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礼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保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地理教学是培养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环境意识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情感意志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这就达到了环保教育的目的。
目前,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好发展的问题。现行的地理教材,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学习,可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极其严重的后果,在人类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酿成的苦果,如果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则生态、经济、社会等都可以朝着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具体做法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突出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如在讲述水环境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生成,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对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逐步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各种措施和途径,让学生树立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2.认清环境恶化的危害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大家庭中的组成成员之一,和动物、植物一样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如近年来内蒙古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4.开展课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以环境保护内容为主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参观一些环保工作比较差的和比较好的单位、工厂等。一方面用学过的知识认识环境污染,并要求写好环保小论文;另一方面使学生看到环保的前途是光明的,从而坚定环保信心,为环保工作出谋划策。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