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透视六十年

2009-12-10 08:52
文物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家书

张 丁

最近因为筹备《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阅读了大量来自民间的家书原件,许多尘封已久的记忆一一浮出水面。解放前,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局限,加上社会动荡,书写和阅读家书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和邮政事业的发展,家书的写作、寄递更加普遍,家书在传递信息、表达亲情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家书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历经“文革”、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子通信手段飞速崛起,家书进入更新换代之际。数十年间传统手写家书记载了我们祖国大家庭中每一个小家的生活轨迹、情感历程,从某些侧面生动反映了新中国60年来的社会变迁。

五十年代

进入50年代,家书在书写形式方面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多数家书已改为左起,横写,用钢笔书写,采用白话文。另外有一些从旧中国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仍沿袭民国时期家书的格式,右起,竖写,无标点,使用毛笔,文言、白话夹杂。

在内容方面,这时期的家书除了保留传递家庭信息、表达亲情的功能以外,往往谈及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的在介绍家庭事务时也充满激情,与国家“凯歌行进”的大势相符。虽然当时的生活还比较艰苦,但有一种翻身做主人的激情进发,因此,言语比较激进,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的家书表达了一心跟党走,与旧社会、旧体制决裂的精神,有的家书中儿子甚至批评父亲落后,子女一起做父母的工作。由于新中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统购统销、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人民代表大会、大跃进、“一五”计划、反右派、反右倾等,人们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都在家书中有所流露。

二月我接到家信,知道家中确实困难,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又有什么法子呢?况且不是咱们一家,上级救济也是有限的,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生产中来解决,一个人的生活,不管怎样,总是可以维持的,您说是不是呢?

——老红军王少勋致弟弟王少龙家书节选,1951年4月1日

对待家庭的问题,我是这样认识的:我们的家庭是地主阶级,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出身,我们参加了革命,受了教育,一定比家庭的人(主要指父母)先进一些。我们是个革命者,对于自己的家庭也负有改造的责任。……我对于弟妹是循循善诱,对于母亲是多讲新道理,对父亲一针见血的批评。

——志愿军战士少康致弟弟邵尔钧家书节选,1953年4月16日于朝鲜成川郡

我们国家在四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一系列的伟大胜利的基础之上实行普选,长沙市于53年12月完成了基层选举,选出了区人民代表。我已光荣地参加选举,投了神圣的一票,现正召开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区长、委员和市人民代表。我已当选为长沙市人民代表。比闻之下,不胜欣喜。可谓有生以来是第一次大的喜事!

——民族资本家唐敏政致儿子载阳、劲阳等家书节选,1954年1月11日

望你继续发扬你的优点,争取做个毛泽东时代的好孩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成员。为7扩大你的知识和本领,望你在学校所规定的功课搞好之暇,多从图书室借些科学知识的书籍来阅览,并多练习画画,最好是学习有宣传意义的漫画。

——黄埔女兵谭姗英致儿子谭安利家书节选,1955年5月8日

你三兄弟都走上了学习岗位,为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你想你的妈妈是多高兴啊!时刻都感到无比的快慰哩。但望你们积极前进,才不辜负党和政府对你们的关怀和培养。

——谭姗英致谭安利家书节选,1956年3月16日

我们祖国年来生产建设,突飞猛进,不但为我国历代所未有,就是现代世界各国之进展,也没有一个比我们祖国这样的迅速。生为现代的中国人民,宁不骄傲自慰呢!这里的报章,时时都有报导。现在中国的机器,件件都是自制(不比从前都是国外购来的)。你看哪,现在汽车的生产不是很快吗?铁路的建筑不是很长吗?而且还能自制飞机,自制万吨以上的船只,甚至电视广播,一试便成功。这短短数年的时间,便如此惊人的进展,将来的前途,那是不言而喻的。

——马来西亚华侨杨仁汉致长子杨杰昌家书节选,1958年5月16日

关于副食品供应,虽较紧张,到处排队,但幸领导作好供应工作按户分配,且对在外工作同志,无暇排队,可以送上门来,数量虽数不多,而花式应有尽有,所以今年春节过得尚觉愉快,堪以告慰。

——龚子坚致儿媳耿凤珍家书节选,1959年2月8日

六七十年代

这一时期的家书在书写形式方面,基本转为左起,横写,钢笔,白话文。信封、信纸上的特定符号开始出现,如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往往是信的开头先抄写一段“最高指示”,再开始家书正文。有的落款祝福语把对家人的祝福改成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之类的政治口号。

