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课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那么,信息技术课该如何教呢,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仪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能力的充分发展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以获取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选择符合学生所需的教学软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这是一个很有争论的问题。我认为,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
四、在信息与技术教学中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课时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使学生敢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爱创新。
创新素质的培养足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的最核心素质。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开放思维,掌握理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思、敢问、敢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一定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刘桂玲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极具 创造性。因此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空间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我在教学中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根据小学语文教材阿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述,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装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
二、结合课文。展开想象
这是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1略写部分补叙化。许多人写文章,都喜欢采用“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我们的教材中,这类例子很多。如果在这些略写的地方,教师能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状态,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含蓄部分浅显化。如《金色的鱼钩》这课生动地记叙了老班长在长征路上。为照料好三个有病的同志走出草地,想方设法钓鱼维持战友的生命,可自己却舍不得吃,终因累饿过度而牺牲,只留下一个鱼钩。课文结尾写道:“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借助想象,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积极活动,通过对老班长一幕幕动人事迹的回忆,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的朗诵,一个个表情动作的想象,一次次内心活动的分析,实现由获得的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飞跃,逐步体会到“金色”的价值,明白了“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不足描写“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而是紧扣课题,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精神永垂不朽。
3平淡部分引深化。课文中有些句子似乎很平淡,但仔细琢磨起来,却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操持简单而意义广大;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认识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收到“出言寡约,而显达易解;义理微妙,而说之精善;其譬罕少,而听者皆晓”(孔颖达《礼记注疏》卷三十六)的效果。
三、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或者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成为通向未来广阔世界的桥梁。比如《凡卡》这课,有许多地方都写得很细腻,特别是讲凡卡寄信一段,把他怎样装信纸,怎样写信封,怎样投入邮筒的神态、动作以及他的衣着等,都写得活灵活现的。虽然这封信爷爷是不会收到的,对凡卡来说不过是个梦而已,然而他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地寄了。课文末尾写道,凡卡把塞进邮筒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什么美梦呢?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续写出来。这样,一下子缩短了孩子和作品之间的时代距离,进一步了解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单位:河北省固安县礼让店乡沙河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