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的词汇艺术

2009-12-04 09:16王雪梅
南北桥 2009年5期
关键词:围城词汇

王雪梅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词汇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表达效果。《围城》独特的文风,正是因为在词汇运用上破了层层相固的常格,有许多新鲜的创造。就是利用陈言,也往往翻出新意,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

关键词词汇;语体色彩;造语;引语

《围城》是一部吸引人的、深刻的书。钱钟书先生的散文和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辛辣犀利的讽刺笔法。形成这种特色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作者高妙的语言艺术不能不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刘勰赞扬屈原,说“种取口经意,亦自铸伟辞”。韩愈《樊邵述墓志铭》说“惟古于词必无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历来对《围城》语言艺术的研究多围绕其修辞艺术的特色,而对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似乎很少谈及。《围城》幽默讽刺风格的文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具特色的词汇选用,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元素一词汇。《围城》的语言艺术所以新鲜,所以有动人的力量,就在于它对词语的运用突破了层层相因的常格,有许多新鲜的创造,就是利用陈言,也往往翻出新意,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围城》词汇运用艺术,首先得从“选词”谈起。

作者的选词,常有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妙处。例如:

1.1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而且最不喜欢小孩子,可是听了这些话,心上高兴,到和气的笑道:“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她……小心翼翼地握住小孩子的手腕,免得在自己衣服上乱擦,……小孩子……睁大的眼,向苏小姐“波!波!”吹唾沫,学餐室里养的金鱼吹泡泡。苏小姐慌得松了手,掏出手帕来自卫。①

我们看到这段文字,已经了解了苏文纨大体上是怎样一个人,也知道了她是处在怎样的情境当中,在这种情境下,她做出了什么必然的反应,以及这个反应的目的。如果把“自卫”一词换成“擦”、“应付”,说“擦掉那些唾沫星子”、“把小孩和自己隔开”之类,这些字眼照样可以正确表达她这个反应的目的。因为整段话的意思制约着我们对这一情况的理解,即使这个词失落了,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类似情况的观察、经验了解她这一反应的目的。但上述那些字眼至少有两个缺点,第一,它们都属于缺乏表现力的平铺直叙的语言;第二,那些字眼除“应付”外,都只反映了她做出这个反应的目的的某一方面,内容狭窄,意义上缺乏弹性。“自卫”一词用在这里的好处,在于它既可容纳“擦”和“把小孩和自己隔开”两重意义;又强调了苏小姐夸张事态严重程度的神气,小孩子吹几个唾沫星子,她就如临大敌。这个词用在这里确实有点夸张,但这不是作者使用了夸张的“辞格”,而是作者选用了—个能够恰当表现苏小姐夸张神态的词语。选词以贴切为好,但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贴切而又不落俗套,才难能可贵。“自卫”一词本身资历很浅,是典型的具有新闻风格的词语,并没有某些辞藻所具有的那种瑰丽、鲜艳、响亮、浑成之类的品质,然而用得恰到好处,也能使文章生色。这一点是很耐人寻味的。

又如写侍者阿刘,阿刘是船上的侍者,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平时靠耍一些小聪明来挣几个小钱。之前就靠敲诈方鸿渐和鲍小姐的不正当关系骗得得过一些小钱。当阿刘“在舱洞口瞥见方鸿渐在苏小姐后面,手傍着她腰走下扶梯,不禁又诧异,又佩服,又瞧不起,无法表达这种复杂的情绪,便“啐”的一声,向痰盂里射了一口浓浓的吐沫。—个“射”字,速度之快、准、很,把阿剂那久蓄的复杂强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把“射”改为“吐”,则缺少了很多的精彩。

由此可见,《围城》形成幽默讽刺文风的一大因素是作者在选词上的匠心独运。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把具有一定语体色彩的词汇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结合,尤其擅长把具有强烈色彩的词汇与一般的语境搭配,以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

任何语言的词汇,总有一部分是具有色彩的。而一个词的修辞色彩,主要是在它与其他某种语词的组合中显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的。运用得巧妙,则会使文章生色。这样的词汇很多,除了上面两例,还有如:

2)大前天早晨,该死的听差收拾房间,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把印有行政院字样的信封淹得昏天黑地,陆子潇挽救不及,跳脚痛骂。

“昏天黑地”主要是形容天色昏暗,“挽救”本意是指尽最大的努力,从危险中抢救生命或某种东西。这两个词本身所强调的程度、范围、效果等都是比较强烈的。作者却用来表现陆子潇,使他夸张、虚伪和造作的形态跃然纸上。

3)鸿渐一惊,想不到孙小姐随身配备这样完全,平常以为她不修饰的脸原来也是件艺术作品。

孙小姐面部修理完毕,……

钱先生既不叙述孙小姐怎样化妆,也不描绘孙小姐妆画得怎样,只用了“配备”“修理”这些词,即让读者发出会心一笑,揭示了貌似天真的孙小姐原来也是很有心机的。不动声色却能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以后孙小姐性格的展示做好了铺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妙埋下了伏笔。

这种用法,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如赵辛楣请客时要“审查”菜单,鸿渐和唐小姐因为都躲避沈太太的狐臭而成为了“患难之交”,方鸿渐看未婚妻的照片用“膳仰”的心态,等等。用词汇本来的感情色彩来表情达意,会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然而,如果妙用其意,则会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②而《围城》的夸张效果,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采用了修辞学所说的夸张手法,而主要是利用了词汇本身所具有的语体色彩,并能恰当地表现夸张语气。这种巧妙利用词汇的色彩,达到幽默和讽刺的效果,是构成《围城》独特语言风格的—个重要因素。

