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
新课程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交际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说、读、写”的基础。不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听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读写能力。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极其简单的听力题仍束手无策,失分较多,尤其很难听懂对话和短文。
1.营造环境,培养听的习惯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是第一性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兴趣。因此,英语课要为学生营造尽可能多的听、说环境。这种环境既包括课内环境,也包括课外环境。比如,教师坚持用英语讲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并用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应以听、读为主,避免要求学生反复地跟读,以及强制性的朗读和说话。不要过分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使每一个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听觉记忆,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授课文、介绍新单词时,应让学生合上书本听教师介绍课文背景及故事情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听课文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简要回答问题,最后再打开书本阅读课文。这样能让学生养成仔细听的习惯。
2.补充知识,了解听的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的不同,对文化差异的忽视,都会导致判断失误,交际受阻。因此,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认识本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也是听懂文章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在听的一篇介绍英美人名的文章前,任课教师应对中国人姓名与英美人姓名的构成、排列加以简单的讲解。这样听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如观看录像片《走遍美国》,如不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对剧中人物直呼其名就难以理解,因为这在中国是极不礼貌的。再如英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常以谈论天气为主,而中国人则不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礼仪、趣闻等。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课外文章,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说内容,还可诱发学生听的兴趣。
3.排除障碍,培养听的技巧
3.1强化语音语调的基本功训练。音标是语音的基础,学生要排除母语中方言的影响,读准音标。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的前提。要正确掌握如何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辨认语流中的重读、弱读、失去爆破和语调。
3.2读、听、写结合训练,并侧重于听。为了说得出,必须先听得懂,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读、听、写、开口讲英语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听力训练,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回家一定要听懂、熟读、背诵当天课堂所学的短文、对话,并将自己的朗读、背诵录下来,对照朗读磁带,查找不足,第二天交老师验听,从而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音语调。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听写训练,主要是锻炼边听边记的能力。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特别是要记下对话或短文中的地址、年月日、年龄、价格、数字等。
3.3视听觉结合训练。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听录音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比面对面的交流要困难得多。因此,教师要借助录像、幻灯、投影、简笔画、图表等视觉手段,视觉和听觉结合,共同作用于感觉器官,帮助学生建立音、义联系。强化听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处理信息的线索,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3.4注意学生良好听力心理素质习惯的培养
(1)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学生在这样的听力教学训练中必然会有所收获,提高听力技能。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活力,幽默风趣,对待每位学生要和蔼可亲,善于接触每位学生。选择听材料时,不仅要难度适当,还要新颖、有趣。如在听力测试时,可采用抢答方式、英语猜谜。利用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摆脱紧张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力图听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能听懂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3)培养学生的听力英语语感。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往往会产生特有的英语语感,对于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积累中,准确地把握词汇的内涵。
总之,英语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与读写有机结合的过程。培养英语听的能力,非一朝一夕,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使英语听的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兴化市李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