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领S&ED风骚?

2009-12-07 10:02钱亦楠
财经 2009年15期
关键词:中美能源战略

钱亦楠

原本分别操作的两大对话现在双轨并行,奥巴马上台后中美高级别对话大幕将启

《财经》记者 钱亦楠 实习记者 王宇

今年4月初,中美领导人在伦敦20国集团峰会间隙敲定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机制,首轮对话定于7月27日至28日在华盛顿举行。

这是1月20日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高层首次就事关两国长远战略利益的重大安全和经济问题进行全面对话。

在一定程度上,奥巴马时代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对布什任期内“战略经济对话”(SED)和“战略对话”机制的继承。作为布什时代的中美两大对话机制,一年两次的“战略经济对话”始于2006年,旨在讨论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而成立于2005年的“战略对话”,主要目的是解决地缘政治问题。这两个对话机制,对应的是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传承的基础上也有突破。原本关联度不高的两大对话,被合并为双轨并行的对话机制,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长盖特纳作为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分别负责战略对话与经济对话,其对应的中方代表分别是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

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与经济两个对话相互关联,一些问题既涉及安全又涉及经济,将其放在同一机制里加以沟通,可以做到“有分有合”。

7月15日,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演讲中,希拉里也表示,“我们与中国的对话包含内容更多、更综合,就是因为战略关切与经济关切是不可分割的。”

能源环保唱主角

打着“变革”旗号上台的奥巴马,与前任政府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因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此前中美间对话机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气候变化及与此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被置于突出地位。

鉴于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不同侧重,本次对话,兩国将难免围绕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发生又一次交锋。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项目部主任傅瑞伟(Charls Freeman)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抉择,中国政府并没有就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做好政治与外交上的准备。在本次对话中,中美可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达成一些“软性目标”,但不会有实质性进展。

此外,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虽处于摸索阶段,也变成了新型中美关系中的“粘合剂”。

“能源环保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本次对话的亮点。”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对《财经》记者表示。

“美国企业现在处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开工率都不足,若将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卖给中国,派一些人员到中国来安装这些设备,或对中国员工进行培训,将为美国带来上千亿美元的商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财经》记者说。

这一点在对话召开前已有迹可寻。就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的前夕,美国两位华裔部长——商务部长骆家辉与能源部长朱棣文联袂访华,其首要目的就是促成两国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与贸易合作。

2008年6月,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签署了《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确定了十年合作起步阶段的五大优先领域: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以及森林与湿地保护。但因其是框架性协议,并未对具体的合作内容作出界定。清华大学的周世俭认为,这次对话最大的亮点,就是要落实这个框架性协议。

“能源合作不能光靠口头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国现在就应该进行技术转让,而这就是本次对话要谈的内容。”周世俭说。

在7月16日晚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与中方签署了关于建筑节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他还表示,美方将同中国在建筑节能、清洁煤、节能运输三个领域展开共同研发。而根据美国能源部7月15日披露,研发项目将在中美两国各设的“清洁能源研究中心”进行。

可以预见,中美之间的能源环保合作正逐渐从共识向实质性合作发展。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向《财经》记者透露,美国很希望在这次对话中,与中方签订一个与《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类似的环保协议。

而对于这一协议,中国目前的态度似乎是坚持“循序渐进”,其背后不免也有其技术转移上的考虑。孙哲表示,中方不太愿意现在就签,而是认为原则性声明是可以的,因为《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尚有落实履行的问题。

“中国希望美国能继续推动实质性的合作。比如,美国现在开始卖给中国一些和能源有关的高科技产品。中国的想法是,能不能将这一方面扩大到对美采购。但这很难做,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没有被承认。”孙哲表示。

以上种种,皆显示出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这一横跨战略与经济双轨的问题之复杂性。

对此,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原白宫东亚事务高级顾问韦德宁(Dennis Wilder)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在这一领域都有非常积极的项目,彼此间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但在实际对话中,无论对于中方还是美方,对这一议题的处理均需要多个部门间相互协调,这无疑将是一种挑战。

经济议题重点转向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中美间力量的微妙变化,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经济部分重点,也较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时期有所转变。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及敦促中国加快开放金融市场,曾是贯穿多次战略经济对话的重点。但在奥巴马时代,这一重点已变为中国更多地对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中国在美投资安全表示担忧,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稳定性提出质疑。

今年5月底,美国财长盖特纳到访中国,其主要目的便是安抚中国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担忧,让中国这个美国国债第一大债主,继续购买美国为救助经济所需发行的巨额国债。可以预料,在本次经济对话部分,双方就此问题的对话无疑还将继续。

“我们手上有大量的美元资产,当然关心资产的安全,这是很自然、天经地义的。我们也多次强调,美方要把它应负的责任承担起来,确保美元资产的安全。这不光是中国一家的事情,我想拥有美元资产的国家都有这样的担心。”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对《财经》记者表示。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认为,由于中美双方目前都不愿意把分歧公开化,双方都在做“小动作”;对于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问题的讨论,应该还会延续盖特纳上次访华时的既定基调。在这一基调下,可以预见,本次中美对话虽然仍会在美元资产问题上敲敲打打,但彼此之间也近乎心知肚明,只有在短期内采取合作的方法,并在长期战略上逐渐调整双方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方是跳出这个怪圈的解决之道。

此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伴着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渐进,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也有增多的趋势。

6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宣布,鉴于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美国已正式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咨询要求。柯克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等,共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他价、量控制,限制出口,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这是奥巴马政府首次将他国告上世界贸易组织(WTO)。

美国商务部也纷纷对一批中国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石油钢管、混凝土钢绞线以及钢格板。2006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共发起14起“双反”调查;但针对中国钢铁产品发动如此密集的“双反”调查,仍令一些业界人士感到意外。

对于中美近期频繁的贸易纠纷,本届对话也为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涉的平台。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告诉《财经》记者:“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研究的更多的,是宏观、长远、战略性的问题,一些具体的贸易摩擦纠纷属于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的议题。”可以预见,在本次对话中,双方虽无法对这些纠纷案例作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上,双方或将作出原则性的声明。

“这次对话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的坦诚与信任。双方必须为建立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双边关系而努力,并抵制保护主义的作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韦德宁对《财经》记者说。■

本刊实习记者安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中美能源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战略
战略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