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福
刚才,几位同志从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廉洁自律等不同角度谈了廉政与企业发展的问题,听后很受启发。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一是反腐败与发展的关系;二是腐败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对企业廉政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反腐败与发展的关系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其中腐败最受关注、危害最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反腐倡廉、医疗改革、收入分配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三大热点。但现在人们对反腐败斗争在认识上还不完全一致,有人甚至认为腐败是经济增长必要的“润滑剂”,对于发展经济是有利的;有人认为行贿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关于反腐败与发展,我讲三个观点:
第一,腐败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腐败是威胁人类发展的大敌。世界银行行长沃尔森说:“腐败癌症将摧毁发展的一切努力,反腐败又是一个全世界性的难题。”联合国负责法律事务的副秘书长科雷尔说:“腐败是毒药,它为所有社会带来危害。坦率地说,我不认为任何国家或社会可以宣称自己是纯粹的净土。不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腐败的影响更大。它阻碍发展,毁坏法治,影响外来投资者的热情,使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变得遥远”。现在有一些人认为腐败是由于社会制度造成的,说腐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大家都知道,许多存在腐败、甚至严重腐败现象的国家施行的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在20世纪初所谓“进步时代”之前的很多年,腐败就极为猖獗。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腐败也同样一度盛行。韩国、日本等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经济起飞过程中,也普遍受到了腐败问题的困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腐败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显然,社会制度并不是造成腐败的原因,腐败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腐败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由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要在短时间内根治腐败是不可能的。但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深化改革、体制创新,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反腐败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把腐败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腐败不是发展的必然产物。对腐败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上就有许多研究。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中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通过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腐败可能与经济负增长相关。经济学家们的分析理论是:政府官员腐败会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扼杀企业家精神,阻碍技术创新,从而减缓经济增长。然而,社会现象远非如一些经济模型那样简单。某一社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往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综合现象,又往往是社会矛盾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历史和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常常与经济学家们运用数据模型推演所得出的实证结果并不相符。譬如,在政府官员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甚至非常猖獗之时,而经济却高速增长,这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都出现过。我国在明朝中后期和清康乾盛世晚期,就是如此。明朝创建初期。朱元璋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同时,朱元璋的吏治朝政,采用严刑酷法来惩治官员腐败,以致史有“洪武以来,吏治澄清者百余年”之说。可是,到了嘉靖年间,皇帝慵懒,腐败重又孳生。再到万历时期,皇帝基本上不理朝政,党争加剧,社会日趋腐败。然而,就在嘉靖到万历末年近百年的时间里,经济却繁盛发展,只是这种格局到万历末年已经难以为继。1644年满清人关,建立清王朝,随后出现了130多年的康乾盛世。然而,就在康乾盛世期间,尤其是在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问,朝廷官员开始腐败起来,且上行下效。结果导致社会内部危机不断加剧。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后,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大清帝国在衰朽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明代中后期以及康乾盛世后期的中国的情形非常相似,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也曾是经济高速增长和腐败现象高发的时期。有学者计算,这一时期美国的腐败指数,差不多是美国20世纪30至70年代之间腐败水平的5倍。然而,从1815年到1975年,美国经历了一个从腐败事件层出不穷的高峰期,到腐败指数减少并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稳定期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了当今世界腐败指数水平最低的国家行列。因此,我们说发展与腐败没有必然和因果关系,发展与腐败不是如影随形的,不是孪生兄弟,发展不一定导致腐败,腐败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第三,腐败严重阻碍发展。腐败对经济是否有危害性,目前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腐败是经济增长必要的润滑剂,对于发展是有利的,而世界银行对60多个发展中国家150多名高级官员和民间社团主要成员的调查中。答卷人都把公共部门的腐败行为列为他们国家对发展的增长最为严重的障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进行的“21世纪挑战中国”的专家问卷调查所列的14个选项中,腐败成风高居第一位,选择该项者占被调查专家的42%。其他大量的研究和调查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腐败对经济增长的破坏作用。
