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鸣
北京是巨大的,大到很难用一本书、一部电影讲完。北京也是细致的,因为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够亲手触摸到她。她并不高高在上,也不是遥不可及,更不是天边的那一朵云,她是市井的,是亲切的,她是隔壁家又唠叨又热情的大爷大妈,是胡同里油嘴滑舌却善良实在的时髦青年。
北京是古老的,她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又是年轻的,她的现代程度和时尚嗅觉已经与世界上任何大都市相比都毫不逊色,她的艺术区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她的新建筑充满了冒险精神和想象力。她年轻而又古老,庞大而又精致,她充满激情而又睿智,优雅而又奔放,她令人着迷……
底蕴丰厚的古都北京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集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她的城墙厚重,颜色鲜红,她的角楼气势威严,像千百年来的士兵,镇守着这庄严神圣的地方。深灰的胡同,金色的夕阳,深绿的老槐树……北京的古城色彩曾深深震撼了美国的城市规划大师埃德蒙·培根。他说,“北京的紫禁城使我明白,规划面对的是人对空间的穿越,是一种上与下、光与影、颜色和韵律的契合”,并把北京旧城称为“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作品”。
故宫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也好,天坛的“天圆地方”也罢,甚至是普通人家的四合院,这些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建筑像一把丈量社会的尺子,将老北京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进行分割。北京内城有九个城门,按方位分又有东西南北四个城区,俗称“四九城”。不同时期,各个城区的居民各有特色,也互有变化。清末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谚语。“东富”不仅指粮仓多在东城,还因这里当时多有巨商大贾和殷实之家居住,是很富有的。西城的宣武门内外以及西四等处,有许多王府,住的多为清朝的显贵,因之称“西贵”。南城多为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当年这些人被视为下贱之人,所以有‘南贱之说。而北城,因交通不够发达,影响了商业的繁荣,另外清末八旗满族人家道中落,日渐贫寒,因此说“北贫”。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池逐渐被拆毁,除宫城保留较好外,现皇城城门只有天安门被保留,内城仅存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外城则完全被毁,只有永定门被重建。
海纳百川的大城北京
和所有的国际大都市一样,北京是一个被移民不断充实的大城市,也是我国外来人口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其宽容度和容纳能力闻名四方。一位居京四年的河南籍王姓白领说:“北京人不欺生,能容人,能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发展平台。”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大城北京》一书中写到的:“几乎所有到过北京的人都会渐渐喜欢上它。它的难以抵御的魅力恰如其难以理解和描绘的奥秘。事实上所有古老的大城市都像宽厚的老祖母,她们向孩子们展示出一个让人难以探寻净尽的大世界,孩子们只是高高兴兴地在她们慈爱的怀抱里成长。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人们每年都在对其增进了解。”
北京可能是全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了。除传统的京剧,京韵大鼓等艺术之外,最走红的乐队、最先锋的艺术、第一流的话剧和音乐会也是现代京城的文化标签,其中最优秀的表演者不少是外地淘金者,他们以前都有一个统一的简称“北漂”。他们在北京扎堆儿奋斗不易,成功后大都“乐在其中”,对京城有很强的认同感。
在北京公交车上,在旅游景点,甚至在自家的楼房中,随时都可听到苏北话、安徽话、四川话、闽南话的声音。但在高级写字楼、时尚俱乐部、高尔夫球场、酒吧一条街等高档场所,就很难听到异地语言,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却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在白领圈中,外地人在北京呆上一二年就会学上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被京城特有的语言气息同化了,而在上海、广州的外地人即便是生活十几年,学起当地方言来仍存困难。
北京人这种包容性备受人们赞誉,作家苏叔阳曾说,黄城根下的老百姓宽容、豁达,很少排外观念,相反地却可以把别人“同化”,不是用武力,是用精神、用文化、用饮食起居的习惯,用善眉笑脸,使你高高兴兴地认同你自己就是个北京人。
提到北京人的包容性,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也有一句话。他说曾到过中外一百六十多个城市,觉得北京(原文是北平)的人情最好。柏杨只在1948年下半年在北京呆了几个月,北京人给他留下的温馨历经几十年而不灭。
现代的北京更是敞开大门。在798艺术区,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用作品和人们交流;在首都博物馆,老北京的物件通过先进的讲解设备和今人沟通;在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又用其更高更快更强的无声语言拉近了北京和世界的距离。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新地标,水立方也已成为来北京必去的景点,登上长城不一定就是好汉,也许在鸟巢里奔跑,才算是实践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包容性是一个城市的胸怀和气质。一个人文的、宜居的城市,包容性也应该相当高才是。北京正是在与国际不断接轨的过程中,逐渐展示出了作为一个大国首都的宽容气质。她不但张开手臂欢迎祖国各地的兄弟姐妹,她也以同样的胸怀迎接来自世界的新老朋友。
青春年少的活力北京
整个北京城都在变。近年来,几乎每月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或竣工的消息,这可急坏了那些地图出版工作者,刚刚费时费力编辑好的地图还没有上市,就过时了。他们说,即使一月换一版,也赶不上迅速的变化。在申办奥运会时,北京就以“新北京 新奥运”为口号,力图向世界传达一个信息:北京已经逐渐摆脱了从前给人们的印象——古老、刻板、厚重,而是以一个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年轻、充满活力、日新月异来面对世界。
北京的新,并不仅仅停留在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CCTV大楼等北京新“十大建筑”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北京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生活在这里的人日子过的越来越好,才让北京有了“新”的自信。
北京正以惊人的速度变成“新北京”。文艺青年的天堂——南锣鼓巷是北京保存传统民居规模最大的一块,也是北京草根创意最汹涌的区域,通过南锣鼓巷我们可以分享最传统和国际化的北京生活。“拆啦”“拆啦”的文化衫在一家小店颇招摇地撑开双臂,已经被80后遗忘多年的搪瓷缸子、蓝色运动服、飞跃球鞋“重出江湖”,需要上弦才能动的铁皮汽车、充满童年记忆的玻璃弹珠、价格高昂的变形金刚模型等挤满了货架。喝杯咖啡,看场电影,南锣鼓巷里什么都有,坐在古老的四合院里,品着哥伦比亚的咖啡、瑞典的伏特加、英国的红茶,让人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这里还是千年帝都北京吗?
北京的精彩就在于每天都是新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座巨大的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小坐标,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喜欢哪种生活,新的北京都会给你留下一片让梦想生根发芽的土壤。一座古老的城市,却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脏,我们听得到她在跳动,那样有力,那样执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不是刻意打造的,而是在时间的渗透中由一个个有意识的个体来经营和宣扬的。我爱充满历史底蕴的厚重的北京,但我也更希望看到一个年轻的活力四射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