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与思考

2009-12-02 03:45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0期
关键词:振动物体物理

徐 宾

●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

已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与社会。但是,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从生活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较少,学校实验设备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是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现“物理规律”的乐趣。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课题导入中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象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维。一般的课堂常规教学很难抓住学生的心理,很难尽快进入对所呈现问题的深刻探讨。例如“速度”一节,虽然学生已很熟悉了身边物体运动快慢的事例,但却从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们或自己是怎样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快慢的。如果仍按一般的教学程序,由教师讲述什么是速度,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而且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教师讲了半天,学生的眼神一片茫然。为此,“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

1.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猎豹追捕羚羊、竞赛场地激烈奔跑的运动员、蜗牛爬行等场景,让学生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从而提出问题:羚羊为什么会成为猎豹的美味佳肴?诱发思考。

2.讨论总结,引入课题。大家讨论发现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继续出示一些速度不同的动物运动图片,提出:谁知道大自然中哪些动物跑得最快?让学生比较谁快谁慢,加深物体运动快慢的体验及感受。“那么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仔细观察、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入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经。本节教学内容的导人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人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其景;以问题切入,实现教师“诱”的作用,为后续“速度”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变抽象为直观,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直接经验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或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无法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展现实况,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扫除障碍。

例如初中物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教材中是利用投石激起水波类比振动的物体激起声波来讲解的,尽管如此,学生还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理解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引起听觉的。但以初中学生来讲,其想象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解起来会较难,为此,可以将课本的插图制作成动画,将空气设为可看见的疏密相同的黑点,当敲一下音叉时,音叉的左右振动激起了周围近处空气(黑点)的振动。空气(黑点)的疏密程度发生了变化。近处空气的振动又激起了远处空气(黑点)的振动,这样连续下去,振动的空气又把振动传给了耳朵的鼓膜,引起了鼓膜的振动,从而引起人的听觉。这样,利用动画模拟把看不见的声波变为可看见的“声波”,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既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反复重现同一现象,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扩充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学生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知识,探索规律,培养能力。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探究实验在空间、时间、器材等方面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仿真物理实验室——初中模块”这一应用软件,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探索物理的学习工具。学生如同真正地在物理实验室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数据的读取,计算实验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比如,做电学实验时,学生利用该软件针对自己的需求,创建和完成了每个实验过程,如,串并联电路设计,测量电压、电流、模拟电磁感应现象、电磁继电器对远程电路的控制等,摆脱了时间、空间和器材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途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实践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利用信息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是现代教学过程的主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变固式思维为发散式思维,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网络环境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由于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灵活,因此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可实现教学内容实时或超时播放,加上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更新快的特点,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近而实现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使静态物质动态化,微观物体宏观化,抽象内容形象化。信息技术载体声形并茂,它模拟物质的现象,展现实验效果,揭示物质变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正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养和个性的培养,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科技、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目前而言,它还是辅助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注意适时、适地、适度地加以应用,不能走极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

无论何种多媒体教学软件,它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否则就出现以机器代替教师对学生“满堂灌”的现象,其危害更大。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其实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多媒体来完成,绝大多数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为宜,多媒体只是作为教师的助手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

2.多媒体再好也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物理实验

目前,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许多误区,其中之一就是用计算机动态模拟,甚至完全代替物理实验,教师成了只用点鼠标的“操纵者”,学生成了“观众”,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直观性,尤其是真实性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它也是检验物理原理、物理规律的标准。因此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物理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的真实感受,只有到解析现象和原理时方可借助这一手段。若完全依赖录像或计算机模拟,虽也逼真,但缺乏真实感,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思维优化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猜你喜欢
振动物体物理
留言板
振动与频率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振动的快感
一道钟摆快慢问题的错解分析
机械振动易错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