著名学者胡鞍钢说:“腐败最有可能葬送迄今为止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中断中国经济起飞,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我认为,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阻碍经济增长。腐败会显著减慢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二是降低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中国吸引外资的潜力其实只发挥了49%。三是扭曲公共支出分配。很显然,同样一笔钱,投到工程项目中比投到改善农村基础教育中,投到购买新设备中比投到维护原有设备中,腐败官员可以得到更多的贪污和受贿机会。四是提高政府采购成本。政府每年都有大量的采购支出,其间如果发生腐败行为,会使得公共资金被大幅度侵吞,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采购项目。或者采购价格虚高。五是影响商业和企业活动。行贿更多的公司比那些不行贿的公司,在腐败官员身上浪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高的成本。腐败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会影响中小企业和新企业的成长。六是降低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不仅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关,还与交易成本有关。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与当地政府机关打交道(例如批项目、办手续)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腐败会大幅度提高在一个国家投资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该国的国际竞争力。
腐败的恶劣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它对社
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有破坏性的瓦解作用。据有关调查,当前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腐败、失业和收入差距扩大。这三个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威胁和影响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严重障碍。可以说,能否有效地惩治和遏止腐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如何正确把握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呢?
第一,反腐倡廉工作能够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速推进,区域竞争实际上已成为发展环境的竞争,谁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谁就能抓住发展机遇,率先赢得发展。环境制约着发展,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优化发展环境至关重要。一个地方的党风和政风如何,党员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和投资环境的优劣。实践表明,哪个地方扎实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保持了良好的党风和政风,就会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呈现出齐心协力搞改革、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哪个地方放松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会导致以权谋私严重,奢侈浪费、弄虚作假泛滥和形式主义盛行,社会丑恶现象猖獗,从而使得人心涣散,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经济建设滑坡、停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政能够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发展是解决深层次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而新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建立和完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制度和管理上出现真空地带和漏洞。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党员干部队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表明,导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条件和诱因尚未消除,有些消极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而解决腐败现象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因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反腐倡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管理体制、监督机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使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经济行为得到严格规范和有效约束,促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从体制和机制上消除产生腐败的土壤。
第三,正确处理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自觉克服和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对立论”。认为反腐败会影响经济发展,从而把反腐倡廉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二是“无关论”。认为反腐倡廉是党的建设的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发展是物质文明建设,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它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两张皮”关系,在反腐败过程中,不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注意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切消极腐败现象都会破坏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腐蚀人们的思想灵魂,妨碍先进文化的发展,损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一方面,要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坚决纠正和克服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实现廉政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关于腐败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省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广大企业家们为企业自身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到2008年底,由省国资委监管的24户大中型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94.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2.9亿元,上缴税金95.8亿多元,利润总额达96.8亿多元,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全省私营企业达到6.3万多户。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4%,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把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作了专门部署,去年出台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不准”,最近又进一步修订下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从我省来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建立和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严肃查办了乔洪、向德洪等企业领导人违纪违法案件,扎实开展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省绝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员对廉政建设的认识是清醒的,对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拥护的、支持的,态度是坚决的。