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民工创业园明年将达300个
本刊讯记者日前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继去年安徽开建农民工创业园以来,截至目前,全省首批103个农民工创业园已经基本建成。第二批农民工创业园也已批准开建,计划到2010年,全省建成农民工创业园300个,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
据悉,创业园的定位是“孵化器”,由政府和劳动部门解决土地和厂房建设问题,农民工只需带着设备、人员即可入园创业,并享受厂房租金、税费减免和政府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创业园孵化期为三年,农民工入园前必须与当地劳动部门签订三年入园合同,孵化期满及时出园,以让更多需要孵化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
安徽首批103个创业园绝大部分已经投入使用,预计全部投入使用后将可吸纳910个项目或企业入园,带动当地5.6万人就业。
广西打造百个标准果园
助推产业升级
本刊讯近日,广西标准果园创建工作在隆安县金穗公司启动,广西将用2至3年时间,在全区创建100个标准果园,通过标准果园带动,全面提升广西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综合效益,推动产业升级。
自治区水果站站长李标介绍,广西标准果园建设,首先完成农业部下达22个标准果园的创建任务,其中按照农业部下达的建设指标,必须要做到柑橘平均亩产为2.5-4吨/亩,香蕉2.5-3吨/亩,荔枝0.5吨/亩;商品率95%、优质果品率80%以上。同时做到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即100%推行无公害水果生产规范,100%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100%达到无公害果品标准,100%实行洗果、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100%做到有品牌销售和产品订单化。
辽西北4年内将新增250万亩设施农业
本刊讯记者日前从辽宁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辽宁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应对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大棚等设施农业、畜禽养殖业和林果产业;要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辽西北地区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为此辽宁省政府提出在辽西北四市三县基本上实现户均一个百米长日光温室的发展标准,计划分4年实施,每年要新增62.5万亩。
今年,辽西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伏旱,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因旱绝收或严重减产,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绝收面积近700万亩,粮食生产损失很大。但是今年新建温室大棚的农户,收入却保持了增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副县长刘江义向记者介绍,在今年遭遇严重干旱的不利情况下,棚户每延长米收益200-300元,广大棚户实实在在尝到了发展暖棚生产的甜头。
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介绍说,建设设施农业将会最大限度降低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有效增加干旱地区农民收入。发展设施农业是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设施农业通过人工创造小气候,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变冬闲为冬忙,实现高效生产,不仅可以摆脱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制约,而且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把低产地区变成高效稳产的生产优势区,使农民有了可以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