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强
二战结束后,从1947年到1991年的漫长岁月,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和遏制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没有爆发,但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这就是冷战时代。和在热战中需要出动侦察机掌握敌情一样,搞冷战也需要随时随地获得对方的精准信息,于是侦察机再次活跃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共同编发过一则报道:从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冷战高潮期,苏联在其领空击落了几十架美国侦察机,至少有24名美国飞行员丧生,138人失踪。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一篇文章说:二战以后,美国把苏联领空当作了可以随意通行的空中走廊。仅在1952年,苏联防空部队的歼击机就对34起侵入领空事件做出过反应,击毁了3架外国飞机。美国侦察机飞越过明斯克、基辅和列宁格勒上空,甚至还到达过莫斯科近郊。苏联防空部队试图对越境现象采取“适当措施”,但是美国飞机飞得太高,以当时的歼击机性能,即使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也难以奏效。
由此可见,冷战时代天上的眼睛不仅随处可见,军事侦察活动频繁,而且其发展和使用也有很多故事和特点。
半路出家的侦察机
侦察机可分为战术和战略两类。战术侦察机多由战斗机改装,加装侦察设备,用以获取战役战术情报。当时的很多战斗机都有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改型,如美国的RF-86、RF-100、RF-104、RF-4,英国的“猎人”FR.10战术照相侦察机,法国的“幻影”IIIR(5台照相机替代了机头雷达),苏联的米格-21RF(用MF改装的侦察型)等。战略侦察机的特点是航程远、具有高空(高速)飞行能力,装有性能完善的侦察设备,能深入敌后方地域对重要目标实施战略侦察,主要用轰炸机、运输机和海军巡逻机改装,如RB-29、RB-47、RB-50、RB-57、RB-66、P2V、P4M、图-95。这么多战术和战略侦察机型号,基本上都不是专门设计的侦察机,而是半路出家的。至于专门研制的侦察机U-2、SR-71和M-55等,那都是后来的事。
朝鲜战争中,面对像谜一样的“米格走廊”,华盛顿迫切想了解志愿军空军究竟有多少苏联支援的米格战机和伊尔轰炸机?为此,他们向中国东北和苏联空降武装间谍,结果是有去无回。于是美军第15战术侦察机中队又向中朝边境上空派出老式轰炸机改装的RB-17等间谍飞机,但同样没有达到目的,飞机还没接近侦察目标,就被志愿军空军战机击毁或赶跑。情急之下,美国人把目光转向了体积小、灵活、便于逃生的F-86“佩刀”战斗机——能不能把这种当时性能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改装成照相侦察机呢?第15战术侦察中队的机械师将两架有伤的F-86A战斗机进行改装,拆掉了战斗机的备用油箱、航炮和机枪,装上了航拍相机,改装后的F-86A称为RF-86,于1951年冬试飞成功。
随后,美军采取混水摸鱼的策略,将两架改装的RF-86混在F-86战斗机编队中,一同飞近“米格走廊”进行侦察活动。当我方的米格战机与F-86战斗机激烈交战时,其中一架RF-86侦察机悄悄溜到一边,对中朝边境的目标进行狂拍滥照。不过,美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有5架F-86战斗机被击落、4架被击伤。总算是保住了担负特殊使命的侦察机,并带回了美军梦寐以求的东西——战俘营的照片。事后美军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下令把第15战术侦察机中队的一半力量,也就是6架战斗机全部改装成RF-86。不久,他们又换装了更先进的F-86F型,依然秘密地将其改装成侦察型。这就是后来一直在朝鲜战场上扮演最绝密角色的RF-86F侦察机。1953年春天,首架新型侦察机飞抵朝鲜半岛,此后一直服役到朝鲜战争结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空军用RF-4C进行战术侦察,代替RF-101。雷达和摄影机装在加长的机头里,使其比用作战斗轰炸机的F-4长82厘米,制造了500多架,后座的操作员负责操作侧视雷达、红外传感器和前视、侧视照相机。英国空军也用F-4进行侦察,但选择了挂载传感器吊舱,而不是直接把侦察设备装在飞机里,后来又把战术侦察任务交给了“美洲虎”侦察型。日本的战术侦察中队至今还装备有26架RF-4EE/EJ,这些都是由战斗机改装的侦察机。苏联空军的战术侦察主要靠米格-21R和米格-21RF型,也是由战斗机改装的。它们在机身中心下面带一个吊舱,里面装有红外传感器和斜向、前向相机。雅克-28也有侦察型,而安-12运输机的侦察型安-12C,则采用带侦察吊舱形式,主要用于电子情报任务。
