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彦
设计背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鉴赏文本,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活泼有序、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真情表达,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
探究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和解读诗歌内容与情感
2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3积累一种方法(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4训练一个考点(语言运用之对联写作练习)
探究过程:
一、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检查小组自主、合作预习情况,积累基础知识:
1注音:羁()拙()暖暖()荫()墟()
(讨论明确:jizhuo aiaiyin xu)
齐读课下注释,了解和掌握注释内容。
2文言句式: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讨论明确:对偶句,定语后置句);
狗吐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讨论明确:对偶句,省略句)。
3本诗的体裁(形式)是_____;题材(内容)是_____。
(讨论明确:五言古体诗;诗人回归田园生活的乐趣。)
4本诗押韵。(讨论明确:an)
二导入新课:
我们看过“农夫山泉”的广告:农夫山泉有点甜。现在我把它稍微改动一下“农夫、菊花、有点酒”,我想用它来说明生活在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的生活理想与情趣。有人说他是一位荷锄自娱的耕者。有人说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有人说他是一位品酒吟诗的文人;现在我们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1600多年前,陶渊明为我们构想了一个景美、人美、生活美的“桃源社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归园田居》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幽美恬静的田园风俗画。
三作者简介:(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共同分享)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窘迫。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41岁时,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84天,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要他柬带接见,他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辞职归隐。从此结束了身不由己的仕途生活,终老田园,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抒写田园生话的恬静和谐。他的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自然,诗味醇厚绵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田园诗不断充实、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写的组诗,共有五首,表达了陶渊明的归隐心情以及对乡居生活的感受。
四、解读文题:(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解题)
文章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睛,以目传情,以目示意。文章的标题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解读文章内容的隐形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诗眼是哪个字?
讨论明确:诗题“归园田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回农村住”。“归”是诗歌的写作线索,“园田”是归的处所,“居”是本诗的“诗眼”。
五、文本鉴赏:(合作探究。以点带面,全面理解)
(一)、“归”是本诗的写作线索,我们就按照作者的思路来鉴赏本诗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抒发的情感。
1从何归?
讨论明确:在诗中陶渊明以“羁鸟”“池鱼”自比,形象地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之劣。
诗人迫不及待地想从“尘网”“樊笼”里归来,透一透新鲜空气,放飞白由的心灵,远离官场的污浊生活。
2缘何归?
讨论明确:一方面因陶渊明本性难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根本原因。陶渊明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有一番“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封建社会只有人仕。但东晋政治腐败,他无用武之地。又不愿随波逐流、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只有选择归隐田园。文中“守拙”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另一方面因陶渊明深切悔恨误入仕途、受困时长的政治生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次要原因。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他身心疲惫,痛苦至深。
3归何方?
讨论明确:文题已经告诉我们诗人就是想“归园田”,“守拙归园田”是本诗的中心句。
“归园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居园田”,过真实的田园生活,过弥漫着人间烟火与生气的生活。在诗人的眼中,普通寻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都是那么恬静、幽美、安详、和谐,是诗人之所系。
4归如何?
讨论明确:从污浊腐败的官场回到清新祥和的田园,诗人感到“无尘杂”“有余闲”,字里行间透露出静心、自由、闲雅的乐趣。在田园朴拙自然的趣味中。诗人心情舒畅,乐而不返。
(二)、“居”是本诗的诗眼,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讨论明确:诗人“归园田”的最终目的是“居”,而不是来园田小住几日。散心解闷。正是因为诗人踏踏实实地居住在农村,才能有对农村生活的深切感受:有草屋、有花树、有村庄、有邻居、有狗吠、有鸡鸣。一草一木、一静一动,无不与“居”有关。居于此,陶然矣!
(三)、探究本诗的艺术手法(小组合作、讨论明确)
1形散神聚,首尾相应。全诗以“归”为线索,写了“从何归”、“缘何归”、“归何方”、“归如何”等内容,但始终围绕诗的主旨“居”来写,形散而神不散。诗的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了回归园田的喜悦心情,与开头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抒写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使全诗有首尾相应,结构严谨之妙。
2情景交融,意境淡美。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的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昕到的是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它们互相关联,水乳交融,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安详和谐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和归隐田园的舒畅快乐。
(四)、深入探讨,评价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讨论明确:陶渊明的本心是热爱自然,过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他的骨子里就排斥阿谀奉迎、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虽然步入官场,但总是格格不入,因此归隐田园,即使生活窘迫,甚至缺粮少酒,诗人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因为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而他的诗歌正展示了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他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当然,他的归隐,是封建社会的黑暗与
腐败造成的;他逃避现实,不去抗争,不愿用自己的行动去实实在在地做事,从现在来看,有消极的一面。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踏踏实实地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六、根据板书所提供的线索,来试一试能不能背诵这首诗。
设想:先抽查背诵,然后齐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七、根据对本诗的探究学习,积累一种方法——古诗鉴赏的最基本方法(读、解、认、研、找)。
1读全文(多读几遍,其义自现)
2解题目(用通俗的话来解读题且——回农村住)
3认作者(了解作者的风格,清新自然的田园诗人)
4研注释(注释对答题一定有帮助,如“尘网”“樊笼”等注释)
5找中心句(守拙归园田——厌恶官场生活,喜爱田园生活)
八、根据对本诗的探究学习,训练一个考点——语言运用之对联写作练习。
1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句不一定是对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慷闲。
2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题中,设计对联考题的不少。对联题目的得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形式:上下联字数相等,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或词组结构相同。
B内容:上下联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对)。
c平仄: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第一声或第二声),即“仄起平收”。
3按照上面的ABC三个要求,你认为本诗中的对偶句,哪两句可以算作对联?并试拟一横批。
讨论明确:上联——方宅十余亩(mu)
下联——草屋八九间(jian)
横批——陶然屠
4练习:请互相讨论,补写出下联:或选一个节日,自拟一副对联,然后交流。
中秋——上联:几处笙歌留明月
下联:
国庆——上联:山河十月秀
下联:
上联:年年国庆。庆祝新胜利
下联:
参考答案:中秋:几处笙歌留明月万家萧乐贺中秋
国庆:①山河十月秀祖国万年新(日月万年春)
②年年国庆,庆祝新胜利岁岁笙歌,歌唱大丰收
③中华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炎黄子孙德才兼备立奇功
九设计后记:
《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是想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乐趣。教学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生活态度的探讨。力求让学生学有所获。听过许多公开课,也看过一些同行对本诗题跟的解读。我个人认为“归”不是题跟,是诗人的写作线索,而“居”才是真正的胚眼,是“归”的目的。每次与学生探究这一课,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陶渊明的诗意人生值得我们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