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的感悟

2009-12-11 09:39管佩鸿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管佩鸿

摘 要:音乐创作教学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因为作曲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还因为创作的本身充满了创造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创作出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新奇作品,这种教学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也使音乐创作教学的过程更具魅力和挑战性。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

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新的课程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实践新的教法,使高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活力。

一、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创新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情景:葱苍的树林、灿烂的阳光、远处的牌坊、依稀的茅舍、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这时让学生为画面编歌词,再念一念,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其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突现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要准备图片、歌谱,在黑板上写大量的板书等,既浪费时间又乏味。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乐谱、图片、实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展示。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使各种乐谱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加强刺激,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促进他们对乐曲旋律的体悟、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把虚幻音乐变得直观化。

二、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学校获取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终身学习去获取,而能学、会学就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构建优化的学习方式组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对其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乃至一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引领学生探究新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实践”,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实践与创造的过程。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多维的课程内涵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使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中解放出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音乐教师应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即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者、有效学习方式建立的促进者、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者。引领、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有效调控音乐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探索中习得音乐知识、获得音乐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交流者。音乐学习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合作是其中重要的理念,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合作需要尊重,需要分享与欣赏。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权威意识和完美主义者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关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不要以专业的标准衡量学生,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学会彼此分享,能够促进师生的友好交往;学会彼此欣赏,会使师生合作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与和谐。

3.教师要关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师道尊严”老师角色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音乐教师理所当然成为“知识的权威,居高临下的独裁者”。正因为如此,音乐学科变成了追求“标准答案”的理性学科,最终导致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现代音乐教育呼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应该从听众席走上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合作共进的意识,和学生多一些交流,少一些指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灌输。实践证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其乐融融的体验审美中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要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原则,引导和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创造教育实验证明,大凡好奇心重,学习兴趣广泛的同学,其创造力都比较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很注意有选择地提出问题,制造矛盾和悬念,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排解、判断,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培养学生遇事善于分析,集中目标,找出实质,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敢于发表创见,具有敏锐的接受能力、辨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准确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自问自答,启迪思考。还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知识、观点等材料和信息,让他们接触广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动机。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取得优秀的成绩。音乐欣赏的效果远远超越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范围,它同时具有培养广大高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与其基本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用联想和引导的方法培养思维的连续性通过启发引导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直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欣赏和艺术表演实践这两个方面。音乐作品欣赏是需要带有创造性审美观念的,必须要有主动参与的良好心态。要领略艺术的魅力,必须与艺术直接交流对话,这就需要相应的爱好和兴趣。音乐作品欣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均可尽情地欣赏,都有可能在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出现灵感,迸发创新意识的火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让同学们离开座位,离开教室,把我们的音乐课带到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华。

四、新课程下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更具灵活性

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到:学校课外艺术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的沟通。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课程进行调适,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整合重组教材等。例如,有的教师在介绍中国民间音乐过程中,让学生找当地民间艺人,记录、整理、收集民间音乐文化资料,从而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间音乐传统有了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使年轻一代树立了保护、挖掘、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因而更具吸引力,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位教师不但是新课程理论的实践者,而且又是新课程理论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3.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于实践,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大朗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