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09-12-07 03:38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改革教学

闫 宁 苗 雪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更多的企业融入到全球化的商务竞争中来,社会和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 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学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贸进出口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笔者结合高职教学的职业定位,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外贸业务专门人才。

一、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职业定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教育也肩负着不断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

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它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惯例,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能,熟悉国际贸易应遵守的法规和惯例。它以履行合同为主线,讲授了买卖双方在磋商、运输、保险、商检、报关、索赔、仲裁等环节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和权利义务的划分,是学生将来从事外贸业务的重要知识铺垫。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问题

目前,在国内广大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影响高职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哑巴”型专业外贸人才

多年来实行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学习的目的局限在了如何应付和通过各种考试。许多学生往往能通过国际贸易专业课的考试,但却不会用英文表达出各种专业术语、单证、合同条款等,也不能看懂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文献,成了不能说英语、写英文的“哑巴”专业外贸人才。

2、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多而且缺乏连续性,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能,熟相关法规和惯例,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自觉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课本)过于陈旧和落后,往往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充分地传授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展开讲解,即使教师已在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仍常常无法充分利用教学信息资源。

4、教学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偏废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造成了不少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较高。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里使用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即通过学科教学和外语环境,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和熏陶,使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接近于母语的表达水平。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安排的英语课程(如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的学时应比其他专业多,为进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业已形成的语言优势,将所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术语、单证、合同条款等用英文表达出来,以帮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阅读和表达水平,成为能说英语、写英文的专业外贸人才。

2、案例教学值得引入

采用案例为切入点实施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能改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出案例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由于案例的针对性强,通过分析案例,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在学生学过相关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选择综合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教会其实际操作的技能,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3、多媒体教学手段要加大使用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活跃课堂气氛,凝练教学内容;二是能使教学内容存储更方便,更准确,而且存储量更大,便于学生学习与复习;三是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过程实现了图文并茂、动静相兼、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逼真表现效果,因而可提高教学效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及其所需单证的缮制。将多媒体应用在该课程中,教师可以把所讲的内容及相关单据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制单,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实现教学信息资源最优化地组织和利用。

4、实践教学要广泛开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技能培养方法应力求多元化。除正常的教学、实训活动外,还应从整体上为学生策划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可以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方式。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高职教学,必须紧扣大纲、突破教材,并且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改革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商务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欧盟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3]郭志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

[4]张华,张素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9

[5]肖汶,浅谈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