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婷
(荆楚理工学院数理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Euler函数计算公式的证明研究
万文婷
(荆楚理工学院数理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利用孙子定理及排列组合中乘法原理的相关结论,讨论了特殊区间上与已知的n个素数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并证明了Euler函数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对任意的正整数k和m,区间(m,m+k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等于k(p1-1)(p2-1)…(pn-1)的结论。
Euler函数;孙子定理;素数
Euler函数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函数。 设n为自然数,φ(n)表示不大于n且与n互素的自然数个数,φ(n)就称为Euler函数。Euler函数在数论中十分重要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离散数学中求循环群的生成元、在计算机网络中的RSA公钥密码体制等。文献[1,2]中利用互素剩余系与简化剩余系的性质推得计算φ(n)的公式,文献[3,4]中又利用组合数学中的容斥原理证明了φ(n)的计算公式。笔者通过对特殊区间上与已知的n个素数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的讨论,也推得了φ(n)的计算公式,并得到了区间长度为kp1p2…pn(k∈Z+)的区间(m,m+kp1p2…pn](m∈Z+)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❶。
用N(p1,p2,…,pn;A)表示集合A中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
引理1已知素数p1,p2,…,pn及常数c1,c2,…,cn,其中0≤cilt;pi,1≤i≤n,且ci∈N,则同余式组:
a≡c1(modp1)a≡c2(modp2) …a≡cn(modpn)
的最小正整数解a0存在,且a0∈(0,p1p2…pn]。
由孙子定理[1],即得引理1。若设常数d1,d2,…,dn,其中0≤dilt;pi,1≤i≤n,且di∈N,同余式组:
b≡d1(modp1)b≡d2(modp2) …b≡dn(modpn)
的最小正整数解为b0,易推得a0≠b0的充要条件是至少有一个ci≠di,1≤i≤n。
引理2已知素数p1,p2,…,pn及任意常数c1,c2,…,cn,其中0≤cilt;pi,1≤i≤n且ci∈N,区间(0,p1p2…pn]上的任一整数必与一个同余式组:
a≡c1(modp1)a≡c2(modp2) …a≡cn(modpn)
的最小正整数解相等。
证明由于0≤cilt;pi,1≤i≤n,因此一组常数c1,c2,…,cn的不同取法共有p1p2…pn种,与其对应的共有p1p2…pn个不同的同余式组。再结合引理1知,这些不同的同余式组的最小正整数解都互不相同,且都属于区间(0,p1p2…pn]。而区间(0,p1p2…pn]上共有p1p2…pn个不同的正整数。所以,引理2成立。
定理1区间(0,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为:
N(p1,p2,…,pn;(0,p1p2…pn])=(p1-1)(p2-1)…(pn-1)
证明由引理2知,区间(0,p1p2…pn]上的任一与p1,p2,…,pn互素的整数b必与某一个同余式组:
a≡c1(modp1)a≡c2(modp2) …a≡cn(modpn)
的最小正整数解相等,其中,0≤cilt;pi(1≤i≤n),且ci∈N。再由b与p1,p2,…,pn互素,上面的ci≠0,1≤i≤n,这样的常数c1,c2,…,cn的不同取法共有(p1-1)(p2-1)…(pn-1)。
所以,区间(0,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为(p1-1)(p2-1)…(pn-1)。
引理3区间(0,m]与(kp1p2…pn,m+k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相等,即:
N(p1,p2,…,pn;(0,m])=N(p1,p2,…,pn;(kp1p2…pn,m+kp1p2…pn])k,m∈N
证明令b=a+kp1p2…pn,a是区间(0,m]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的充要条件就是b是区间(kp1p2…pn,m+k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所以,区间(0,m]与(kp1p2…pn,m+k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相同。
定理2区间(0,k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为:
N(p1,p2,…,pn;(0,kp1p2…pn])=k(p1-1)(p2-1)…(pn-1)k∈N
证明由引理3知:
N(p1,p2,…,pn;(0,p1p2…pn])=N(p1,p2,…,pn;(tp1p2…pn,(t+1)p1p2…pn])t∈N
所以:
N(p1,p2,…,pn;(0,kp1p2…pn])
再由定理2,可得如下结论:
定理3区间长度为kp1p2…pn的任意区间(m,m+kp1p2…pn]上与p1,p2,…,pn互素的整数个数为:
N(p1,p2,…,pn;(m,m+kp1p2…pn])=k(p1-1)(p2-1)…(pn-1)k,m∈N
证明(1)当m≤kp1p2…pn时:
N(p1,p2,…,pn;(m,m+kp1p2…pn])
=N(p1,p2,…,pn;(m,kp1p2…pn])+N(p1,p2,…,pn;(kp1p2…pn,m+kp1p2…pn])
=N(p1,p2,…,pn;(m,kp1p2…pn])+N(p1,p2,…,pn;(0,m])
=N(p1,p2,…,pn;(0,kp1p2…pn])=k(p1-1)(p2-1)…(pn-1)
(2)当mgt;kp1p2…pn时:
N(p1,p2,…,pn;(m,m+kp1p2…pn])
=N(p1,p2,…,pn;(kp1p2…pn,m+kp1p2…pn])-N(p1,p2,…,pn;(kp1p2…pn,m])
=N(p1,p2,…,pn;(0,m])-N(p1,p2,…,pn;(kp1p2…pn,m])
=N(p1,p2,…,pn;(0,kp1p2…pn])=k(p1-1)(p2-1)…(pn-1)
[1]潘承洞,潘承彪.初等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王迪吉,方剑英.组合数学在数论中的应用实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4):6~9.
[4]陈碧琴.容斥原理在数论中的应用实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2):25~28.
[编辑] 洪云飞
2009-07-29
万文婷(1982-),女, 2003年大学毕业,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代数与数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❶荆楚理工学院科研项目(ZR200708)。
O156.1
[MR(2000)主题分类号]11A41
A
1673-1409(2009)04-N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