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的一些企业领导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反腐工作是否彻底,实际上已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一些企业领导对廉政与发展以及腐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识还不到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认为市场经济的哲学是重利原则,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利润是实的。反腐倡廉是虚的。二是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行政干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大,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如果循规蹈矩、合法经营,就会吃亏,不廉洁行为是环境所迫。是随波逐流。三是认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最关键的是赢得商机。四是认为不廉洁行为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不廉洁行为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只要存在市场,就会存在腐败。这些观点都是狭隘的、肤浅的、错误的,其目的在于宣扬不廉洁行为的合理性,为不廉洁行为开脱罪责,在实践中危害很大。无论何种不廉洁行为,总是在于实现自身最大的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并不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当前发生在企业中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在生产经营中,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钻政策、法律和制度的空子,利用职务之便,千方百计地将企业和国家财产占为己有。二是有的企业负责人打着合资、联营、租赁、承包的幌子,为亲友经商办经济实体提供便利
和优惠条件。以国家企业养私人企业,变国有资产为私人资产。三是有的企业人员为揽到工程、获得投资,或为追求所谓的“政绩”和个人的升迁,不择手段向商业同行、政府官员大肆行贿。
实践证明,腐败对企业发展的危害是极为严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它会最终导致一个企业破产消亡。腐败行为对企业的危害:一是破坏了生产经营秩序,不利于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如在煤炭销售中存在收受贿赂,吃“回扣”的现象;在物资采购中存在以物易物,营私舞弊的现象;在工程项目外包、转包中存在权钱交易,索贿受贿的现象;在安全生产和质量达标检查验收中存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现象,给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阻碍。二是干扰了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企业领导人员滥用权力、损公肥私,不断将企业利润和企业资产揽入个人腰包,或挥霍浪费。用于奢侈消费,大量本该用于投资和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宝贵资金就会白白浪费。严重干扰并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损害了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如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资金“体外”运转,虚报冒领,克扣截留员工工资、奖金等,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如果企业的职工群众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被侵吞,就会严重打击他们通过生产劳动获得正当收入的积极性,导致消极怠工,甚至置企业的和谐稳定于不顾,使企业发展失去动力,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声誉,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如有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实权派”,由于这部分人位高权大,支配的资源广,利用手中的权力,生活腐化堕落,多贪、多占、欲壑难填,为所欲为,他们的腐败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数额之大,触目惊心,危害极其严重,不可忽视。
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可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一是通过党风建设和行政监察,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勤政廉政、依法行政,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清除障碍,挽回经济损失,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廉洁从业。三是通过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不廉洁行为的滋生、蔓延。四是通过为一些受到诬告、错告的企业领导人员及时澄清是非,有利于支持改革者、保护创新者、教育失误者,保护广大企业家大胆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我们必须旗帜显明的反对腐败。试想在全球企业界把反腐作为共同追求目标的今天。如果我们的企业依旧贪污挪用盛行,那么我们的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知名企业,恐怕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如果我们的企业无视社会责任,置商业道德于不顾,总企望通过行贿、造假等不法手段获得利益,那么又有多少国外企业敢和我们合作呢?
三、加强企业廉政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对外要遵守“全球契约”,杜绝商业贿赂。“全球契约”行动是1999年由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提出的。“全球契约”要求加入企业自觉遵守涉及人权、劳工、环保、反腐败等领域的十项原则。参加契约的企业均认为,腐败行为损害公平竞争,败坏企业诚信,加剧社会贫困。反对腐败是他们遵守的一条重要商业伦理。去年年底在访问英国时我专门拜访了英国商业企业和法规改良部反腐败处,该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监督、调查和处理英国企业在国内外的商业贿赂问题,负责制定并监督英国企业遵守全球契约、国际反腐败公约和相关行业的廉洁标准,一旦发现企业行贿立即向刑事诉讼机构报告,并列入黑名单,不许参加以后的委托竞标,其工作是非常严格的。现在我省能够走入国际市场的企业还不多,世界500强,我国有43家,目前我省一家也没有,产品销往国外的企业也比较少,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省企业走出国门是必然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用世界优秀企业的准则来要求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坚决反对商业贿赂。一是不行贿。建立在行贿基础上的生意是不能持久的。从国际上来看,在海外行贿的跨国公司,经济上都受到严厉处罚,声誉和形象受到巨大影响。得不偿失。西门子、麦肯锡、朗迅、大摩、IBM等都被揭露出海外行贿丑闻,最近,发生了澳洲力拓窃取商业机密的案件。媒体还相继披露了美国艾利丹尼森公司、天津德普(美国)及美国控件有限公司CCI在我国通过贿赂方式谋求不正当利益的事件,其中CCI行贿涉我国一些公司。从国内来看,各级各部门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诚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一旦被查出通过行贿获取不正当利益。就会对企业发展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并且企业用来行贿的钱,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企业本应用来发展生产的钱,无论是“集体决定”还是董事长、总经理个人决定,都是要追究企业领导人员的责任的,如果从刑法量刑的角度来看,在行贿罪之外还要另加挪用公款罪,真是害人又害己。二是不受贿。大多数国有企业具有垄断地位,在市场活动中占据优势,一些原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工程建设商会前来巴结拉拢、行贿送礼,并且有些在开始时还不需要你降低门槛予以特殊关照,好象并不损害企业利益,但等你收受了他的贿赂之后,就会向你提出损害企业利益的条件,最终都是要以损害企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领导人员一定要知道,不管是不是损害企业利益的受贿行为都是违纪违法的。
