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训练实验初探

2009-12-11 09:39杨云中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题目作文目标

杨云中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笔者在平时的听课以及与教师的接触中,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走入了“沙化”的怪圈。

这些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较为清楚,但对各阶段的作文训练应达到的目标并不明晰。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只是凭着感觉走,认为该让学生写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预期效果心里并不是十分清楚。即使有教师重视学生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日记之类,也是让学生骑着思想的野马驰骋,没有做细致的要求和严格的检查落实。

2.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常常是完成任务了事,写作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没有解决问题;教师重视批改和讲评而轻视写前指导;教师批改目标不明确,不是按照某个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课堂集中讲评也没有围绕训练目标,常常是芝麻绿豆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搞全面出击,结果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了,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3.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重点不明,训练无序,反馈不够及时,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致使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1.作文教学重视不够。学校领导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评价作文教学,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课程设置上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的学校不在少数。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也常常无法开展。教师也以见效慢为由,弱化作文训练,往往满足于学生写一写、老师改一改的局面。没有时间、精力的高投入,如此一来,“写”就成了“读”的帮衬。

2.作文教学缺乏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总体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认真地进行思考与研究。

笔者结合我县初中作文教学实际,试图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2006年秋期选择了两所实验学校做基地,进行“作文教学专题序列训练”课题研究,本课题提出了“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多渠道开辟语文读写活动,有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教改实验目标。作文专题序列训练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训练扎实,评价多元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种训练的基本构想与训练过程如下:

1.围绕写作目标,制订整体规划。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学生写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按照现行教材的编排情况,确定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并把各年级的写作训练计划有效分解到每个学期的每一周,确保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无盲点”。七年级以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为重点,八年级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为重点,九年级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为重点并进行综合训练。

2.结合训练计划,加强专题设计。针对各年级各学期的训练重点,把训练目标分解出二级目标,然后根据训练目标确立写作训练题目,这些题目涉及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同时还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各种情感。如围绕记叙文这一训练重点分解出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二级训练点,拟写的作文训练题目关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写。同时这些训练题还要促进学生对个人、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思考,提高情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针对训练题目,有序实施训练。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①加强指导:教师按照训练专题精心备课,在学生进行写作前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写作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亲自做具体示范。这样,学生掌握了一定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明确了本次写作的具体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仿写,因此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显得尤为重要。②分层训练:针对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在围绕训练点的过程中,老师对拟出作文训练题目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哪些是一般性的基础训练题目,哪些是有一定深度的提高训练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量力而行。同时,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题目写作,避免全班学生“同唱一首歌”,让写作园地百花争妍,张扬学生独有的个性。③学生互评:传统的作文批阅之法暴露出来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煞费苦心“精批细改”,虽劳心费神可学生并不领情,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一个样”。改革批改方法,把批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让学生互批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确定修改重点。学生可独立批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调换,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④快速批阅:由教师这一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训练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⑤讲评再练:在讲评时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采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要让学生再次认真审视和修改自己的作文,达到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

4.开展读写活动,拓展学生视野。①按专题训练重点让学生写“放胆文”,写作题目自拟,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这样既保障了专题训练的训练量,又放飞了学生的梦想,张扬了学生个性。②分小组利用教室后边黑板,办好墙报。要求学生从报刊、网络上选取有关专题训练方面的知识予以摘登,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让学生的专题写作知识得到强化,又训练了学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③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要求学生每日一写(每天至少写200字以上的日记,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每日一读(每天读800字左右的文章,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每周一抄(每周抄500字的精彩语段,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每月一改(每月对自己的作文、周记进行一次自改,及时总结写作经验);每期一编(每一学期结束,让学生把本期自己的作文、周记、摘抄进行整理,编写目录,汇集成册,供交流使用)。

通过两年的专题实验,学生们普遍感到练得明白,练得高兴,练得有收获。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学生的习作刊登在报刊上。由此可见,只要选准了路子,甘愿付出汗水,初中作文教学一定会冲出荒漠,走向希望的绿洲。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教体局基础教育教研室

猜你喜欢
题目作文目标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根求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