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而不“改”:让批改更有效

2009-12-10 08:52张宏军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习作过程作文

张宏军

目前,批改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繁重的工作。不少教师抱怨:有时一节课,只能改三四本;一套习作本,往往要改一个多星期。教师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效果如何呢?最近,笔者从三到六年级随机抽取了80名学生,就习作本发下来学生的关注点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对于教师批改的习作,学生最关注的是等第,其次是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即眉批和总批。对于教师花了大量心血的“改”,学生似乎视而不见。就是关注的10名学生中,只有4名对教师的“改”是满意的,还有6名不满意,他们认为教师改变了他们的本意。为何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结果?笔者以为,是教师对“批改”的内涵把握偏颇造成的。

“批改”,顾名思义,就是对习作作出判断、评定和修改。“批”与“改”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具体内容和作用是有很大区别的。“批”,重在发现问题,“改”重在解决问题。“批”为“改”提供条件,“改”是训练思维、培养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既“批”——自己发现问题,又“改”——自己解决问题,结果是训练了教师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如果不认真体会教师的批改,则获益甚少或者丝毫不能获益。由此可见,教师既“批”又“改”,越俎代庖,是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新课标要求:“作文批改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如何提高批改的有效性,让批改真正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服务?笔者认为,“批”而不“改”,把“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错误,在重新审识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答案,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批”而不“改”,对“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改”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批”。教师批得空泛、笼统,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学生改时便会感到无从下笔。所以,教师的“批”,一要能抓住关键,指出习作中的症结所在;二要善于采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教师的批语要努力体现“绿色思维”,正面鼓励,妙语点化。如:“妈妈的目光是怎样的?可以具体、形象地写一写吗?”“如果……就更好了”等。

教师批阅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的自改上。由于教师长期包办代替,学生对修改已经产生了“惰性”,有了“依赖”心理。所以,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提高他们的自改能力。

1激发动机,让学生想改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和改是习作训练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都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语文能力。接着通过讲一些名人“推敲”的小故事,让他们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使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改”的意义,从而克服心理上的惰性和依赖性,产生自改的动机。然后设计一些灵活而有趣的改文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他们改起来“乐在其中”。如可以在班里成立“习作医院”,学生轮流当“医生”,习作优异者可设立“专家门诊”,给大家的习作“诊断治疗”。对于“医术”高明者,可以发给“妙手回春”的证书作为奖励等等。

2教给方法。让学生会改

可通过批改示范,交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师导改前,要先了解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抄在黑板上或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学生对照本次评改重点,进行集体赏评,找寻“闪光点”,找准“修改点”,并有所侧重地针对错别字、标点、病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某一方面进行集体修改。虽然学生的意见不一定准确,但过程比结果重要。无论是欣赏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都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自己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品出“味道”来,从而促进他们修改能力的提高。教师除了做好“面”上的指导外,还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个别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可采取“面批”的形式进行。

3放开手脚,让学生敢改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树立“以发展为本”的评价观,鼓励他们大胆评改,让他们在具体的改文实践中,体会到修改习作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认真细致,就能改出好文章。

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改。让他们在读自己习作的过程中,利用自己已形成的语感,对写作过程中“过失性语病”,如添字漏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进行修改。自读自改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也要注意参与其中,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批”,将学生的“改”引向深入。

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读互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可让学生在明确本次评改重点的基础上,进行“组评”。学生之间互换习作,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动手评改他人文章。此时,教师不要做旁观者,要参与讨论,提供方案,收集信息,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学生互评之后推举出自己认为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诵读、点评,再由全班同学点评。可以整体概述,也可以有侧重地针对性发言。通过“组评”,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以优带差,从而促进整体评改能力的提高。

另外,教师还要多创造让学生自我展示风采的机会和空间。如可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展示自己习作的“闪光点”、把自改后的习作贴在“习作展示栏”上,进一步深化欣赏和交流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自改保持持久的热情。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奢求几次就能见效,所以,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要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那是必然的。

猜你喜欢
习作过程作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习作展示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