第二,对内要加强监督管理,防止不廉洁行为的滋生蔓延。一是突出廉洁从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等内容,把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在铸造企业灵魂、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培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二是紧紧抓住“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不断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依靠制度有效防治腐败。三是强化对企业产权交易、资本运营、财务管理、营销采购、工程项目等方面的监督,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监管,加强对担保、借贷等方面的风险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及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抓好厂务公开工作,凡是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涉及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方面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公开,以公开促廉洁。四是严肃查办在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中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以及搞同业经营、关联交易的案件,违反“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国有企业
人员与国家机关和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损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的案件。同时,要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查找漏洞,完善机制,深化源头治理,着力构建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三,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廉洁从业规定。企业领导人员担负着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任,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凭一句话、一个批示,就能调动大笔资金、大量资源,时刻面临着被拉拢和腐蚀的考验。因此,必须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认真贯彻落实最近中央出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一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作为企业领导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领导,国家把上百亿、几十亿的国有资产和成千上万的企业职工交给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但这些资产并不是你个人的,党和国家赋予你管理巨额资产的权力,必须一切行动服从组织的安排,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企业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能自我膨胀,滥用权力,随意处置国有资产。二是严格遵守经济工作纪律。在行使经营管理权的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和出资人利益,不得有滥用职权、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不得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以及损害本企业利益的行为,不得有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三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职务消费,不得有奢侈浪费行为,不能用公款支付与公务无关的消费支出。同时,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养成优良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作为一定级别的党员干部,享受一定政治待遇和较高的工资收入,在面对腐蚀和诱惑的时候,要会算账。一算政治账。经过多年努力奋斗走上一定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都有着对政治前程的追求,一旦陷入腐败泥潭,就必然会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政治前程从此化为“泡影”。二算经济账。走上腐败道路的人在位时利用职权大肆敛财,一旦被查处,就要被没收一切非法所得,最后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随着党和政府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腐败分子付出的腐败代价即“腐败成本”会越来越大。三算名誉账。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声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一生清廉,就必然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而一旦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就会身败名裂。四算家庭账。如果一旦沦为腐败分子,被判刑入狱,就意味着与家人的分离。特别是正处中年的领导干部,一个人的犯罪,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极大的伤害。五算友情账。作为掌管几千万、上亿资产的企业领导人员,在位时,手握重权,“朋友”很多,风光无限。如果腐败行为一旦被查处,周边的人就会唯恐避之不及。六算自由账。自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最大的痛苦末过于失去自由。腐败分子一旦被判刑入狱开始“铁窗生涯”,就会感叹自由之可贵。七算健康账。一个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人,会时时处在害怕被查处的“紧张”、“恐惧”之中,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往往身心交瘁,危害健康。算清这“七笔账”,就会不想腐败、不愿腐败、不敢腐败,始终坚持廉洁从业,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始终用于谋求事业进步、谋求企业发展。
最后,我要感谢省企业决策研究会举办这次例会,专题讨论廉政与企业发展问题,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通过这次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廉洁从业和推进企业科学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