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的三种途径

2009-12-11 10:24吴晓秋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自学习惯语文

吴晓秋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教学中,要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使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一、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学语文

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在指导学生自学语文时,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基本学法的传授。如结合课文的讲解渗透识记生字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等。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如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新知识的快乐。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阅读遇到重要的生字词、写作文遇到没有把握区分是否错别字时,立即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摘抄好的词、句、段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首先认真改错的习惯等。

二、多向开拓,让学生广泛涉猎

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指出:“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认识到,语文作为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这个世界。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多向开拓,多方引导,让学生广泛涉猎。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以下几种方法颇值得尝试:一是教师自编教材(校本读物),给学生提供一些教师优秀的文章,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二是采用人人捐书的办法,在教室内增设“图书角”;三是发动学生订阅报刊;四是教会学生制作阅读卡片,搞“知识档案”;五是鼓励学生做剪报;六是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此外,在班级内增设报廊、开辟“习作园地”、展览手抄小报、开展影评、书评活动等,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水平。

三、一张一弛,让学生自主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在一次活动中,容量是有限的,大脑的运作功能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学习节奏的调控。如果一堂课总是做练习,单调呆板,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探究的自由度,教师的主导地位就难以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不可能得到快速提高;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课堂节奏的调控,让学生在一张一弛中获得自主发展。一是教学语言努力做到缓急有致,张弛有度,让学生知道重点在哪里,该记忆什么;二是充分考虑停顿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一节课中要有停顿。这种停顿,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消化新的内容,并允许学生议论或提出质疑。这种停顿对后进生显得格外必要,因为他们连贯思维的时间不能维持过长,并且不能较快地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适当的教学停顿,有利于逐步培养他们掌握知识的自信心;三是讲思练结合,防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不良”。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提出几个时间上的分配要求,即讲课15分钟,有一定深度的提问不少于8次,每次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少于2分钟,当堂训练10~15分钟。通过讲思练三种教学基本形式的交叉变化,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探究。这样,不仅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语文学科课外作业的布置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教育家魏书生的课外作业管理就有十分独到之处。比如布置10道题,后面还有两句说明:第一句是请你选择有必要的三道题做,如果有七道题都会,那七道就不必做了,其中有三道不会,则研究研究再做。还有第二句话,如果你认为10道题都无必要,就可以不做。实践证明,语文作业的分层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达到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确使用以上策略,将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顺利达成我们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自学习惯语文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