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是人类文化和历史最直接、最生动、最真实、最持久的认知形式和传承方式。影像收藏不只是从内容和视觉资讯上将历史文化保留下来,还可以从视觉艺术、视觉表达和技术技法让人们感受摄影文化和影像魅力。同时,摄影收藏还是认知艺术家最重要的方式。
2006年北京华辰秋拍的影像专场拍卖,启动了中国的摄影收藏,推动了摄影画廊和影像艺术品的繁荣,并逐步建立起了中国影像收藏的类别和规则,摄影收藏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国内外的美术馆、博物馆、学术研究机构、收藏机构、摄影基金、艺术品银行、拍卖行,甚至风险投资都涌入了这个新出现的市场,推动和繁荣着中国的影像收藏。
在国外,摄影收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亨利·布勒松(Henri Catier-Bresson)、尤斯福·卡什(Yousuf Karsh)、阿杰·科特茨(Andre Kertesz)这样的纪实摄影大家频频出现在欧美顶级拍卖市场上,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罗伯特·法兰克(Robert Frank)、马克·吕布(Marc Ribound)的纪实摄影作品也频频出现在纽约、伦敦的收藏市场,为收藏界所认知,甚至像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ao Salga-do)、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等当代摄影大家也开始涉足影像收藏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趋于活跃的国外成熟市场,为中国影像收藏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影像艺术品得到了国际收藏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于当代影像艺术,后逐渐扩展到了传统的纪实性影像。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人菲利普·克里斯多夫(Philips Christo—pher,ICP)解释了对纪实性照片的收藏:用纪实性手法创作的摄影艺术(Fine Art Photography)。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年里,中国的摄影界与其他的艺术门类极为相似,现实主义的纪实性照片主导着中国的摄影艺术,艺术摄影主要也是由纪实性的摄影所构成,就如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那个时代的油画艺术,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那个时代的舞蹈艺术……
纪实性影像收藏的三个层面
对纪实性影像的收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影像的内容价值;二是影像的文物价值;三是摄影家的艺术品价值。
影像的内容价值照片的内容是十分珍贵的视觉资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档案馆、文史馆、资料馆和美术馆一直都从影像内容的角度收藏照片,如中国照片档案馆目前就存有180多万张底片,近千万张照片。近年来最具代表的影像内容收藏是2004年广东美术馆的《中国人本》。
对影像内容的收藏,主要取决于照片内容的重要性,与摄影者的艺术成就没有关系。甚至很多照片的摄影者都已成谜,但是照片还是很有价值。
影像的文物价值在人们看来,照片容易复制,因此摄影收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不到认可。实际上,影像流传越广、刊登转载越多、知名度越高的,承载了这个影像的原始老照片的价值和价格就越高。这就好比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帖广泛传播一样,其真迹的价值和价格也越高。
古董文物老照片(vintage Print,也有称为原版老照片)是指照片拍摄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洗印出的照片。实际上,照片容易复制,但古董文物老照片的保存和复制却很困难。一来少有几十年前的感光材料留存至今,更别说早期的感光材料了,即使有早期保存下来的感光材料,因为有效期的关系,几乎不可能在现代制作出高质量的老照片。古董文物照片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只能被发现、被重新挖掘和认识,几乎不可能复制,是十分珍贵的藏品。此外,照片容易变色、变质,很不容易保存下来,这些因素造就了古董文物照片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了近年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新宠,价格一路走高。2008年北京华辰影像秋拍的梅兰芳“天女散花”戏装照,就是北京“源记”照相馆在上个世纪初拍摄洗印的古董文物老照片。虽然这张照片并非孤品,但因品相极好,附着在原始的背版上,在拍场上争夺激烈,最后以8万元的价格成交,整体提高了存世的梅兰芳照片、京剧剧照、老照相馆照片的市场价格。
必须指出,古董文物照片的收藏,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需要了解照片制作的材质和工艺,如蛋白照片、铂金照片、银盐照片等,有时艺术家还采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和工艺,而不同材质和工艺就可能产生很大的价值差异,也会反映到价格上。2007年北京华辰春拍的第666号拍品郎静山的《孤亭绝嶂》,是在丝绢材质上手工放大的,这种材料制作的照片在大陆境内十分罕见。
影像的艺术品价值2004年北京华辰秋拍将郎静山的《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疏林峦影》两幅作品放入了当代艺术品类别拍卖,开创了中国将老照片作为艺术品拍卖的先河。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间,郎静山代表作品的价格已经从2003年的每幅几千元上升到了十几万元,甚至创出过80余万元的纪录,而一般作品的价格也达到了每幅万元以上,郎静山嫣然已经是中国影像收藏市场最重要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其作品的价格已经成为了中国影像收藏市场十分重要的风向标。郎静山古董文物老照片为什么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一路走高?因为郎静山是国内外都认可的摄影大师,他开创的“东方画意集锦摄影”,以中国山水画的视觉构成,在国际影像文化中独具特色,是“艺术品”。
