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周
去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引爆了一场1932年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八国集团成员无一例外遭受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冲击。由于制造业急剧萎缩,钢铁需求急剧下降。但奇怪的是作为钢铁业主要原料的铁矿石价格却逆向暴涨。这应该引起中国相关行业对经营战略进行深刻的反思。
铁矿石从每吨30美元涨到140—160美元,中国制造商怎能承受数倍的价格暴涨?相关产业部门领导对媒体说,中国钢铁产能6.6亿吨,国内需求4.7亿吨,过剩1.9亿吨,在建钢厂还有5800万吨。这意味着将近三分之一的产能要靠国际市场消化,而目前国际市场萎缩,为什么还在扩大产能?政府既知急需结构调整,为什么欲控而不能呢?问题可能在于这个行业基本上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新建项目由政府批准,政府不容国企破产,不愁资金来源,多建怕什么?西方媒体把“中国泡沫”列在世界需防的十大泡沫风险之首或许应该引以为戒。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铁矿石价格谈判失利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谈判授权,也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这两种说法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那就是没有按市场规律办事。世界钢铁需求大萎缩,我们却入市抢购铁矿石存货,把价格炒上五倍。然后不许中小企业到现货市场自行进货,这对中小企业很不公平。
改革开放以前,全国外贸由132家外贸公司垄断,外贸进出口额只有206亿美元,企业界强烈呼吁放开外贸经营权。当时外经贸部多有疑虑,担心放开外贸经营权可能出现混乱,妨碍外贸发展。1987年复关谈判开始,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强烈要求中国放开外贸经营权。中国政府采取了逐步扩大经营权,最终全面放开,实行登记制的办法。截至1999年,获得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达到六万多家,既不存在垄断,也没有出现乱局。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奇迹般的增长,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进出口贸易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增至2008年的2,5616亿美元。因此才有了两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奇迹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放开外贸权,让千家万户的企业竞相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条是实行了最为开放的外资政策。巨额外资的流入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也为“中国制造”开辟了顺畅的销售渠道。开放外贸、外资的成功经验可惜没有得到所有行业的认同。
现在市场现状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在要解决的是供过于求的问题。中国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全世界都希望中国能够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阴影。中国还没有本钱自鸣得意,只能鼓足勇气向前走,在全球经济大框架下去拼搏。中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仍要靠千军万马,不能只靠国有企业垄断。这也是解决庞大的就业问题的关键。
现在人们太热衷于世界五百强排行榜,以为多几家中国企业挤进500强,中国就真正强大了。其实那只是个虚名,并不代表这些五百强企业都真正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500强的国企不是一定不行,但是如果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靠国家资金的投入、靠强行兼并而挤进五百强意义不大。进入500强不应该成为企业高管论功行赏的主要条件,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牢靠的长期发展战略,力戒短期行为。进不进五百强并不重要,美国的那些五百强不为不强,但不是一夜之间都蒸发掉了吗?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坚守诚实、虚心、谨慎,莫用虚无缥缈的花招来愚弄百姓。回归经济学术语,安下心来做好实体经济,赢得世人信任,确立强而稳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进入强者行列,那才有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