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与傣族人心理压力的应对

2009-12-10 06:47植凤英张进辅
广西民族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傣族心理压力应对

植凤英 张进辅

【摘 要】外来的小乘佛教对对傣族社会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的 一个傣族村寨为田野调查个案,尝试探讨了佛教对傣族人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 小乘佛教主 要通过习俗、道德养成、人格培育、教育等多种途径影响着傣族人对心理压力的应对。客观 而言,佛教对傣族人心理压力的应对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傣 族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傣族;小乘佛教;心理压力;应对

【作 者】植凤英,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贵阳,55001;张 进辅,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400715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4-454X(2009)03-0083-007

Hinayana Buddhism and The Coping of the Dai's Psychologicalstress: A Case Study of Manzha Village of Menghan,Jinghong

Zhi Fengying,Zhang Jinfu

Abstract:Hinayana Buddhism which comed from foreign has profou nd and extensiv e influences to the Dai's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fieldwork of A Dai's Village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Hinayana Buddhism infiuences the Coping way of the Dai . The results shows: Hinayana Buddhism influences the regulation and coping of th e Dai's Psychological stress through the custom, morals developmen t, the persona lity cultivating and education. Buddhism has positive effects to the coping of t he Dai, but at the same time ,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the Dai's go-aheadism and pioneer enterprising spirit.

Key words:the Dai;Hinayana Buddhism;Psychological stress;co ping

一、引言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对一个民族的群体心理及民族个体心理影响很大。德国社会 学大师马克斯•韦伯(Marx Werbe)曾说:任何一个努力求生存的社会,无不多少具有宗教 性质的信仰,人类总有必要解释人生的恐惧与困惑,人类对此追寻一致的反应就是宗教①。傣族的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二元宗教,即既信仰本土的原始宗教,同时又信仰外来的南 传上 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传入云南傣族的时间,一般认为早至6-8世纪,晚至公元1 2-13世纪②。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以后,经过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斗争、让步、包容,得 到 迅速传播,成为傣族社会占优势地位的宗教,对傣族社会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目前,已有 大量研究对小乘佛教与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有关小乘 佛教与傣族人心理健康尤其是压力应对方面的研究还少见有。有关压力应对的心理学研究表 明,应对具有文化的属性。如在西方价值中,有一种强烈的文化倾向,就是更认同、尊崇问 题为中心的应对而不是情绪为中心的应对③。宗教文化是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傣族人在应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宗教文化的影响。探明佛教对傣族人应对 行为的影响机制和效用,对于傣族人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的维护,提升少数民族在社 会变迁中的心理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曼乍村为个案,对小乘佛教与傣族人压力应对方式 的形成进行调查。选择勐罕镇曼乍村作为调查的对象, 主要原因有:第一,尽管是旅游景 区,曼乍村仍保持着较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曼乍村人心理上、观念上、语言上、风俗习惯 上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第二,曼乍村具有接触外部文化的便利条件。由于是旅游景 点,国内外游客常来这里,曼乍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显著,在文化变迁上,曼乍村较好 地代表了处于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趋势,这对于我们研究社会变迁中佛教 文化对傣族人压力应对的影响有较好的便利条件。第三,曼乍村的经济状况在西双版纳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傣族园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割胶、农业和旅游业,经济发展属中等水平, 故有一定的代表性。第四,曼乍村的空间范围和人口数量比较适合进行田野研究。

本次调查时间是2007年5月。我们首先在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收集了有关西双版纳 傣族的各种资料,并在州民宗局听取了关于勐罕镇的介绍,然后住进勐罕镇的曼乍村里进行 田野调查。因本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有,加之傣族村寨文化程 度普遍不高,故选取了质的研究范式,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和实物分析法 。使用器材:数码相机、录音笔。其间,采用目的性取样方法对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的 10位傣族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男女各半,基本涵盖了曼乍村的不同人群,包括有村干 部、经营傣家乐的傣族村民、仅靠务农为生的一般傣族村民、傣族园公司职员和教师、在婚 姻状况上包括有已婚的、未婚的和离婚又再婚的。本研究对象以成人为主,访谈对象的年龄 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28岁。

二、曼乍村基本情况

曼乍是西双版纳景洪市勐罕镇的一个傣族村寨,地处橄榄坝的中部,交通十分便利。该 村位于国家4A 级风景区的傣族园内,一幢幢傣家竹楼错落有致。曼乍傣语为厨师寨之意, 因为这个寨子过去专门培养给土司衙门做饭菜的人,且有名气,土司便把厨师的称呼作为此 寨的寨名。因此,按傣族园公司的规划,除务农、割胶外,曼乍村人主要经营傣家乐,其经 济情况在傣族园的五个村寨中属于中上等。

据2002年傣族园公司的统计资料显示,曼乍村有47户人家,221人。曼乍村土壤肥沃,过去 傣族村民世世代代都以农耕为业,现在由于部分土地被傣族园公司租用,目前农业已不是最 主要的收入来源,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割胶和经营傣家乐。部分村民被傣族园公司招为职员 ,一般女的做导游或歌舞表演,男的做保安。因此,从职业来看,曼乍村民的职业分布大致 有:务农、开小商店、经营傣家乐、傣族园公司职员和教师等,也有的村民是身兼几职,如 下午在傣族园公司上班,下了班后在家经营傣家乐。多元化的经济来源使曼乍村民迅速地走 向了富裕之路。与内地农村相比,曼乍村出去打工的较少,曼乍人口具有远距离流动少、职 业分布集中等特点。

村里有一座佛寺,去年刚重新修建,据村民介绍,花了60多万,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们 捐钱、捐物来完成。过去,男孩子都要去佛寺当几年小和尚,现在去的不多,一些年轻父母 开始不愿送孩子入寺为僧,也有些是男孩子自己不愿进佛寺当和尚, 他们的意愿也能得到 父 母的尊重。傣族园内有一个小学,曼乍村儿童大都在此读小学,也有年轻父母把孩子送到镇 上去读。

猜你喜欢
傣族心理压力应对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别样的风情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通过图片看内心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