“狐蝠”在中东
米格-25战斗机可能是昔日苏联所有战斗机项目中保密最严密的,1967年其原型机Ye-155在一次空中阅兵式中公开亮相,北约随即给它取绰号为“狐蝠”。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米格,25在研制过程中出现问题,米高扬设计局建议让其到中东去,在实战中接受检验,得到了军方的支持,于是就有了米格-25在中东秘密执行侦察任务的故事。
1971年3月,两架分解后的米格-25R侦察型(编号020501和020504)和两架米格-25RB侦察/攻击型(编号020402和020601),连同人员一起由安-12和安-22运输机运至埃及,驻扎在西开罗机场,代号为第63独立航空分遣队。
1971年5月,米格-25开始执行作战任务,每次都是成双出动,这样既可提高任务的成功率,又能增强飞行员的信心。因为,一旦有一架飞机出事故或是被击落,另一架飞机的飞行员可及时报告,有利于及时援救。
当米格-25出现在自己头顶上时,以色列人感觉受到嘲弄,先是想把它打下来,但从来没有得过手。以色列的优势是具有很强的信号情报能力,但由于米格-25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因而无法追踪它。于是以色列只好派战斗机在西开罗机场周围巡逻,想趁米格,25起降时干掉它。但埃及人很快也采取了对策,用从其他基地起飞的米格-21MF来保护米格-25执行侦察任务。具体保护措施是,在西开罗机场上空飞行的米格-21MF一接到米格-25准备起飞的指令后,两架米格,21MF则在跑道上空沿米格25起飞的方向飞过,米格-25立即起飞跟上,然后又有两架米格-21跟在米格-25的后面保护,紧接着米格-25加速,转瞬之间便无影无踪了。
米格-25执行任务时的飞行高度为17000~23000米,最大速度可达M2.8。当时,在这样的速度下,没有别的飞机能赶上它。当米格-25接近目标上空时,飞机上的垂直和倾斜照相机便自动工作,拍摄的地面宽度可达90千米。除拍照外,
米格-25还可确定以色列雷达、通信中心和电子对抗设施的位置。对此,以色列军方确实很无奈,没有什么有效的阻止办法。
从苏伊士运河到塞得港的飞行时间仅需1.5~2分钟。米格-25在返回西开罗机场的途中会与埃及空军的米格-21MF相遇。在米格-21战斗机的保护下,米格-25下降、接地,最后滑入掩体,然后米格-21返回基地。
米格-25每个月飞两个架次,当需要侦察苏伊士半岛时,它可能携带一个副油箱,这时它的航程超过2000千米。米格-25每次拍摄的照片有数百米长,这些照片都要送到苏联军事顾问总部的情报部门进行分析。米格-25从20000米高空拍摄的照片,不仅能看清楚建筑物,还能看清车辆和人群,以及伪装过的仓库和掩体。其信号情报设备还能帮助识别出伪装过的以色列电子对抗设施,并发现以色列的防空雷达和地对空导弹阵地。
在冬季时,米格-25还到以色列边境上空进行过侦察,根本用不着担心以军的F-4E和“幻影”IIICJ战斗机,因为它们都追不上米格-25。以色列的MIM-23“鹰”导弹也因射高有限,对米格-25无能为力。有一次,米格-25的雷达告警接收机曾发现以色列雷达的照射,但以军的导弹并未发射。在这种情况下,米格,25的飞行员只要打开电子对抗装置就行了。
米格-25对以色列占领区的侦察总共进行了约20次,埃及最高指挥部对它所拍摄的照片印象深刻,上面清楚地反映了以军目标的位置。米格-25在中东的行动,充分证明了该机的性能优势,因此,1972年12月苏联空军和防空军正式批准该机列装。
米格-25在中东执行侦察任务,在1972年7月以后中断过一段时间,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赎罪日战争”,埃及再次求助于苏联派米-25进行侦察。10月19日和20日,安-12和安,22载着米格-25RB、人员、支援设备甚至燃油,再次来到西开罗机场。但形势与一年前已有很大不同,此时以军坦克正以每天10千米的速度逼近开罗,苏联人也作好了随时将米格-25运回苏联或炸掉的准备。几天后埃以停战谈判开始,在停战生效前1小时,两架米格-25受命起飞,侦察战场形势。飞机所拍照片很快送到埃军指挥部,为埃军指挥官提供了决策依据。这些米格-25在埃及一直呆到1974年底,最终全部撤离中东。
“堪培拉”和RB-57
“堪培拉”是英国电气公司1944年开始为皇家空军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喷气轰炸机,准备替代老旧且没有自卫武器的“蚊”式轰炸机。1945年5月签订合同,但由于战后军费削减,原型机到1949年5月13日才首次试飞。在投入使用后,因为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出口用户,公司总裁尼尔森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为飞机命名。
