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燕
语文新课标认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作文评改是一次作文很关键的环节。它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对此也十分关注。作文评改的目的就是推广学生习作的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已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以为巧用作文评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加强思想和情感教育
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操,陶冶性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其健康人格。
如评改《我眼中的色彩》这篇作文时,我尽量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积极、健康、向上的色彩。我将学生习作中的色彩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白色,雪的颜色。让我们回忆起去年的那场雪灾。灾难无情,但人间处处充溢着有情的色彩;绿色,充满希望的色彩。保护环境,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让绿色洋溢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红色,激昂跳动的色彩,五星红旗在鸟巢和水立方上空飘扬时,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振奋。
教师对这类作文的评讲,恰好是对学生美的教育,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在作文评讲中,一片片声情并茂的美文在学生中交流,习作中涉及的好人好事、良好的社会风尚将会感染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而言,会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同时习作中出现的反面例子,对学生也会起到很好的警戒作用,让他们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这样让学生就会有具体的感受,会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
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
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产生真切的感受。写作要有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融有真实情感。唯此,文章才能真正地打动人。
如评改《最感人的一件小事》这篇作文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借鉴别人的素材,假、大、空,很少抒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情感上苍白无力,立意上流于平庸。归纳原因主要有三点:1、学生对生活缺乏热情,对发生在周围很多的事情漠不关心;2、缺乏观察和感悟,不善于在观察中思考;3、平时缺少积累,不喜欢看名著和精短的美文。
针对这样的现状,在平时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在此过程中,发现并抓住写作的材料,产生写作的良好欲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争取每周一课开展读书活动,指定学生读一些中学生必读的名著名篇,以及一些历年中考阅读短文,并指导学生做好摘记。平时积累了,到用时才会得心应手。
三、指导学生互评互改
教师根据写作的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的文体,分别制定各类作文的评分标准。这样,学生在评改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了。
如评改记叙文时,评分项目可分为:中心、选材、结构、语言、标点和书写。接着规定评改作文时常用的符号。如错字、缺字、删句等统一符号。学生做出的标记就合乎规范了,这样便于学生互相传阅。
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次作文的侧重点,提出相应的要求:1、找出用错的标点及错别字并予以纠正;2、找出病句并作修改;3、对习作开头、结尾、过渡予以评点;4、找出精彩的句子语段,全班交流;5、与习作者交流联系,交换意见,取长补短,互助互学。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这样既能有效地保证评改的质量,又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互评互改,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这样学生有兴趣了,就能很好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互评互改,是对原来习作的再思考、再修改和再写作的过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妙用激励性评语
在批阅作文时,我常用一些富有朝气的、具有亲和力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针对中等学生的作文应以鼓励为主。“你的进步太明显了,老师坚信,经过你的努力,很快你的作文会更加出色。”面对一些比较差的作文,也应该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口吻。“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我希望你将这篇作文中的一些标点、词语、句子认真修改一下,让它变成一篇美文。”
一份份饱含真情的评语,传达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承载着师生之间的浓浓情意。每当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时,他们的快乐溢于言表。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作文训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针对学生作文实践的总结,让学生对自己写作的实践上升到对理论的认识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有效的评改,学生对写作兴趣会越来越浓。也不会望“题”兴叹了。作文时不会退避三舍,不再抓耳挠腮,愁眉苦脸,东拼西凑,搜肠刮肚“挤”出三五百字,敷衍了事了。
作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让学生写作插上兴趣的翅膀,学生就会真正喜欢上作文。只有让“兴趣”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到“乐学”的境界,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