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安
【文题展示】
15,“机遇可能只敲一次门,而诱惑总是按着门铃不放。”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看清这个现实,定会引发你的思考。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命题分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的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须带门客20人同行。默默无闻的毛遂主动请缨。平原君日:“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遂曰:“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毛遂人楚,凭借大智大勇,出色地完成了关系国家安危的外交使命,而毛遂也作为著名的谋臣策士,在风云激荡的战国历史上永存其名,甚至给汉语增添了一个著名的“毛遂自荐”的成语。
毛遂的成功启示我们,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的,像秦攻赵,赵求救于楚这类军国大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可能“只敲一次门”,能否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倘若不是勇于自荐,投身实践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则此公必然“泯然于众人矣”。另外,如果平原君并未看错,毛遂原本就不是碌碌之辈,则即便人楚,也难以不辱使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的意思,换言之,对待机遇,与其守株待兔。不如学好本事。
《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了一个人类的始祖“失乐园”的故事。上帝吩咐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尽可随意享用,只是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上帝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引诱了夏娃,使她与亚当先后偷食了禁果。背叛了上帝的旨意,使全人类都陷于罪恶之中。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偷食禁果是人类原罪及一切其他罪恶的开端。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开始了永无止息地流浪。这可能是人类最古老的关于“诱惑”的故事了。此后,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相关故事便层出不穷。浮士德为靡菲斯特诱惑,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嫦娥为长生不死药诱惑而飞升月宫,“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话题将“机遇”与“诱惑”并置,成为一句极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格言。被拟人化了的“机遇”与“诱惑”,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打交道的对象,尤其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所谓“只敲一次门”,意味着机遇的稀缺,而稀缺便暗含了价值的珍贵;“按着门铃不放”,则比喻诱惑很多,而“诱惑”的词义中便包含了价值的负面判断。注意“可能”与“总是”在表达限制程度、范围上的不同。中学语文取消了逻辑知识的教学。用普通逻辑的术语解释,这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是否真实所做的判断,涉及到可能性和必然性两个方面。前者属于揣度性推测(或然),后者属于确定性推测(必然),弄清这两者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思路点拨】
什么是机遇?《现代汉语词典》把机遇解释为对人有利的时机、境遇和机会。在现在社会中,人们把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某项观察活动、实验时的偶然发现称之为机遇,由此可见,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他是认识机遇、驾驭机遇的总和。机遇具有偶然性、客观性和意识性。客观性是指机遇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意外性是指机遇通常出现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预知的活动之外,机遇的时间性特别强,长则数载,短则稍纵即逝。抓住机遇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会帮助你在人生道路上,苦苦跋涉时来一次转折性的飞跃。
《现代汉语词典》对“诱惑”一词的解释有二:一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二吸引、招引。显而易见,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人们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也会面临较以往社会更多的诱惑,对青年人尤其如此。笼统地讲,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应有的态度与做法是:把握机遇,拒绝诱惑。但是请注意。这种理解很有一些“二元论”的思维局限,即把世间许多复杂的事物看成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关系了。实际上问题远没有如此简单,比如一事临头,到底是天赐机遇呢,还是魔鬼的诱惑呢?有时候还真不容易分清楚。简而言之,取其一端,或写“把握机遇”。或写“拒绝诱惑”,叙述、议论、抒情,都有广阔的书写空间,而从“中间地带”做文章,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立意。
补充几条相关句子: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经·系辞下》)
3,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苏轼《代候公说项羽辞》)
4,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5,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中国谚语)
6,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中国谚语)
7,机遇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英)劳伦斯)
8,水磨不可能用已流逝的水来磨面。((英)赫伯特《智慧之箭》)
9,如果你因错过太阳时流泪,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了。(泰戈尔《飞鸟集》)
10,翅膀一旦缚上了金子,那么它就再也飞不动了。(泰戈尔《飞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