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兰
一、现状
通过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课改工作在农村小学已全面铺开。新课改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我们在分享成绩时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差距,学校、家庭、社会都明显缺乏准备。所以,新课程在进入农村小学的时候,一个个问题便接踵而至。
1.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作为新课改推行的主体——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怎样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是我校共有教师9人,3人为代课教师,50岁以上教师5人,最年轻的教师都已经45岁了。面对这样一所学校,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重中之重。
2.参与、支持课改的社会氛围难以形成
课改的实验工作需要一种自上而下、坚实的支撑力量,需要一种积极、主动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的社会氛围。然而,在现实中,参与、支持农村课改的社会氛围却难以形成。
(1)我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对课改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教育理念落后。
(2)教师课改热情普遍不高,干劲不足。
有的教师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明显表现出对培训学习采取应付态度。
(3)农村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成了课改的阻力。
长期以来,对农村的家长来说,供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对于课改,指责教师的“不称职”,请求“处理”教师。理由是:老师给了学生太多的“自由”,这样是放纵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学就白上了。家长的惘然、不理解乃至不支持也削弱了课改的力量。
3.教学上,农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侵占着“市场”
在课改面前,有的老师在抱怨教改理念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之时,干脆“经验”起来,即所谓“穿新鞋,走老路”,你改你的,我搞我的。
(1)普遍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与行为,特别在农村小学,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现象更为突出。
(2)课堂缺乏活力,严重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课堂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的探索过程只是“走过场”。
4.农村小学施行新理念的教学行为困难重重
(1)农村没有经费购买教学挂图、教具,电脑也只是一台,更无法上因特网,这给施行新理念的教学行为带来了不少困难。
(2)课改专业引领不到位。农村教师对课改的实施普遍有畏难情绪。农村小学课改工作缺乏上级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教师专业引领不到位,给教师实施新理念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新课改是否会加剧农村教育边缘化?在农村实施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等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辩证地、客观地理性思考和讨论,以指导农村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二、对策
1.把培训教师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按新理念重塑教师是课改的第一任务。结合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客观原因,首先是要让教师在灵魂深处打下课改的烙印:要进行课改,而且非改不可,只能进,不能退。课改中后期采用分散培训与长期跟踪培训的方式。
2.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创设良好社会氛围
农村教育面广,交通不便,不宜组织大规模的课改教研活动,可聘请优秀教师讲座。另外,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强化课改舆论宣传,邀请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召开课改专题座谈会、听课等,引导他们参与、支持课程改革实验。使他们懂得,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增强自立遇到问题学会优化解决,而新课改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3.针对资金缺乏,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
新课程对教学客观条件要求比较高,而农村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不可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对于教具、学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随时制作。
三、建议
1.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首先是要调整当前各地不合理的编制标准,对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应适当放宽编制标准。其次是确保农村教师队伍人员充足,结构合理。
2.不断增加农村学校内部设施,努力改善农村教学条件,丰富师生教学,学习资料,为实施新课改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3.结成对子,对口扶持,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城镇小学确定若干农村小学结成对子,城镇学校送教下乡,农村教师送教进城。通过现身说法,教师知道课堂上怎样营造一个探索和理解的氛围,怎样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孩子运用农村特有的经验主动构建知识,并且善于抓住农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敢说、想说、抢说。
4.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扬长避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西营子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