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2009-12-07 03:38王吉庆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稻粒黑粉病三唑酮

王吉庆

稻粒黑粉病俗称黑粒谷、乌米谷。该病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较多,尤其推广杂交稻以来,有加重的趋势,这在东北地区发生较多。由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加长,此病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危害稻穗,在杂交稻和制种田发病较重,一般情况下,田间病粒率在10%~30%左右,高者可达50%以上。

1症状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危害谷粒,在水稻近成熟时显症。一般每穗1~2粒或3~4粒,严重的达10粒以上。一般初期病粒谷壳色稍暗,尚未完整,颖外隐约可见内有黑色物的存在,后染病稻粒呈暗绿色或暗黄色,内有黑粉状物。成熟时从腹部或内外颖合缝处裂开,露出黑粉,病粒的内外颖之间有一黑色舌状凸起,常有黑色液体渗出,污染谷粒外表。扒开病粒可见种子内局部或全部变成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但有少数病粒谷壳不裂开,似青秕粒,手捏有松软感,如浸泡水中即显黑色。还有少数病谷仅局部遭破坏,如种胚保持完整,则尚能萌发,只是出苗细弱。

2病原病原Tilletiabarclayana(Bref.)Sacc. etSyd,称狼尾草腥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孢子堆生在寄主子房里,被颖壳包被,部分小穗被破坏,产生黑粉。厚垣孢子球形至广卵形或椭圆形,黑色,大小25~32微米×23~30微米,表面密布齿状突起,无色至近无色,顶端尖,基部多角形稍弯曲;担孢子线状,无色无隔膜,大小38~55微米×1.8微米;次生小孢子膜肠状,大小10~14微米×2微米。

3发生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随播种进入稻田和土壤带菌是主要菌源。该菌厚垣孢子抗逆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年,在贮存的种子上能存活3年,在55℃恒温水中浸10分钟仍能存活,通过家禽、畜等消化道病菌仍可萌发,该菌需经过5个月以上休眠,气温高于20℃,湿度大,通风透光,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及次生小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种子,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

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白天湿度大,又缺少直射阳光,病菌易萌发,稻株颖壳张开,扬花授粉时间长,更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病常较重。品种不同,开花习性不一,开花时间长,颖壳张开,柱头接受病菌侵染的机会就多,发病就重;反之则轻。此外,多年连作,偏施迟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播种移植期不当,也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4防治方法

4.1实行检疫严防带菌稻种传人无病区。

4.2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制种田通过栽插苗数、苗龄、调节出秧整齐度,做到花期相遇。孕穗后期喷洒赤霉素等均可减轻发病。

4.3化学防治稻粒黑粉病的防治关键是要抓好两点:一是种子处理关,二是破口前5天预防关。

(1)种子处理用25%咪鲜胺乳油2毫升,对水8~10升浸稻种4~5千克,浸1~2天后播种,可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稻粒黑粉病等种传病害。用4.2%二硫氢基甲烷2毫升,对水8-10升浸稻种4-5千克,浸1-2天后播种,可以有效杀死稻种所带恶苗病,稻粒黑粉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

(2)穗期预防在水稻盛花期每667平方米用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对水50~60升手动喷雾或对水15升机动喷雾,要求对准水稻穗部均匀喷施。

(3)药剂防治:制种田抽穗中期和齐穗期用灭黑灵各防治1次,或用抗黑95在初花期、盛花期施用2次;齐穗期喷施稻瘟灵和三唑酮或灭黑1号防治稻瘟病和稻粒黑粉病。在盛花期喷施克黑净,对防治稻粒黑粉病也有良好效果。在幼穗分化期、破口期和齐穗期各防治1次,每次用三唑酮粉剂100克加水50千克进行防治,在齐穗期防治要求在下午6:00以后进行。

猜你喜欢
稻粒黑粉病三唑酮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水稻与稻粒黑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芷江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稻田里的争吵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北疆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