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情感因素,培养写作兴趣

2009-12-11 09:39郭月艳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学会作文语文

郭月艳

目前,写作是最令学生头疼的事情。学生厌写情绪比较重,兴趣不浓。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就成为我们要关注的问题了。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学生厌写的问题。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教师水平的最好体现。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语文教师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写作能力,就必须尽快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书面表达能力。

一、教师必须转变作文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实现五个转变:变过去的重写不重导为既重导也重写;变作文教学的单一性为多样性;变作文教学的封闭式为开放式;变作文教学的师授作文为自能作文;变作文批改和讲评的教师单干为“师生互动”。

二、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以小见大,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然后是自拟题目或老师提供一些诸如《这件事不该发生》《误会》《理解》《反省》《亲情》一类的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三、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练”

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地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

2.“评”

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个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评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对照。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改”

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所以可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4.“赏”

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课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师必须吸纳新鲜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育是百科之母。语文素质教育中写作素质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面向21世纪,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要发前人所未发,见前人所未见,不人云亦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作文教学中勇于创新: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堂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五、教师必须注重人格魅力的塑造,处处给学生以榜样带头作用

教师人格对学生影响巨大。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心理的、生理的众多因素的综合。“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韩婴《韩诗外传》)这就是说:如果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对学生就有很好的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良好。教师如果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爱读书、看报,爱写作等,学生自然就会效仿。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老师不仅是知识、智慧的化身,而且还是修身、做人的楷模。《论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六、教师要学会学习和写作,和学生同习作共体验

教师自己必须博览群书,有拼命吸取知识营养的素质和本领。只有教师知识渊博,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要使作文教学有活泼的生命力,就必须勤于动笔,乐于笔耕,不仅是一桶水,必须做长流水。经常写下水文,能够使语文老师体味写作的甘苦,取得鲜活的经验。只有写下水文,才能知道命题是否合理,选材是否符合学生内存。30年代沈从文在北大教写作时,每次作文都自己先写一篇发表出来作为范文。郑晓龙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好像老师课课去灌水,天天去挑水,何不师生同下水?”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总校

猜你喜欢
学会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