“堪培拉”设计简洁,像是放大了的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机身为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加强蒙皮结构,截面呈圆形;机翼是铝台金双梁结构,悬臂式中单翼,中翼呈矩形,外翼呈梯形,展弦比较小。这样可获得最大巡航速度和最经济的油耗量,而且还可使飞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特别是高空机动性能和良好的低速操纵性。
“堪培拉”本来设计为两名乘员,但由于自动雷达轰炸瞄准具研制进度推迟,迫不得已在机头加了一个炸弹瞄准手的位置。机长和翼展差不多都是20米,使飞机外形呈正方形,最大起飞重量不到25吨,最大速度871千米/小时,使用升限14600米,带3.6吨载荷,在当时不失为一款成功的机型。各种改型多达27种,适用性很强,可用于战术轰炸、侦察、教练和气象研究。除英国空军装备35个中队外,还出口到十多个国家。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急需一种轻型轰炸机以替换过时的A-26“侵略者”。经过选择,马丁公司获得仿制“堪培拉”的合同,生产量是403架,美国编号为B-57。早期型与“堪培拉”完全一样,后来才有些改进。澳大利亚也仿制了48架,使“堪培拉”在全球的总生产量达到1352架。
作为轰炸机,“堪培拉”在大国空军服役到上世纪70年代,在其他国家服役到90年代;作为侦察机,服役时间更长,英国空军从1951年5月装备,第39中队最后一批“堪培拉”RP.9型直到2006年7月才退役,服役时间长达55年。
冷战时期,在U-2问世之前,美国多次派RB-57侦察苏联和中国。1957年12月24日,苏联战斗机在黑海上空击落一架RB-57;1958年2月和1959年10月,中国击落两架台湾空军使用的RB-57D。直到1965年12月14日,又一架RB-57F在黑海上空敖德萨附近被苏联地对空导弹击落,它在东欧上空的侦察活动才告一段落。
专职“空中间谍”
2005年6月22日,一架美国情报搜集和监视飞机U-2S,在阿富汗南部执行任务后返回阿联酋宰夫拉空军基地的中东侦察中心准备着陆时坠毁,飞行员丧生。这是美国空军装备U-2以来损失的第21架飞机、摔死的第7个飞行员。
U-2高空侦察机是上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其研制可以追溯到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时期。当时,由于传统的情报收集手段不能满足要求,苏联人的远程轰炸机、弹道导弹、潜艇和核武器等重点研制计划在西方世界的视野中变得模糊不清,美国迫切需要获得苏联重点国防建设方面的情报。
1954年4月,加州洛克希德公司高级研发中心——著名的“臭鼬工厂”,向美国国防部递交了研制新型高空侦察机的报告,极力推荐其总工程师凯利·约翰逊提出的CL-282方案。它就是U-2侦察机的前身。约翰逊以喷气滑翔机为设计原型,用XF-104原型机的机身和尾翼为基础,加上翼展长达21.54米、展弦比为10的机翼,作为新型高空侦察机的主要机体结构。其飞行高度可达22000米,足以避开当时苏联各种高射炮、导弹和战斗机的截击。任务半径为3200千米,有效载荷为270千克。
经过多方论证,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4年11月24日批准了该项目,并把计划的主导权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将新飞机正式命名为U-2侦察机。为了掩人耳目,用代表多用途的U做代号,而不用代表侦察的R。自1955年8月4日首次试飞以来,至今半个多世纪了。
U-2最拿手的“绝活”是高空、高速、高清晰度、大范围侦察。所谓高空,是最大实用升限可达22800米,超过当时任何一种战斗机的飞行极限高度;所谓高速,是时速可达920~1000千米;所谓高清晰度、大范围侦察,就是机上8台大型航空摄影机,在20000米的高空,可把宽150~200千米、长350千米地域内的所有目标尽收眼底,如果在9000米以下拍摄地面上的人看报,那么报纸上的标题经
放大后清晰可见。它的最大航程7000千米,续航时间长达8.5~9小时。所以,在防空导弹出世之前,U-2来去别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据有关资料:1959年,U-2飞机侦察到的情报占美国中央情报局全部情报的90%。
1956年4月,第一批4架U-2飞机被送到英国拉肯希斯空军基地,尔后移驻德国威斯巴登。6月19日,U-2实施了第一次侦察活动。这天因苏联西部地区天气恶劣,没有侵入苏联领空,只对东德、波兰进行了空中侦察。
