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传播中中国元素的滥用

2009-12-08 08:36
青年记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受众传统

李 萌

在搜索网站输入“时尚”和“中国元素”,搜索结果里的相关条目多得让人感叹。如今的时尚界,中国元素被应用再应用,放大再放大,已成泛滥之势。而中国的流行乐坛,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流行乐手们,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创作歌曲,自认为这是大胆尝试、融会贯通,并且对内对外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实际上只是简单拼凑的把戏而已。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热”烧遍了世界各个角落。LV在2007年某一季的发布会上秀过的蛇皮袋,用中国最原始的红白蓝编织袋打上LV的标识,转眼就变成了2万元一个的限量版时尚包;CK将奶奶辈的千层黑白布鞋变成了售价超过500元的国际品牌鞋;PRADA将曾风靡中华大地的健美踩脚裤,穿在男模身上,它的价格也飙升至79美元。

以前在国际大牌中撇见中国元素会有惊喜之感,今天,中国元素频繁地与西方文化(或者说是西方的奢侈品)相结合,只会让人感到这些中国元素在铜臭中慢慢地变味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一直是节俭、勤劳的美德,而打着离奇售价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奢侈品,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和中国传统挂钩。

奢侈品的概念最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处于经济强势和传播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确实拥有消费奢侈品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赫伯特·席勒在《传播和文化统治》一书中,曾经提出文化帝国主义这一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从政治经济学和发展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影响,并认为是发达国家把第三世界国家拖入了所谓的现代世界体系,把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强加给第三世界国家。①西方人固执地把中国理解为几个中国元素并胡乱运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西方的所谓时尚名牌的奢侈品,运用的只是伪中国元素,而这种变质的中国元素根本不应该、更不能代表中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外人眼中。

另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越来越盛,众多歌手纷纷在自己的新专辑中推出带有浓重中国风的歌曲,中国元素曲风的代表周杰伦就曾对歌迷说:“我的每张专辑里一定要有一首中国风。”中国风音乐不但获得了大众的追捧更得到了市场的肯定。越来越多的歌手为了迎合大众,将这阵中国风音乐风潮推到了极致。比如周杰伦的《娘子》、《发如雪》、《霍元甲》、《菊花台》、《千里之外》、《青花瓷》,比如王力宏的《花田错》、《心中的日月》,又比如陶喆的《Susan说》和林俊杰的《江南》、《曹操》等。

或许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国风开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第一首以典型的中国风特点出现的歌曲,大概算是陈升和刘佳慧的《One Night In Beijing》,这首1992年11月推出的典型的融合了中国元素的中国风歌曲在当时可谓一炮而红。②也许就在那时,流行音乐的受众们就隐隐地开始有了自己对中国风的定义:古代韵味十足的歌词,流行与通俗音乐的主体,再加上戏曲唱腔的配合,这就是融合了中国元素的流行音乐的几个主要特点。而黄晓亮在他的博客中给出的关于中国风音乐的定义是“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③

据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中的文化产业论(即文化批评论)的观点,标准化和商品化的大众文化产品会动摇文化的哲学基础,将受众融入固有的文化体系,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广大受众又因为无法对此进行批评性的思维而处于被动。文化产业化和商品化使得这种商业性的文化传媒产品在世界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而其他非商业化的文化产品则变得日益边缘化。④中国人一贯有民族情结,对包含中国元素的事物特别敏感,也对包含了中国元素的各类商品无法抵抗,这类完全被商业化的披着中国元素外衣的流行音乐又正好迎合了受众的需要。为了市场消费而创造出的商业化的中国风歌曲,不知能不能说是对中国元素的一种滥用和对中国传统的一种讽刺。另一方面,铺天盖地地对这些中国风歌曲的一片叫好声,正反映了中国的受众们对自己的中国传统的一种陌生感、疏离感,以至于听到一句“寂寞沙洲冷”就仿佛突然对人生增加了多少感悟似的。

一首中国风歌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某个时间段内的某个地点,但其蕴涵的内容不止于此,有时它还包括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意象、典型的中国古典意境,或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感情。也许因为悠长的五千年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起落沉浮,也许因为对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情结,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国人更容易与中国风歌曲产生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共鸣,这样有民族特色的共鸣,填补了大众审美文化的空缺,这些融合了中国元素的音乐也就因此而流行。

但仅仅是对中国元素的简单拼凑无法表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只是披着中国元素的外衣,本质上是为了迎合市场、带动受众的消费,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中国元素”表达的是什么,那就绝不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义出现在国人甚至是非中国人面前。

中国的流行音乐要想真正地运用好中国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只靠填一填带点文言韵味的歌词,或者是用一用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只有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层次挖掘和理解,才能真正把握和消化吸收传统文化。

我们当然希望见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能够传播并体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我们并不是要这些伪装后变质的中国味道,不是国际时尚界中泛滥的中国元素,也不是听着现今的流行乐手们哼哼哈哈几句“中国话”。温文尔雅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融会贯通,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会审美,知道哪些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并用心体会它真正的内涵和精神。

注释:

①④郭可:《国际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②纳兰狂徒:《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审美思考》,年轮网络日记,http://www.diarybooks.com/artide/2008/11/22/1982184.html,2008年11月22日

③《中国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31017.htm

参考文献:

①《国际大牌都爱上了我们中国元素》,Hers论坛,2008年8月19日

②《被溺爱的中国元素》,中国服装时尚网,2008年6月3日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下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受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