内容上,步步升级的左的思想影响到每一家庭和每一个人,在家书中也是大讲革命形势,内容空洞的比较多。“文革”时期,法律废弛,人们的通信自由得不到保障,家书的私密性受到削弱,个性被泯灭,家事被淡化。这时期政治生活对人们的影响达到顶峰,如“四清”“文革”、牛棚、劳动改造、知青、上山下乡、支左、支农、批林批孔、毛泽东逝世等,家书中留下了关于这些政治运动及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家庭和个体的思想挣扎及情感磨难。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有的家庭矛盾激化,父子反目;有的尚存人间亲情,家人互相扶持共度难关。短缺经济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家庭的日用开支普遍捉襟见肘。

由于全国连续两年灾害,要求我们艰苦奋斗,节衣缩食,领导群众过好苦日子。因此在日用品、粮食上会有些紧张,思想要做好准备。县里对生活用品一般都做了控制,如肥皂,每人每月四分之一块,香烟2-5盒,胶鞋每百人5~10双,棉毛衫、卫生衣凭布票购买,毛巾、手巾等棉织品凭购物证。粮食机关从下月起每人由27~30斤减至22~25斤一月。农村平均每人一月20~22斤谷(大小口),约半斤米左右一天,大口可吃到12两。

——陈洣加致弟弟谭安利家书节选,1960年10月28日

这一个月时间,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通过中央制定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亦称六十条)的宣传教育后,社员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中的生产出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紧张愉快的新气象。社员是个个争事做,人人出工忙,原来后进的地方,一跃而为先进。

——陈洣加致弟弟谭安利家书节选,1961年5月21日

好好念高中,准备毕业后考大学,我考虑这个问题不是从自私自利方面想的,并不是我们“家”缺一个大学生,要由你补上。……这样想,就正确了,

念书的劲头也就大了。当然,国家需要干别的,我们还是服从国家需要。爸爸妈妈都没有把你看成是我们的财产,我想的会比你想得更周到,因为你还很小。

——老革命张风玄致女儿张新秋家书节选,1964年4月15日

政治是统帅,在政治上摔了跤就很难爬起来了,望你万万注意。如果你现在还站在红色造反者一起,就快声明退出,不要再参与他们的活动,原来你在城关的一些活动还基本上是能按十六条来办的。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组织有三个被点名是反动组织。在农村开展文化革命就按中央十条办事,按中央给农村干部和贫下中农的信办事,紧紧依靠贫下中农组织向党内一小摄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开火,向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开火。

——李德凤致弟弟李德胜家书节选,1967年3月20日

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劳动锻炼是党中央的正确政策,是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分子知识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方法,也是锻炼青年人的机会。你所说有部分长期不参加农业生产,在城镇造户口的反,这是不对的。知识青年下乡,不是党内最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所制定的,是中央的政策。

——彭异之致女儿彭怀玉家书节选,1967年10月23日

当兵首先要服从命令,守纪律,兵爱兵,兵爱官,官爱兵,兵爱人民群众,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尤其要好好准备吃大苦,耐大劳,夜间演习,紧急集合,长途行军,马上参加战斗,同敌人拼刺刀,英勇的杀敌人的思想,养成战斗作风。向贫下中农出身的战士学习,交知心朋友。

——老一辈革命家滕代远致儿子滕久耕家书节选,1968年3月2日

我的两件衬衣都穿烂了,请把家中那件白衬衣领补好,我过年时要穿的。我在年前回家,想带5元的豆腐和干子,豆腐每斤0.12(元)、干于每斤0.24(元),到江北农场去买的,不收粮票,还准备带2斤细粉。听说下月工资(2月份)要支发20元,看家中还需要什么东西,来信后我好带回。

——刘仕侗致妻子彭怀君家书节选,1976年1月10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

经过“文革”时期破四旧,传统的东西荡涤殆尽,古代家书的礼仪格式也被完全抛弃,只留下简单的称谓和落款了,信纸、信封也趋于简化,六七十年代的那些“红色”标志悄然退出。

这一时期家书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丰富多彩的特征。高考制度恢复了,远离家乡赴外地求学、出国留学的逐渐增多;国门大开,个性逐渐得到张扬,私人产权日益受到尊重;1982年宪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从1979年开始,海峡两岸不断开放通信,因此在80年代家书迎来了大发展时期。甚至可以说,在整个80年代,家书一直是普通家庭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得以保留下来大量书信。这一时期家书中关于恢复高考、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裁军、学潮、出国潮、下海潮、反腐败、返乡探亲、三通、炒股、金融危机、抗震救灾等的记载较多,也较为详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什么都可靠人,只有知识要自己学,信誉要自己努力。有了这二者,挣钱也就不难,换学校、找工作也容易了,选择面也广了。帮助别人的能力也有了,也不怕人挤你或求你了。……一定要在班上当最好的学生(多方面),不怕穷,不争空面子,只怕穷人摆阔(这也是此间的流行病,你也染上了不少!)让人觉得你是有教养有前途的,家庭是有教育和文化的,每一行动的得失,都预示未来的结果。

