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智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关心的问题。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又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的,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探索,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使他们不但学会知识、运用知识,而且懂得如何去学,这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关键所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1.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模式,老师讲,学生听
农村教师因为觉得学生基础要比其他学校差,因而在课堂上对学生左不放心,右不放心,觉得要讲的东西太多,甚至怕学生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学生仍茫然不知所措,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印象不深,学得死气沉沉,效果甚差。所以作为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引导航向的人,引导学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一个演说家。因此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主体。
2.数学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探索精神,教给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本领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原则,强调师生合作,教学合一。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会学”。
3.有人认为自学就是自己学,排斥了老师的作用,这是片面的
自学不等于无师自通,而是要老师把工夫花在怎样讲,讲什么上?我认为,教师应讲其精华,讲其所需,不是罗列、复述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应通过讲,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老师的讲,现在的问题是讲的太多太杂,重点不突出,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本来学生已经懂了的和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老师还在反复的讲,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真正希望讲的有时又一带而过,中、差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现在的教改实验,就是为了改变上述不合理、低效率的局面。
二、教会学生科学地思维
1.教会学生科学地思维,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即(大纲)所强调的,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应力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根据反馈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应是“过程”的教学
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要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把问题的提出过程、知识的获取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化过程等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出来。
3.在高中阶段,用科学方法论指导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用科学方法论指导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就是要注意提示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展现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轨迹;要注意从科学方法论高度指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及其他应用问题;要注意应用科学方法论观点提示和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课堂的分层次教学
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1.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的思考,努力把课堂45分钟的效率发挥到极致,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