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凤
x
摘要中国的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悠长的历史时间内,汉字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在字形上的变化尤为显著。主要有两种趋势,即是繁化与简化。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汉字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汉字;繁化;简化
李孝定:“文字既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是一种大家传播的工具,自然有一种‘便与‘易的要求。文字既是从图画演变而成。愈是早期的文字愈接近图画,为了刻意求工,难免繁复,所谓‘文字化,便是化具体复杂的图画,为复杂简单的线条。那么文字之趋于简化,是很自然的;而且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趋势。但为什么又有繁化呢?这是在整齐划一的要求下,产生一种相反的运动,简化与繁化,看是矛盾,却是相辅相成的。原来早期文字中,也有极少数过于简单的,为了整齐划一,过简单便加以增繁,不过全部文字的演变,却是简化的居多,而繁化的只是极少数而已。历代书体中所产生的简俗体字。都是在‘便与‘易的心理的要求下自然产生的。假如我们说隶楷实在只是大小篆的简俗体字,也是大致不差的。我们根据文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的简化,发现有一点现象值得注意,那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阶段,演变的比较急逮剧烈,到了隶楷的阶段,它所包含的时间,几乎是前三阶段的总和,而其演变的过程,除了开始由大小篆变为隶楷阶段,较为剧烈外,一直到楷书形成。其演变的过程,便显著的逐渐缓而趋于温和及至文字逐渐定型。该改该简的,早已改为简字,假如为了苟趋约易,便草率的大刀阔斧的加以再简再改,便将面目全非,而至破环文字的完美结构,并失去和固有文字的联系,这点也是谈文字简化时所该留意的。”
对于文字的简化与繁化的原因与演变的方向,李先生做了清楚的说明,但是李先生以“全部文字的演变,却是简化居多,而繁化只是极少数而已。”有可议者。这大约是李先生只将转注视作“不过是为了适应特殊目的,所造成一小撮形声字而已,已经很难去一一辨认。”但是透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假借,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不少假借在先,造字在后的转注字,此外,形声字中声符兼义的字也不在少数。他们也应该是由引申加形以别义的转注字,何况还有中期及后期的转注字呢?透过转注所孳生的后起字,一定是繁化的字,又“文字的演变有两种途径:一是轻微地渐进的,在那里变异;一是,巨大的突然变化。”即使在文字渐趋定型以后,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总还会有细微的变化在其中的。所以虽说不宜轻易去破坏这种定型,并不表示文字就此可以定于一尊,而不必再求发展,我们可以从魏晋以后的字书中发现每个时期多少都会有些异体字、古今字,甚至俗体字。这些出现的字形正是字形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他们不断的变化主要遵循的是现实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用字的习惯的原则。直到现在文字还在发展变化中。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源和发展的历史,如果吧秦篆以前的古汉字按照时代早期和晚期排列成序,即可清楚地看出各自的发展很不相同。有的最初字很复杂,逐渐变为简单;而有的最初字很简单,逐渐变的复杂;还有的简单变为复杂,又有复杂变为简单。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汉字没有统一的规范,基本上是自然发展的。
1繁化
1.1增加笔画
1.1.1在文字投有定型以前,古文字的字形、笔画、位置都不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写法,于是当感觉到文字的形太简单时,往往去增加笔画。就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说明下。“一”甲骨文就是一划,而战国文字的“一”作形,显然战国文字比甲骨文的形体复杂了很多。
1.1.2有时当一个字由于意义的推申,包含了好几个引申义,于是用增加笔画的方式达到别异的要求。例如“立”,在金文中常用作位于……的意义,干是后起的“位”是在“立”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旁,以别与站立的“立”。
1.2增加装饰的部分。这点最好的例证就是春秋战国大量出现的鸟虫书,就是把字藏于鸟的身体当中。除了鸟虫书外,在古文字中还有一些字增加一些偏旁,而这些怎回家的偏旁并不表示意义,如“丙”在战国文字中往往会加个“口”作为装饰。
1.3增加偏旁,这些新加的偏旁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时也是表意的构件。如“丘”加了“土”旁,表示“丘”是与土有关的小山。“市”也有加“土”旁的,也表示市场离不开土地。
1.4增加声符。如“口”在甲骨文没有“缶”,乃室内藏有玉贝之形,为一会意字,后来金文在会意字的基础上增添了一声符“缶”,则变为形声字。
1.5类化。如“凤凰”原来写作“凤皇”。“皇”是在凤的长期的影响下也加了“几”旁。还有“恍惚”原来是“恍忽”。
2简化
2.1改图绘式的象形字为简单化、通俗化的象形符号:这是通由图绘发展成文字必经的简化程序,只是由书写及传统的方便而引起的。伴随着汉字的发展,不断地在进行汉字的简化,其他一些字的简化的过程。虽然没有车字的资料那么的齐全,但是,由复杂的图形变化为简练的符号。乃是汉字简化普遍应用的方法之一。
2.2把笔画太肥,不便刀笔使用的地方用双钩或较瘦的笔表现出来。如“土”,甲骨文作”“金文作”“而小篆作“土”。
2.3省去重复的部分。为了书写的方便,往往将字形繁复的部分以简省。会意字是由两个一手拿个的偏旁符号组合而成的复体字,有时为了表示事物的某些特征,不烦堆砌许多偏旁符号,造成字体臃肿庞杂,书写极为不便。
2.4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汉字在未定形之前,同一个字存在多样的写法,字形虽然不一样,但每个字各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尽管字体繁简可以变化不定,而共同的特征必须保存。
以上的四种方法简的化,内容虽然不同,目的却是一个,皆使汉字适应汉语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以提供简便的纪录语言的工具。但是淑字的简化的进程不是直线,并非简体一出现,繁体立即作废,而是交替使用,甚至有时晚期使用的字体笔早期还古。这种现象正和我们现在一样,简化汉字的方案已经推行很久,有些人仍习惯使用繁体。我们研究古文字的发展过程,也正是由于这种反复出现的原因。才能看到多种资料。从中考察古体汉字的简化的过程。
汉字不仅在字体结构方面进行简化,而且书写的字体也在不断简化。侧如:篆书变为隶书,自傲汉字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太变革。隶书把邑写作右“阝”,把阜写作左“阝”,后来又将楷书写成行书,等等,皆属于汉字简化的范围。汉字简化是其发展的趋势,简化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是都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遵循文字简化的规律的要求,逐步前进的。
汉字是从原始图画发展而来,最初出现的象形字,即按照图画的手法,仿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相应的图形,以代表语言中某一词汇。后来又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出会意字和形声字,从而使汉字日益成熟,适应和满足汉语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交际所需要的书面语言。汉字字体的发展的繁简的不断交替的变化也是为了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但其主要的趋势还是以简化为主,这也是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