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澈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态式、探究式、合作式这三种新型教育理念的运用,是改变传统教育的三把金钥匙,更是构建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就如何将生态式、探究式、合作式教育理念运用于历史教学谈点浅见。
一、生态式教育理念
对于生态学来说,它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关系的问题。而生态式的课堂、生态式教育则指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以及学生与教材、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相互稳定状态,是一种互动与对话式环境。因而,生态式教育理念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
互动与对话是生态式教育的最显著特征。在生态式教育理念下,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授受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包括家长与子女)、学习者与所学对象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的作用被重新建构。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在真正的对话中,学习是双向的(相互的),而不是权威的或由上而下主宰的。对学习者而言,教师的作用不再是那样至高无上。对教师而言,应以对话的形式让反面意见、旁观者的意见直接与其见解交锋。
生态式教育理念下的历史对话教学,主张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强调对话者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并通过这种感受将对话者(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世界更加广阔的天地。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应重视学生深有感触的历史知识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发思考。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既要探究自己身边的历史,又要模拟远古时期的历史场景,如开设时事座谈会“巴以争端何时走向和平”,也可以追踪历史“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在对话教学情境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做出各不相同的解读。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秦始皇与恺撒,学生可以给他们涂抹上各不相同的色彩,从不同角度做出各有差异的评判。但教师不能让学生脱离具体的历史文本,产生与历史文本没有关联的“突发奇想”。在这个层面上,历史课堂真正成为了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洋溢生活气息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探究式教育理念
探究式教育理念即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强力冲击着传统的“师本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施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提出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探究式教育理念下,强调在历史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历史教材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活动着的历史。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学生求知欲强,思辨能力已初步发展,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较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时事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如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教师可结合该时事复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大业等问题,让学生探究当今有哪些政治势力和政治因素在阻挠和平统一的进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只要海峡两岸及所有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能实现。
三、合作式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历史教学陷入了“少、慢、差、费”的困境,形成了普遍存在的苦教、厌学的恶性循环。实践证明,只有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事件总是在前一段历史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历史就像一条一环扣一环的锁链,没有孤立的历史知识。所以,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巩固历史知识是开展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课上适当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个体与个体在积极的合作与交流中反省,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协作、谦让、文明的合作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置身于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发展。所设计的问题,应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一般指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或者与此相关的当前形势、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总之,生态式教育、探究式教育、合作式教育都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整体观、和谐观、发展观下的教育理念。在了解了这几种新型教育理念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些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将其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