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体会感悟真爱

2009-11-30 04:33吴晓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7期
关键词:爱鸟灰雀列宁

吴晓红

文本解读:《灰雀》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同时表现了男孩的诚实与天真。文章采用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明线;发现灰雀不见了,列宁怀疑可能是被男孩抓走了。在列宁的诱导下男孩承认并改正了错误,这是暗线。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变化过程。作者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进着情节发展。让人在阅读中理解主人公宽容的胸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设计理念:

这篇文章描写生动,对话得体传神,充满人性之美。教学应以引领学生品读文本,深度对话为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列宁对话,与男孩对话,与灰雀对话,与自己对话,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思想变化,进而体会列宁的爱心和宽容,体会男孩的诚实。

教学过程:

一、品读体会

1.情境引入。(多媒体出示三只在枝头欢蹦乱跳的灰雀)看,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里散步,和它们打招呼。今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课件隐去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请你到课文中找找,列宁和小男孩都说了些什么?

2.精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波纹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一下,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3.动手写写。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列宁和小男孩说的话前,加上他们当时的心情。

4.合作学习。同桌讨论、交流自己所添加的对话提示语,并说明添加的根据。

预设: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列宁(惋惜而又担心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男孩看看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设计意图:“知情合一”、“身心合一”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纵览课文内容,明线表现列宁喜爱灰雀;暗线表现列宁热爱诚实的孩子。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文本,就很难理解其中的韵味。好文章是需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的。所以,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对话,并通过写朗读提示语等方法,去唤醒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通过添加提示语这一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下一步与文本动情地对话,并在对话中不断丰富自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二、朗读体会

1.练读对话。我们所添加的提示语,实际上提示着我们以怎样的语气朗读人物对话。请你根据提示语,自己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再读给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听,然后相互评价朗读效果。

2.教师引读。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着急而又和蔼地问——

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惋惜而又担心地说——

列宁的爱鸟之情触动了小男孩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列宁的爱鸟之情触动了小男孩的心。他看了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像是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

真的会像小男孩说的那样吗?列宁半信半疑而又惊喜地问——

列宁的爱鸟之情触动了小男孩的心。小男孩坚定地说——

3.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小男孩说的话,老师读叙述语。

(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部分。(课件出示第3~10自然段对话部分。)

(3)你们也和小男孩一样懂得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爱鸟吗?(指名分角色对读。)

(4)先同桌分角色对读,再说说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原因。

【设计意图:语言是精神建构的土壤,只有当精神的建构扎根在丰富的语言土壤中,才能使精神在学生生命中生根、发芽。而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主要靠读。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正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上述环节体现这一理念。】

三、补白体会

1.多媒体播放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列宁和小男孩会心地看着,笑着。

2.补白练习。请你代替灰雀,告诉列宁昨天去哪里了。

3.升华情感。(1)小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这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鸟儿不会讲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从这里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以及他不愿伤害这个天真、诚实、可爱的小男孩的心,体会一代伟人对孩子真挚的爱。

【设计意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研究所所长说:教育的核心即学习。显然,教学的核心应是学生学习。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句话,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因此,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归宿来展开教学过程。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教育的心路历程,又写了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二者相互交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妙的是,作者在写人叙事中,留下了很多让读者想象的空间。所以,教学有必要设补白练习和提升性的课堂对话,来升华学生的认识和体会。】

四、延伸拓展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这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说一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能关心、爱护身边的一只小鸟,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的典范吗?你能为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做点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理解、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三部曲,运用是最终目的。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谈谈自己的见解,这是儿童对自我内部语言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顺应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把读文后的思考、感受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儿童有效地建构批判性语言,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过程。】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爱鸟灰雀列宁
我们都爱鸟
爱鸟人数据调查
《灰雀》读后感
拉美有多少“列宁”?
爱鸟的人
爱鸟
纪念列宁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
“不许你们伤害灰雀”
灰雀·鱼·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