——中科院院士周明镇致在美国留学的儿子周西莓家书,1981年12月28日

整党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统一思想四个字写来容易,可要真正做到,特别是经过“文革”后的今天,那可就相当困难了,真是“猫儿抓糍粑脱不了爪”。再加上这些年个人主义合法化,伸手要官、要钱,要权、要职,脸不变色心不跳,你还得耐心聆听,挖空心思做说服教育工作。有时,人还没有到家,等候办事的人就已恭候在家了。……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要有所作为。这就必须积极进取,永不满足。我经常激励自己,不要因年龄的增长而减退了青春的活力,更何况处于今天知识的爆炸时代、改革的年月呢?

——总参某部原政委傅英杰致女儿傅利华家书节选,1984年12月17日

家乡虽然落后不堪,但较之四十年前已有明显的进步,假以时目,人民生活也将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家乡的泥土是芬芳的,人情是温暖的,尤其我们一家人彼此都很愉快的聚首,人人有分寸,长幼有序,……

——张志深致侄子张景奎家书节选,1988年3月2日于台南市

我在第二天早上给你们拍的电报是否收到?地址是北京市工体东路四号张海飞,电文是“爸安全幸福到”。……关于这次坐飞机,是达到目的了。因为是清(晴)天白日,什么都能看见,起(飞)时路上的汽车、人都能看见。上到最高点,能看见路、河水、村庄、山,看不见车马行人。当初我依(以)为北京——太原山多,怕飞机重。其不知在上边看见山,好比把风景划(画)放在地下一样,再有60多个山高才能奔上飞机,太阳照的山阴阳分的很清丑(楚)。有人说飞机上冷,一点不冷,大衣也脱了;……我认为太幸福(了),飘飘当当(荡荡)1个多小时空中生活,这是一生经过了一件事。

——农民张发戌致儿子张海飞家书节选,1989年12月17日

社会上、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相当一些人道德败坏,民族意识沦落,越来越严重,打着共产党的招牌,挂羊头卖狗肉,说假话,办坏事,比比皆是,……一个人来到人世间,应该有做人的道德准则和目标,他们不应该毫无廉耻地破坏社会公德,一心为私,一心为钱。

——老红军李真致弟弟李振岐家书节选,1995年1月8日

妈,您别担心我,我一切都好,天气越来越热,前段时间测量的训练场的地表温度是58度,估计这段时间更热,所以作息时间也做了调整,由原来一天将近11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减少到了8小时,一天吃四顿饭,如果不吃四顿饭,消耗体力太大受不了。现在每天早饭都有鲜牛奶,训练间歇有酸奶(冰镇的)、西瓜、还有冰棍,我每天都喝好几水壶水,阅兵村统一给我们配发了电风扇、竹凉席,条件是绝对的好,……

——国庆五十年阅兵女兵方队战士王斐致爸妈家书节选,1999年7月17日

半年多来,台湾政党轮替,把整个社会变成一团乱象,政治挂帅,国民党不甘心失败,民进党得意忘形,老百姓输得惨兮兮!目前台湾政局不安定,政党恶斗,经济不景气,百业萧条,股市、房市直直落,谷底在何处,谁都没把握,我所投资的行业属传统产业,前景非常不乐观,2000年是三十年来最不好过的一年,资产重估,腰折后尚须再打折,能保有40%即为幸运者,很多人接近破产边缘。——张志深致侄子张景奎家书节选,2001年1月19日于台南市

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7灾区,还给炙区的小朋友捐了许多文具和书是吗?妈妈很高兴你能那么做,那些灾区的小朋友真的很惨,他们有的身患重疾,有的家园被毁,有的骨肉分离,这是多幺让人痛心的事啊!妈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工作,这是救治伤员的第一道屏障,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在尽十二分的力量来抢救每一位伤员。妈妈在这里工作虽然有些累,但是我很自豪,能够为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到自豪。

——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宋怡写给女儿希希,2008年5月27日

手写家书的普遍应用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和手机)的普及,手写家书大大减少。至90年代末,互联网、手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传统手写家书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基于方便、快捷的考虑,人们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电子手段了。

其实,不管家书的形式如何变化,但家书的功能始终没变。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另一面,看到那些原本发生在每个家庭的故事,那些曾经鲜活的个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他们不应该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把自己看成孤立的个人,他们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猜你喜欢
家书
写给妈妈的一封廉洁家书
一封家书
英雄家书
重读“红色家书”
京师得家书
一封家书告诉你 如何培养杰出的孩子
一封家书
家书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