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南非特派记者 裴广江 本报特约记者 钱 鹭
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中法国射手亨利的“手球门”事件仍在引发连锁反应。12月2日公布的南非世界杯32强分组抽签原则及球队分档名单中,巴西、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德国、阿根廷、英格兰以及东道主南非成为2010年世界杯的种子队,法国队则意外落选。当天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国际足联紧急会议上,还将就世界杯增设裁判、采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判罚等议题展开讨论。
据美联社报道,爱尔兰目前已无重赛希望,也不可能持“外卡”参加世界杯。FIFA秘书长瓦尔克斩钉截铁地说:“南非世界杯上绝不会有超过32支球队。”主席布拉特表示:“如果接纳了爱尔兰,那我们还得带上哥斯达黎加。”因为,哥斯达黎加在与乌拉圭的比赛中也因争议球被淘汰。爱尔兰因此怒斥布拉特身为国际足联主席却“姑息养奸”。
其实,爱尔兰、哥斯达黎加这样的“窦娥”,每年都有好几打。为应对此类事件,南非世界杯“几乎可以肯定”将新增两位门线裁判,但对舆论最期待的“用高科技武装裁判”的提议,FIFA很可能将再次说不。
原因总有很多,但令FIFA如坐针毡的是其危如累卵的公信力。篮球场面积仅为足球场的1/17,却有3名权力相当的裁判同时执法。2006年,国际篮联借鉴NBA的成功经验,在国际赛事中引入了录像回放手段。在面积仅为足球场面积1/27的网球场上,却拥有包括主裁、边线在内的13名裁判,出现争议判罚时,选手还可以求助鹰眼。
《泰晤士报》12月2日援引前阿森纳俱乐部主席大卫·迪恩的话报道说:“足球场内至少有26台摄像机。既然高科技评判手段在橄榄球、网球、板球赛事中都已广泛运用,我们为何还避之不及呢?足球运动在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英足总CEO布莱恩·巴维克说:“我相信每位裁判都是诚实的,但由于无法借助高科技手段,他们往往成了替罪羊。”
面对各方的呼声,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均不为所动。他们均已明确反对引入录像回放等高科技手段。国际足联副主席贝肯鲍尔说:“高科技会影响公众对足球运动的激情。”
前利物浦主帅霍利尔表示:“由于‘亨利事件层出不穷,足球的光芒正日益退却。虽然现在采用高科技手段的提议不能通过,但是我相信外来4年内,科技裁判将全面进入足球场。”
英国《每日邮报》评论说,FIFA强调规则不可变更,也许并非出于对足球未来的担忧或“老人俱乐部”的因循守旧,而是盘根错节的商业利益。赋予裁判绝对权力才能保证大国出线,进而保持世界杯的商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