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理新课改

2009-12-11 09:39祁迎春付永梅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课改物理探究

祁迎春 付永梅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物理新课程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落实素质教育,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物理 课改 探究

物理新课改的实施,对于一线教师有很大的挑战性,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程,优化物理教学呢?下面针对物理新课程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落实素质教育进行论述。

一、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情感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由“情”出发,以“情”牵引。此处的情感指兴趣,学生有了深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

那么,“情”缘何处呢?第一,教师必须对物理这门学科发自肺腑的热爱,对相关学科非常了解,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之处信手拈来。这样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热爱。第二,师生关系要融洽,教师要以关爱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以求知者的身份去感召和激励学生。只有有了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因“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二、科学探究在课堂中的实施

课堂是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课堂内容这一载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1.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探究在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应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自动地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可见,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其必要性、合理性、梯度性以及新旧知识的关联性,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激情。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景象以及美妙的声音,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自然地将学生带到声音的世界,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易如反掌了。

又如:在学习《天平的使用》时,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

(1)使用前,调节天平平衡,应调节天平的什么地方?

(2)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位置算平衡?

(3)天平平衡后,测量质量时,物体和砝码应分别放入天平的哪个盘中?

(4)天平若不平衡,加、减砝码后,应调节天平的什么地方?

(5)天平平衡后,读数时应以游码哪边所对的示数为准?

(6)被测物体的质量应是哪两者之和?

问题的设置,迫使学生以一种深层次的眼光去审查和钻研课文,启动大脑去思维,去归纳,从而自觉地去获取新知识。

2.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之后,教师不妨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也可以采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走上讲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大胆地实验、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种形式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给他们带来了紧迫感。看到自己的同学当上了“小教师”,学生既感新奇,又不甘示弱,由此,学生们自然会聚精会神地捕捉每一个知识点。当学生讲授完之后,教师可鼓励其他学生踊跃发言,经过相互探讨,相互补充,知识便会掌握的更加牢固。

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可以大家讨论设计,制订方案,然后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合作实验。在学生设计的方案中,教师不要加以干预,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动手实验去探索。

例如,如何正确测量500ml水的实验,有的同学认为应先用量筒测出500ml水的体积,然后把500ml水的质量用天平测出。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就会发现量筒过高,容易摔倒,通过讨论,就会对实验进行改进,借用相对稳定的烧杯测水的质量。而有的同学的方案则是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内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把水倒入量筒量出500ml水,最后测出剩余水的质量。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教师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注意两种方法测出的水质量为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好的方法,并激励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

3.师为导、生归纳、组织出完整的知识框架

经过实验探究讨论后,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以鼓励,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对一些错误的知识,教师必须准确而清晰地予以指明,以免将学生误导。基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地根植后,经过教师指导、点拨,鼓励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网络化,并且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从而确保知识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强化记忆,灵活运用

依据心理学家艾宾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前几天内新知识的遗忘率是高的,所以,在新知识被理解后,后面的学习要不断联系旧知识,要求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应找准解题之“线”,解题之“眼”,也就是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每堂课后可以给学生留几道思考题,鼓励他们用多种渠道解决问题。

三、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一些学有余力,且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常常不能满足于课堂知识,因此会处于一种“知识饥渴”状态。教师可以号召他们组织和参加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一些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索。小组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等。

总之,“学海无涯”,“教海”亦“无涯”。为了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需要持之以恒地摸索、探讨和创新,以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探究教学论》

2.陈瑜《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5

3.《物理学习辅导》.1999年3月出版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课改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