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勇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理解创新的意义,探索创新的方法,摸索创新的途径,体会创新的甜头。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一、激发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学会提问题,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主要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这种观念是严重影响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原因之一;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这也使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关键性的,不富有挑战性,就会流于形式,这也会消磨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积极性。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
二、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间接、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核心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想象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撑起驰骋思维的天空,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可以根据已有材料,对故事进行扩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续写),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用作文题如《二十年后的我》、《树的自述》、《水的旅行》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
2.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和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下面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初步的探讨:
发散思维的形式是从某一点出发,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地任意发散,它是创新思维的根源。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克服思维的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内容很多。分析课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布置作文,如《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闲书》《对网络的看法》等,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反面思考。如在教完《祝福》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衔走,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的说:“阿毛不死,祥林嫂精神有了寄托,可能过上好日子。”有的同学则不同意,说:“即使阿毛没有死,她同样会遭到封建制度的迫害。”有的同学举例,《多收了三五斗》中戴毡帽的朋友,即使在多收了三五斗的好年成,尚且这样艰难,更何况少收了三五斗的灾年呢?受苦的穷人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大家认识趋于一致,同学们加深了对旧社会剥削制度罪恶本质的认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创新意识指导下,不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辛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