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这是做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沈德潜《说诗口语》中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如果脱离了这个本体,再好的表现形式,再高超的表达技巧也是枉然。不用单纯去追求技巧,练好基本功,同样能妙笔生花。

2、根据上下文临时造词造语、换字,既精辟又含义丰富。

词的灵活运用,古已有之。文言文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指的是其语法意义,而本文所探讨的《围城》的词类活用仅就其修辞色彩而言。《围城》的词汇运用,常根据上下文所营造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

如对方鸿渐心里活动的几次刻画仅仅围绕“心”的跳动,就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式:

回国油轮上,“只有九龙上岸前看她(苏文纨)害羞脸红的一刹那,心忽然软得没有力量跳跃。”当唐小姐面露羞涩时“鸿渐快乐得心少跳了一跳。”“鸿渐到了银行,机械地办事,心疲弱得投劲起念头。”古人常说“心灰意冷”“心如止水”“心静自然凉”,孟子也说“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受心支配。而我们现

在知道是大脑在思维,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的循环。以维系生命。这里作者却说心“软得没有力量跳跃”、“快乐得心少跳了一跳”、“疲弱得没劲起念头”,赋予了心丰富的情感,因高兴到极点而忘了跳,忘了思维;因失恋而忘了思考。准确细致的刻画了方鸿渐微妙而复杂的心里活动,于幽默风趣中透出深刻。

用得最多的还是根据上下文造语,如:

4)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作者在“中立”一词中巧妙地加人不同的词,变成“中既不中”“立也立不住…‘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既辛辣地揭露了英美两国与中国并肩作战的实质是为了更方便地瓜分中国,也无情地嘲讽了英美两国的无能,同时也揭示了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的残酷现实。是笑中含泪的悲叹和无奈。

5)他国文曾得老子指授。

“指授”如果改为常用的“教授”或“传授”等词,则仅仅是表述方逐翁曾经教过儿子学习国文,只起到客观叙事的作用。“指授”显然是根据上面的意思而临时造的,却在叙事的同时告诉读者,方逐翁的学识不过如此而已。

书中临时造语地方还有很多,如“心血”-“身血”,“发国难财”一破国难财,“接吻”一“抢吻”,把失去同一个女人的爱的男人称为“同情兄”等。临时造语,用极精炼的笔墨,表达了极丰富的意义,可见钱钟书先生语言运用的娴熟。

词汇的灵活运用,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常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不仅证明了钱先生对词汇的深厚造诣。也体现了钱先生在词汇运用方面的积极创新与探索的精神。

3、大量引用文言词语、现实生活中的词语和外文。

在回国油轮上,鲍小姐用糖逗小孩时,“方小姐看出这糖惠而不费”,是油轮上供应的方糖。“惠而不费“出自《论语·尧日》③,本意指对人施与恩惠而不浪费。用在这里,既刻画了鲍小姐的精明、虚假和敷衍,又揭示了方小姐对鲍小姐既恨又妒又瞧不起的心态,可谓言简义丰。当日本飞机连接入侵中国,说是“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倾国倾城“出白《汉书·外戚传》④:“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本意是形容女人的美丽,作者用它来形容日本飞机对中国轰炸的范围之广、频率之繁、力度之大,立即使旧词即刻获得了新生。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这句话本来是国民党报纸为自己在日寇进攻面前狼狈逃窜所挂的遮羞布,这里通过人物的口点出,就为读者撩开了这块遮羞布,暴露出里面的肮脏东西,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引用得最妙的词汇当属下面这段话中的英文:

6)“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of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一个附庸风雅又俗不可耐,浅薄虚荣又善于卖弄炫耀自己的假洋鬼子的形象。

词汇的巧妙引用,只用很经济的笔墨。不作一字评论。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寓辛辣的讽刺和诙谐的嘲讽于客观冷静的叙述议论之中。

容情于景、容情于事,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抒情手法,含蓄蕴藉是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之一。钱先生深诸其中之道,在小说中也采用了中国文学传统的表现方式,把作者的强烈感情隐藏在平静的叙述议论之中。

7)他们那县里人侨居在大都市的,于三种行业的十居其九:打铁,磨豆腐,抬轿子。土产中艺术品以泥娃娃最出名;年轻人进大学,以学土木工程为最多。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上泥土气,这算他们的民风。就是发财做官的人,也欠大方。

把顽固、保守、狭隘的民风表述得淋漓尽致。

8)鸿渐道:“这不是大教授于政治,这是小政客办教育。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字,上印刷品的当,象你们的报纸宣传品、训练干部讲义之类。

借人物之口,揭露和讽刺了所谓教育的实质不过是新的愚民方式,尖锐辛辣。

9)方鸿渐回信道,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悔过自新,汇上十美金聊充该行的本钱。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的外交失败。这是含泪的说笑,内心是沉重的。

无论是借人物之口,还是直接叙述,作者的语言都是平实的、淡淡的、不露痕迹的,客观的叙述某种现象、某种心理,然而我们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这可以说正是中国传统文学追求的含蓄之美。

《围城》的基调是揭露、讽刺、批判,特别以对社会陋习、文化落后的揭露为主要,同时也富合哲理,耐人寻味。选词的精确、造语的灵活、引用的巧妙、议论的含蓄,正是这些艺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了《围城》独特的风格,在我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

猜你喜欢
围城词汇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围城”内外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围城”之战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