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炜 李玉华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解决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多,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在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个性心理趋于成熟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却远未成熟。由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个人通常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学生各项心理测试数据及其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记录,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它是每一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主要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家族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史,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
2.个性心理特征情况
指学生的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具体施测工具主要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等。
3.心理健康状况
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来测量。
4.学习心理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机、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5.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做升学就业指导。一方面可根据量表测得的结果来提出建议,如《职业能力自评量表》《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另一方面,则可根据其能力、兴趣、气质特点等来指导职业选择。
6.心理咨询记录
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应记录每次咨询的日期、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除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的都需要不断更新,一般一年更新一次。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要注意的问题
1.培训施测人员
主持测试者最好是身份“中立”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话实说”。施测人员事先应经过严格培训,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指导语和记分方法等。
2.选择合适量表
量表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施测者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不能只是根据量表的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同时还要考虑该量表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3.消除心理顾虑
心理测验至少应在新生开学三个星期后进行,这是由于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易产生胆怯心理,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自我防范意识,测评很容易失真,主要表现为在测评中不敢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普查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真实表达顾虑重重。因此,在正式施测前要对被试者进行10分钟的心理测量的意义等的讲解。还要告诉学生测试结果不影响学生的评优、入党等,也不会记入学籍档案,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认真、客观地回答问题。
4.科学解释结果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验成绩有所影响,使测验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与使用就要慎重。不能用绝对化的态度来对待,要以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解释结果,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结果只是提供了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还必须结合其他方式收集的材料综合考虑。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与辅导作用。
1.明确管理机构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和专人负责,通常应由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又要懂得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即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失去应用价值。
2.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心理档案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有序,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机构必须制定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工作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保守秘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对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供阅、保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落实责任措施。
第二,保密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等,其档案资料中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必须保密,除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他人不得随意翻阅,否则会对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当然,保密的心理档案内容也要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同时也需规定保密例外,即当学生的现状危及其个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其个人心理档案资料允许向有关个人和组织提供。
第三,查阅制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或查阅,只有出于科学研究和帮助学生的需要时,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查阅手续,并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阅、批注、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专业人员和相关学生的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档案有知情权,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档案时,管理人员要满足其要求,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
第四,重点预防和监测制度。以保证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被随时得到关注和监控,对特殊个体实行重点预防和监测。
3.定期更新内容
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档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档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其功能。应不断优化心理档案的更新机制,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一次性的心理调查结果的历史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往往不能反应学生现时的心理实际。为此,要对建立的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档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补充或完善,平时要根据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情况的追踪,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更新档案中的资料。
4.加强研究应用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价值,其核心在于为学生教育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不能束之高阁,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关键是如何加大对这些档案资源的利用力度。因此,专业人员应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研究明确教育对策,并在学生心理档案的相应栏目中记载教育辅导建议,以提高心理档案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宏观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决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在教学上,可以根据班级的学生性格特征、兴趣分布等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人格特征、身心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