在目前收藏市场刚出现的纪实性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侯波照片的风格样式,从图象学的角度奠定和构成了新中国领袖,特别是肖像摄影特有的视觉样式和图像传统。”(刘树勇语);解海龙的《希望工程》为纪实摄影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保驾护航,让中国的摄影家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拍摄土老破旧;学习美术的翁乃强在照片中展现出的视觉和色彩构成,为研究中国宣传摄影、新闻摄影和报道摄影,甚至当下的观念摄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王征的入户问卷调查帮助他的《西海固》照片成为中国纪实摄影发展史上重要的作品”,“杨延康的工作最后超出了摄影本身,而成为有社会史学价值的文本”(李媚语),曾璜的照片具备了传播与示范双重功能(孙京涛语),陈锦的《茶馆》“被誉为当代关注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冯建国的《天界·西藏》成就了中国大画幅相机和银盐照片的标准;还有吴家林的“决定性瞬间”,姜建的桑德式肖像,于全兴的油画环境肖像……还有王世龙、朱宪民、晓庄、魏德忠、鲍乃镛、王文澜、侯登科、于德水、袁冬平、张新民、王福春、奚志农……而1996年对林永惠《东北人》的批判,成就了他作为中国纪实摄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涌现出众多的摄影家,拍摄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
作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国内影像收藏的滞后,加之一些摄影家不了解艺术品收藏,很多影像没能成为艺术品留传下来。
纪实性照片的价值和价格
影响影像艺术品的价格因数很多,北京华辰影像拍卖的顾问石志民先生给出了如下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摄影师的重要性;摄影作品的代表性和重要性;作品的限售量和尺寸;作品的稀有度和完好度。
甚至代理人和收藏品来源,照片制作工艺和材料都会影响到作品的价格。
一般说来,古董文物照片的价格是影像史料价格的几十倍,而摄影艺术品的价格是影像史料价格的几百倍,是古董文物照片价格的几十倍!因此,收藏纪实性摄影作品一定要十分重视摄影家的艺术成就。一张出自著名摄影家之手的照片卖到几千元上万元,而无艺术成就摄影师拍摄的同一个场景、同一个内容的照片价格常常只是几十元,而且没有升值的可能。
一张影像艺术品的价格,是由四方面因素组成的:艺术家的价值(价格);创意的价值(价格),制作的成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增值。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影像收藏领域最重要、同时也是交易最活跃的艺术家,如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尤斯福·卡什(YousufKarsh)、亨利·布勒松(Henn Catier-Bresson)和马克·吕布(Marc Ribound)已现身国内影像拍卖市场和艺术博览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价格参考系。
影像艺术品是一个新的行当,而且价格门槛较低,只要有投资眼光的人都可能介入。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著名和重要摄影家的作品,与具有史料价值的照片混杂在一起销售和拍卖,价格差别不大。
收藏、投资纪实性影像艺术品,可以先自问这几个问题:
1是否喜欢?是否让你动心?
2视觉符号的选择和组构、视觉语言的运用,视觉表现是否创新?
3信息的传达是否准确到位。
4摄影技术技法的完成度是否有达到职业标准,有无创新,有无过人之处。
5作品是不是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问题,有无独到而深刻的评判?
6有无历史(艺术史、影像史、摄影史……)地位?
7有无哲学意义。
如果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那就是很值得收藏的影像艺术品,很多这样的纪实性影像艺术品还处在几千元的价位上,是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价格洼地,为藏家收藏和投资提供了巨大商机。
影像艺术品的保存
台湾收藏家吕良远先生建议影像作品最好的保存条件是:温度15℃~21℃,相对湿度RH值在30%~50%。相对湿度过高会助长细菌的繁殖,相对湿度过低会导致作品表面产生皲裂。一般家庭里保存,采用冷气兼除湿的空调机可达到目的。此外,还要注意:作品制作使用材质的耐久性(如颜料、添加物、粉墨等);包装或保护材料的性质(如无酸性卡纸、胶带及保存);保存环境(如光线、温度、湿度等)。
一般来说收藏级影像艺术品的材料有:黑白照片必须使用纸基相纸制作,并采用收藏级冲洗工艺;数码输出必须使用无酸的收藏级打印材料(Flne Art Paper)制作,并采用成熟的打印工艺,如“EPSON的艺术微喷tm工艺”;装裱必须采用无酸材料。
影像艺术品收藏还需要注意到法律问题,其中有:物权,也就是艺术品的所有权;著作权,包括了署名权、复制权、出租权、展览权、出版权,传播权、改编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追续权等等;肖像权,艺术家与被摄者有无签署《肖像权使用授权书》。各国的法律都有不能将他人肖像用于营利活动的条款。
中国会有摄影的王羲之、颜真卿、张大千、徐悲鸿……,也将会有中国的布勒松、法兰克、萨尔加多、辛蒂雪曼、南格尔丁……目前中国影像收藏市场上出现的照片,就是中国第一代影像艺术家的作品,它们不仅在摄影史、影像史有一定的地位,其中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和艺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摄影家在影像艺术上的成就,等同于王羲之、颜真卿、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大师在书画界的成就。或者换句话说,现在收藏摄影作品,等同于收藏影像界的“王羲之”“唐伯虎”“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傅抱石”“李可染”……
在书画、瓷器、青铜器、家具收藏市场,入史人册的藏品价格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价位。而入史入册的影像藏品,目前不仅流通于市场,价格大多都在万元以下,最贵的不过几万元。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都开始收藏中国影像,并将从影像资料进入到影像艺术品。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美术馆、艺术馆、档案馆、资料馆和摄影博物馆的出现、兴起和参与,纪实性摄影艺术品将成为越来越稀有的资源,成为越来越珍贵的藏品。而中国摄影大家的出现,则基于一个成熟、完善和传承有绪的摄影收藏体系,基于完整、准确的摄影发展历程和摄影文化传承脉络,基于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中国摄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