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臻
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承载着特殊的任务。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凭借自身的特点成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生的“阅读生活”,在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时,也使文本解读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解决了语文教学中许多从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在更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生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训练,而理解和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教材中有许多比较抽象的词语和一些陌生的句子需要学生掌握,如果只用语言讲述则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配上挂图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将知识化难为易,巧妙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讨论“爬山虎怎么向上爬”这个问题时,我请学生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了6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触、变、巴、拉、弯、贴,我随即切换电脑屏幕,电脑主界面上有动画展示区(即播放爬山虎用脚爬墙的动画)、文本出示区(内容为本段文字)、移动文本的交互操作区。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用鼠标按顺序拖至交互操作区,并分步点击交互区文本中的单个动词,观察分解动作和连续的动画。在我多样化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头脑里的已有表象被唤起。正是因为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表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才有了随着画面入情入境读文本的精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上课伊始我便用课件为学生展现了花园美丽的四季,学生一下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在学生深深陶醉的时候,我切换画面:只见春天到了,巨人的花园里依然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缩在墙角,冻得瑟瑟发抖。前后画面的鲜明对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想了解原因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提出:“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了解什么?你从画面里发现了什么?”“我想了解巨人的花园里春天不到来的原因。”“我想知道究竟是谁让花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师:“下面你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阅读后,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但同时又对进一步探究“春天是怎样又回到巨人花园的”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协作小组,选择学习主题。《巨人的花园》这一课主要围绕的线索是:巨人和孩子带给花园的变化。协作小组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小组内分工协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信息技术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使语文课堂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是说要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上网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并引导学生把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学习《鲸》一文,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制作名片,设立“巨鲸演讲团”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创造性地再现出来,可谓一举多得:深化了对鲸的认识;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音、像、声、光和文字的优势把学生带入趣味学习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鲜花,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衬托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焕发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