195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U-2执行了第一次飞越苏联领空的侦察。它从威斯巴登起飞,经过波兰城市波兹南,再飞向白俄罗斯,之后向北转直到列宁格勒,最后飞越苏联的波罗的海加益共和国后返航。这次成功的飞行,总共历时8小时45分钟,覆盖了苏联高度机密的明斯克和列宁格勒。那里有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基地、海军造船厂和军事训练场等敏感目标。第二天,U-2又对莫斯科等地进行了一次历时8小时的侦察活动。这是U-2侦察机唯一一次对莫斯科的侦察任务。虽然当时云层较厚,U-2侦察机上安装的A-2型照相机,还是拍摄到了一批苏联首都的高空照片。通过这些照片,中央情报局发现了位于莫斯科附近制造米亚-4重型喷气轰炸机的飞机制造厂、位于卡哈姆科的火箭发动机厂和位于加里宁格勒的导弹工厂等重要军事目标。
虽然两次行动都获得了成功,但均被苏联的防空雷达准确地捕捉到,而且米格飞机都出现在U-2的下方,只是由于它们的飞行高度不够,才对U-2侦察机没有构成威胁。此后,U-2又侦察了乌克兰等地,最远一次一直飞到了克里米亚半岛才返航。U-2拍摄下来的照片质量很高,以至让美国国内一些对U-2持批评态度的人哑口无言。根据U-2发回的情报,美国人惊讶地发现,实际上苏联的远程轰炸机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以前的数字被严重夸大。在此之前的数次红场阅兵中,苏联用他们手中仅有的十几架远程轰炸机重复通过红场上空,让美国误以为苏联的远程轰炸机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至少拥有100架米亚-4重型喷气轰炸机。U-2带回的照片证实上述判断是错误的,大大缓解了美国对苏联“战争机器”的恐惧情绪。美国人肆无忌惮地在苏联上空进行侦察飞行达4年之久,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使美国人获益匪浅。此后,美军参与的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可看到U-2的身影。
直到1960年5月1日,苏联防空部队才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第一次击落一架U-2,飞行员鲍里斯被活捉,使美国大搞间谍飞行活动的罪恶勾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事后,5月16日在巴黎开幕的苏、美、英、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预备会上,赫鲁晓夫谴责美国间谍飞机对苏联的挑衅,并要求艾森豪威尔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艾森豪威尔拒绝苏联的要求,致使峰会流产。8月17日,飞行员鲍里斯对苏联军事法庭指控他在苏联上空进行间谍活动表示服罪,被判处10年监禁。
1962年,U-2在古巴发现苏联进驻那里的导弹,酿成“古巴危机”。几乎引发一场核战争。随后U-2又跑到东南亚、中国进行间谍飞行。从1962年9月到1967年9月五年间,先后有5架美国主子给蒋介石的U-2在人民空军的“利剑”下命丧黄泉。U-2多次被击落,给美国当头一棒,迫使其不断对U-2进行改进。
早期各型U-2于1968年停产,共生产了53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考虑为满足北约各种战术侦察的需要,又重新生产了33架,但不再作为战略侦察使用,重新命名为TR,1A,使U-2系列的总产量达到86架。1992年,美国空军将改装后的U-2统称U-2R。目前服役中的38架是U-2S和双座的U-2ST,主要改动是用通用电气公司F118涡扇发动机替换普惠公司J75发动机,另外还改装了更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使之能服役到2020年。
据报道,目前美国空军的U-2每年飞行约14000小时,比2001年“9·11”之前每年增加飞行时间3000小时。
苏联的“神秘”者
U-2无疑是美国推出的高空亚声速侦察机的代表作,但是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发展军备方面向来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的。苏联也有一种类似的高空侦察机。该机最初称M-17,改进后称为M-55,只是因为保密的缘故,一直鲜为人知。
1982年,美国的侦察卫星最先证实了苏联有高空侦察机,开始称之为RAM-M,后来,北约将其称为“神秘”。苏联解体后,这一机型才为外界所了解。
