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龙源期刊网是一家颇有影响的期刊专业网站,是国内外数百家期刊的网络展示平台。《金山》在2005年龙源网举办的评选中,列为中文期刊网络阅读亚洲排行第47位。近日,龙源期刊网发表了网站记者对金山杂志社社长、主编欧阳箐的专访。现摘登于下(全文见龙源期刊网,网址http://cn.qikan.com)。
全国微型小说期刊有十几家,但作为地市级期刊,就只有《金山》一家。这可否称之为《金山》的个性之一?《金山》的个性还有哪些?
诚如您所说,地市级文学期刊以发表微型小说为主的如果只有《金山》一家,这算得上是一种个性吧,尽管这种个性目前更多的是表现在形式上和体裁上。继续凸显并张扬这一个性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说不出《金山》还有哪些个性,我想,个性多了就不成其为个性了。
期刊没有自己的主张和创意,就谈不上个性。《金山》都有哪些主张和创意?宗旨和风格分别是什么?
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展示精品文学,贴近地方文苑,包容多元文化”。首先,发表的所有作品以短小精干为主,适应当代社会快节奏、大信息量的阅读需求;其次,作为一本地方性文学期刊,读者群、发行量和广告源主要是在当地,没有理由不贴近地方生活和地方文苑;再一个,以微型小说为主打,也适应多元化文化的时代特征,从体裁到内容,力求多样化。
“注重文学性,力求多元化”为《金山》的办刊方针之一。《金山》多达十几个栏目,也是多元化的体现之一吧?对于文学性的注重,体现在哪里?
不管设置多少栏目,一本文学类期刊,文学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当然,对于一本地方性的经济实力薄弱的文学期刊而言,苦守“纯文学”的精神园地究竟能有多大出路,我们也有困惑,也曾想过追逐潮流甚至是迎合另类,但毕竟金山不是时尚类、生活类的杂志,邯郸学步,更可能的是失其本然。所以我们开设的栏目,选用的稿件,都要求它首先必须是文学体裁、文学作品。
“注重地方性,力求区域化”,对于这一办刊方针,《金山》又是如何体现的?作为一本地方文艺刊物,在辐射全国的征程中,是否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注重地方性,力求区域化”是我们的愿望和目标。非如此难以拓展地方文艺刊物的生路,打开地方文艺刊物的市场。但正如您所言,在辐射全国的征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付出相当的艰辛和努力。当然,事在人为,文艺无疆界,地方文艺刊物辐射全国的成功范例并不鲜见。主观上的意识和办刊思路,杂志的定位和营销策略,是决定的因素。
微型小说是《金山》的鲜明特色,也是《金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这一块,《金山》是怎么经营的?精品微型小说是为《金山》向来所追求的,如何定义精品微型小说?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金山拥有一批来自全国范围的基本的忠实的微型小说作者队伍,稿源也比较稳定,比较充裕。近年来我们又提出“贴近地方文苑”的口号,争取了众多的本地作者投稿。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巩固并继续广罗作者和稿源,量中求质,好中选优。同时新辟了“编读互动”栏目,开门办刊,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沟通交流。
如果说微型小说的定义侧重在它的体裁和篇幅上,那么精品微型小说更看重的是一个“精”字,构思精巧,篇幅精短,结构精干,内容精彩,更像是杂技艺术中的“顶上芭蕾”。
杂文、热点透视、新闻评论和精练的报告文学,可以增加文学性和可读性。在这些方面,《金山》有没有加强?
2007年10月《金山》改版,我们就提出加强新闻性的主张。我们认为,办文学刊物提倡新闻性,与它自身必须拥有的文学性并不矛盾。这里所说的新闻性不是简单地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而是要求文艺编辑要有时代意识、新闻意识,不能一味埋首“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杂文和热点透视向来为读者关注和喜爱,《金山》为此开辟了“梦溪杂谈”和“热点话题”两个专栏,“梦溪杂谈”每期选登3-4篇以针砭时弊为主的杂文。“热点话题”则特约报社的编辑主持,选取时下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每期一题,广纳博采各家之言。新闻评论我们未涉及,每期一篇的“卷首篇章”主要是文艺随笔,但题材有时评的取向。说到报告文学,我们没有设专栏,“金山特稿”算得上是微型报告文学吧。
2007年10月全面改版后,《金山》注重市场性,力求产业化。在这方面,《金山》是怎么去做的?市场理念是什么?
说实话,“注重市场性,力求产业化”,口号好提,但我们的实践还只是停留在粗放式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做到“以刊物质量扩大发行,以发行数量吸引广告,以广告收入增强实力”,才称得上是良性循环。严峻的现实是,一本地方性的“纯文学”的杂志,光凭提高质量就能扩大发行吗?这里有诸多深层次的复杂因素。与同为平面媒体的报纸相比,地方文艺杂志显然处于弱势地位,更不用说是与电视媒体相比了。
您原为镇江日报社主编,从报纸主编到期刊主编,这两个角色您是如何转换的?2007年到《金山》任主编以来,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我在任镇江日报总编之后、金山杂志主编之前在宣传部门干了十年,主要从事新闻文化管理工作,近三十年是一个从业务到管理再回归业务的历程。到金山三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文学期刊式微,地方期刊难办。
您曾有多件作品獲省新闻奖。新闻创作之余,是否从事文学创作?在您看来,新闻创作和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新闻创作的要义和生命,在于用真实的事实向读者传送有用的信息;文学创作的魅力则在于调动各种写作技巧浸润、打动阅读者的心灵。但我认为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并不完全是两回事,正如穆青所倡导的,我们的新闻完全可以写得更美一些。因此在报社工作期间,我采写过一些注重文采的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偶尔也涉猎微型小说写作。到宣传部和杂志社后,更多的是事务性协调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因此也就无暇顾及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