反对工业社会对自然的破坏(弗农姨父的钻机公司就是一个隐喻),看到作者强调与自然以及一切生物平等相处。可以说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酒神精神。但这套书也并非由酒神精神所主导,尽管有着母亲的爱的保护,哈利如果没有在最后克己做出牺牲,不仅书的主题不能完全实现,也会大大削弱对读者的感染力。

四、结语

在尼采看来,“理智”和“情感”这两种创造性倾向是一道发展的,他们常常处于激烈的敌对状态,每一种倾向都迫使另一种倾向创造出更加生动有力的作品(考夫曼,2000)。在《哈利·波特》这套系列小说上,我们发现了正是这两种力量的冲突和融合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共鸣和快乐,也解释了为何小说会畅销的原因。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尼采哈利
读《哈利•波特》有感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好脏的哈利
像哈利那样隐身
尼采对修辞学的贡献
尼采的语言本体论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