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2009-12-11 09:39胡余君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语文

胡余君

时至今日,语文新课标无论是在思想理念、行为方法、评价方式,还是在教师素养、价值取向、培养目标上等等,无不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理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给语文教育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在与现实的客观环境相磨合、相协调的过程中,语文新课标也出现了不少实施难点,让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产生了许多困惑,成为遏制语文新课标继续向前推进的“瓶颈”。加强对语文新课标的实践研究,了解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途径,提出个性的应对思考,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促进语文新课标向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有相当一些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现象也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在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书面作业来完成,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轻视课外活动的实践等等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要摆脱眼下的困境,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新课标下彻底解放思想,打破僵死无味的模式,激发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主动自觉学习的内驱动力,进一步扩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注重语文学习的外部环境的优化,来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通过学法的指导,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的动力,让学生知其学并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为主;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彻底改变学习方式;强调语文实践,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在这种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入手:

1.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这样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学中要求新、突奇、善变,让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愉悦,要用多种不同的教法,让学生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对语文学习的渴望,就促使他们自己去看课文,去看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自主学习。

2.寻求合作求知机会,促进整体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因此,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不定期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就所学过的语文知识提出问题,让各组的成员利用集体智慧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吸收来自他人的信息,也能使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观点唤醒和激活。

3.引导探究研知,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学习中的探究,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是深化认知、形成能力、掌握方法的过程。初中生的“探究学习”并非去研究未知领域,绝大多数是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包括课本中预知结论的再探索。根据自主获取信息的现成程度,可将探究式学习区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在接受式的探究学习中,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充分调查、精心解读、深入研讨等活动过程,再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或发现。

4.拓展阅读空间,挖掘创造潜能

“拓展延伸”是拓展性阅读,这部分内容可使课文内容和课堂教学情况灵活设置,重在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论

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性的眼光,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新课标,融实践者与研究者为一身,积极投身于新课标中,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进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新课标,用积极的行动投身新课标,用符合实际的、审慎的、选择的、独到的眼光从新课标中汲取最适合自己当前状况与发展趋势的理念,结合实际指导自身的语文教育教学,找到最直接有效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一市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理念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