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2009-12-04 09:16范道铭
南北桥 2009年5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小康社会科学

范道铭

[摘要]我国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首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审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科学分析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指出,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这既是我国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首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深刻背景

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一直都在重视研究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要特别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呢?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解决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是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事实依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有的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突出矛盾。

第三,非典疫情的发生的及抗击非典的斗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因素。2003年4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等各方面工作。如果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那么,社会发展的滞后必将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在取得抗击非典的决定性胜利后,党中央就提出“五个统筹”的的方针。

第四,从更深远的角度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坚持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最内在的要求和重要保证。如何做到在中国的发展中,既利用好世界的资源,又能得保证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出路无非是两条:一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世界市场提供的资源,也利用我们国内的资源,以解决我们能源的关系短缺问题;二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学科技进步,降低科技进步,降低能耗和资源的消耗,并且对各种资源尽可能节约利用。对世界资源市场的冲击更小一些。

2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十六大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科学发展观虽然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但其精神内核却早已贯穿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行动中。几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统筹安排国内外各项工作,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表现出亲民务实的良好作风,赢得了国际国内的普遍认同。

2.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经过建国以来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后,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2003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过去那种千方百计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必然要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向相应地转变。同时,我国又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冲破,但其弊端尚未完全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远未完善。

2.2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积累不少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社会群体收入差距扩大;失业和就业问题突出;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后劲和经济整体竞争力。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现阶段发展难以完全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思路和理念的偏差所造成或加剧的。这表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仍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3科学发展观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潮流。当今世界,一方面,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互相变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更加依赖于充分发挥科技的带动和文化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使国际社会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3.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3.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应当看到,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需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我们党就能更好地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小康社会科学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科学拔牙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