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命名为M—17,北约称为“神秘”A,是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研制的。M-17当时是为拦截美国高空侦察气球而研制的,因而其背部装有一个机炮炮塔,以便用来向上射击敌方的侦察气球。后来,随着美国的侦察气球计划的取消,M-17的生产型取消了炮塔,才成了专门的高空侦察机。“神秘”A的原型机于1978年试飞。在两架原型机试飞过程中,一架因天气原因在降落时坠毁。
M-17的动力装置为一台RD-36-51V涡喷发动机,推力68.6千牛。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向后延伸到座舱下方。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均可收放。机头上部向前方向的倾斜度较大,飞行员视野良好。水平尾翼安装在两个垂尾之上,形成整体尾撑,加强了机体的强度和刚度,这也是该机特有的外部特征。
1990年3月28日和5月14日,原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首席试飞员阿切潘科,驾驶着编号为17103号的M,17原型机,在速度、爬升时间和飞行高度三个方面共创造了25项世界纪录。总的来看,M-17飞机的技术水平和飞行性能与U-2飞机差不多,但由于研制时间晚得多,因此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就比U-2显得成熟,如机体结构强度、刚度就超过了U-2。而且该机在研制成功后不久,就开始执行多种民用任务,其中包括空中照相测量、地形测绘、冰河观测、海岸巡逻、搜索和救援协调、播洒化学剂、进行气象控制和防雹等。据介绍,M-17“神秘”A在进行创纪录飞行以前,就曾对莫斯科上空的臭氧层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探测飞行,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神秘”B是M-17的改进型,又称M-55或M-17R。该型飞机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是进行大气层科学试验,因此它得到一个绰号,叫“地球物理学”。与基本型M—17飞机相比,M-55“神秘”B的主要改进是:采用了两台PS-30-V12涡扇发动机,发动机舱长度缩短,且位置后移,减小了发动机喷口直径;飞机的座舱位置升高,机头加长5米多,机头截面变圆,扩大了内部空间,有利于安装大型雷达设备,可增大其探测距离;再就是前起落架前面的机身下有一个凸包。
M-55的有效载荷是1500千克,可以在21000~22000米高空飞行5~6小时,
巡航速度为每小时750千米,最大起飞滑跑距离为1000米(通常为860~910米),最大起飞重量24吨。飞机还带有一个大型蓄电池,可提供60千瓦、115伏特的交流电和3千瓦、27.5伏特的直流电,以满足大型设备供电需求。
M-55是一种全天候飞机,和U-2一起并列为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可以在同温层执行任务的飞机。但M-55飞机的有效载荷、动力性能都超过了U-2飞机,而且操纵性更好,对地面条件的依赖性更小。
可能是为了拓展M-55的用途、解决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2002年3月14日俄罗斯亚轨道集团公司首次介绍了用M-55型改装的高空运输机把C-XXI号太空旅游飞机带上高空发射的方案,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有消息说,由于无法获得稳定的研究资金,这一项目已经停滞多年。现在,米亚西舍夫工厂希望能够将该机改装发展成为一种高空无人驾驶巡逻机,但是由于俄国防部无法为试验提供足够的资金,这项计划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黑鸟”的家族
在美国人设置的层层“黑幕”笼罩下,长期以来人们无法了解“黑乌”家族的真相。实际上,“黑鸟”系列飞机有3个型号: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单座侦察机A-12“牛车”及其派生型YF-12A试验战斗机和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SR-7J。它们分别制造了l5架、3架和3l架。
