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雪晖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丁建明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荆州 434000)
张晓方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荆州市2004至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孟雪晖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丁建明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荆州 434000)
张晓方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目的:分析荆州市2004至2008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荆州市2004至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81 215例,死亡200例,年均发病率为263.8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5/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其发病率分别为:122.11/10万、102.64/10万、21.45/10万、5.94/10万、4.54/10万。结论:荆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基本平稳,肺结核、乙肝、性传播疾病成为现阶段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为掌握荆州市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荆州市2004至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至2008年全市法定传染病年报表和疫情资料汇编。人口资料来自荆州市统计局。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病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为准。
2.1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2004至2008年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 其中甲类传染病1种,为2005年发生的2例霍乱,乙类传染病18种,甲乙类累计发病81 215例,死亡200例,按年平均人口615.55万人计算,年均发病率为263.8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5/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5%。5年累计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发病率分别为:122.11/10万、102.64/10万、21.45/10万、5.94/10万、4.54/10万。5年来有9种传染病导致了死亡病例的发生,其中总死亡率居前5位的是狂犬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出血热,死亡数依次为:140、22、18、13例和3例,死亡率分别为:0.45/10万、0.07/10万、0.06/10万、0.04/10万、0.01/10万。各年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见表1。
2.2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呼吸道传染病 5年来报告了5种甲乙类呼吸道传染病(见表2),分别为:肺结核、麻疹、百日咳、流脑和猩红热,累计发病32 879例,年均发病率106.83/10万,报告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045/10万,其中肺结核死亡13例,流脑死亡1例。在这5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第2位,死亡率居第4位。肺结核在此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为102.64/10万,并且近3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分别为:98.78/10万、99.94/10万、103.32/10万,死亡例数为:1、1例和3例。猩红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2004至2008年的发病率依次为0.27/10万、0.28/10万、0.32/10万、0.50/10万、0.57/10万。
表1 荆州市2004至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
表2 荆州市2004至2008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2肠道传染病 5年共报告3种甲乙类传染病7 05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为霍乱2例、痢疾6 602例、伤寒和副伤寒4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92/10万。在这5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5位。其中属甲类传染病的2例霍乱为2005年8月洪湖市报告,由于控制及时未发现其他感染者报告,也无死亡病例报告。痢疾为主要肠道传染病,近5年来每年均有散发病,分别为1 400、1 066、1 383、1 384例和1 369例。
2.2.3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 5年来共报告7种甲乙类传染病413例,年均发病率1.34/10万,共报告死亡145例,年均死亡率为0.47/10万。在这5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1位。其中发病以出血热为最高(156例),其次为狂犬病(140例)。死亡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也为狂犬病,共死亡140例,病死率每年均为100%。2004年最为严重,狂犬病的发病和死亡数均为70例,占了近5年累计的50%。另外的5例死亡为出血热死亡3例,乙脑和疟疾各死亡1例。新生儿破伤风每年均有1到2例报告。
2.2.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2004至2008共报告淋病、梅毒和艾滋病患者3 285例,死亡23例,年均发病率为10.67/10万,死亡率为0.08/10万。在这5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第4位,死亡率居第2位。在死亡的23例中有22例为艾滋病患者,占95.65%,并且死亡人数从2005年开始逐年增加,依次为1、2、6、9例。梅毒发病情况也是逐年增加,2004年报告119例,2005年报告137例,2006年报告312例,2007年报告496例,2008年报告763例,发病率由2004年的1.87/10万上升至2008年的12.69/10万。
2.2.5病毒性肝炎 5年共报告37 584例,其中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22.11/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在这5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第1位,死亡率居第3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每年均有增加,2005年为95.41/10万、2006年为104.77/10万、2007年为142.43/10万、2008年为172.81/10万。其中乙肝的发病总数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为89.32%,近5年来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分别为85.56/10万、86.76/10万、91.65/10万、126.90/10万、157.22/10万。
2.3传染病发病时间、年龄和职业分布
2.3.1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7月为最高,12月下降至全年最低点。肠道及虫媒传染病主要高发季节为夏秋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高发季节为冬春季。
2.3.2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0~34岁年龄段发病居多,占63.27%。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1.73∶1。
2.3.3职业分布 农民发病最多,占52.13%,其次依次是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家务人员、待业人员和职员。
对荆州市2004至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荆州市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有些传统的传染病像疟疾、伤寒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仍然还有像肺结核病等又迅速抬头蔓延的传染病,特别是2004年以后,传染病的发病率又重新呈现出上升趋势。导致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2004年以后,疫情报告采取网络实时直报,极大地提高了疫情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其二,既有传统传染病重新流行的压力,又有一些例如非典、禽流感等新病种传染病的流行。其三,随着荆州经济的迅猛发展,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助长了传染病的传播。近5年来的年均发病率263.88/10万,就全国其他地方同期数据来看,荆州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1,2]。应该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后荆州市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以上数据也显示肺结核、猩红热、梅毒、艾滋病、乙肝等在最近几年的发病率均是逐年递增。所以现阶段传染病防制重点应在预防控制肺结核、乙肝和性传播疾病,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报道[3]。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遏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继续巩固免疫规划和“母亲安全工程”。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积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传染病防控有效机制。
[1]谢坤清,林立新,邹兴梅,等.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8, 8(11):1185-1187.
[2]杭惠,陈立凌.苏州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2):625-626.
[3]徐颖.辽阳市1955~2007年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664.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09.04.033
R181.8
A
1673-1409(2009)04-R068-03
2009-09-20
孟雪晖(1982-),男,湖北荆州人,助教,硕士,从事传染病疫情分析与运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