1959年,美国空军下令要洛克希德公司研制一种超声速军用飞机,希望以它为基础派生出两种飞机:一种是高空截击机,能用于对付苏联可能出现的2~3倍声速的轰炸机;另一种是高空高速侦察机,用来代替速度不够快、已被苏联击落过的U-2。而这种基础型的超声速飞机就是A-12,在著名飞机设计师约翰逊的主持下设计,1962年4月26日试飞。在A-12的基础上改型的YF-12A高空截击机,因考虑到苏联无力推出3倍声速的轰炸机而下马;在A-12的基础上发展的侦察机,于1964年12月22日首次试飞,并被保留下来,即现在的SR-71,于1968年开始服役。
A-12在中情局称为“牛车”计划,是用于刺探越南北方和朝鲜情报的侦察机,机身呈黑色,机头细长,呈针状,两翼弯曲,为现代的隐身飞机铺了路。时速高达每小时3200千米,比声速还要快两倍,当年只用短短12分钟便飞越了北越领空;飞机可飞到27400米高空,以这样的速度和高度,在冷战时期是有人驾驶飞机之冠。A-12从1965年开始使用,曾执行过代号为“云雀”行动的侦察古巴和代号为“黑盾”行动的侦察越南北方、朝鲜等国的任务。1968年以来,随着美国空军装备SR-71,A—12停用至今。2007年9月,尘封近40年的A-12在中情局总部展出,露出“庐山真面目”。这种在冷战时期属于美国超级机密的侦察机,如今成为任人参观的展品。
公司总共生产过15架A-12侦察机,目前剩下的只有9架。2007年9月展出的就是其中一架,代号“第128号物件”;另有5架毁于撞机意外,有两名飞行员丧生。当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从A-12所拍的照片中得出两项极为重要的情报:它在1967年发现北越没有地对地导弹,令美国稍为放心局势不会升级;美军间谍船“普韦布洛号”1968年1月23日被朝鲜扣留,3天后,A-12侦察到它停泊在一个朝鲜港口。
SR-71“黑鸟”是美国继U-2之后研制的另一种专用侦察机。几十年来,它的魔影几乎无所不至,世界各国的导弹发射井、雷达阵地、核潜艇基地、核爆炸试验场都是它的活动范围。
SR-71侦察机上只能坐2人,却如一架波音727客机一样大。翼展16.95米,机长32.74米,机高5.64米,空重33.5吨,最大起飞重量77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和机身边条的独特气动布局,这种设计可使机身升力增大,激波阻力减小,有利于改善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增大了内部油箱空间。它没有平尾,俯仰运动靠机翼后缘的升降副翼来操纵。
SR-71全身涂成黑色,与“黑鸟”绰号倒是相符,而且有利于电子隐身。这是一种特殊涂料,具有抗电子辐射能力,因此有人把SR-71称为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飞机。其最大时速为3.2倍声速,飞行高度26600米,作战半径1930千米。
为了实现高速性,设计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配备推力强大的发动机,二是采用特殊的结构材料。飞机在较高的超声速飞行时,机体表面与空气摩擦和阻滞产生的高温,会使传统的铝结构机体变得比较“软”,刚度下降。因此,SR-71采用了大量的钛合金,其耐高温的能力是铝合金的10倍,SR-71全机重量的92%都是钛合金。
根据它的任务,SR-71装有多种光学和电子侦察设备,包括战场侦察系统、战略侦察系统、高分辨率照相和探测设备、AN/AP0-73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SR-71在24000米高空的拍摄宽度为48千米,能在1小时内侦察155000平方千米的地区。侦察照相精度很高,据称在24000米高度能清晰地拍摄到汽车牌照。
高速度和高度是“黑鸟”的最显著特点,世界各国的现有飞机在这两个方面都只能望其项背。以前从纽约到伦敦的飞行纪录是4小时46分钟,但到了1974年9月1日,“黑鸟”只用了1小时55分钟就飞完了。1971年4月26日,“黑鸟”曾创造过在24000米高空,以大干3倍声速的速度连续飞行24000千米的世界纪录。
1968年3月8日,第一架SR-71A部署到位于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以取代A-,12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两周后,SR-71A开始执行对越南和中国的侦察任务。1990年1月21日,驻嘉手纳基地的最后一架SR-71返回美国。就在这一年,美国政府以“有足够的卫星代替侦察机执行战略侦察任务”和“维护保障费用过高”为理由,宣布SR-71退役。
退役后的SR-71,除了少数被封存外,大多数都飞到了其永久的归宿地各个大型航空博物馆或公园,供游人观赏。然而,经美国国会批准,1995年6月28日两架经重新修整后的SR-71A又重出江湖。看来,重新披挂的“黑鸟”,还将为美国的情报部门效力,继续它的空中间谍生涯。
责任编辑思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