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
雷珍民简历
雷珍民,1946年生,陕西合阳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书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省人大常委,陕西省慈善书画会会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雷珍民幼承庭训、遍临古帖,长于楷、行书、风格平和简静、法度森严、劲健儒雅、丰瞻妍美。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并刊勒《创建龙园记》、《重修兴教寺记》、《再建楼观台碑》、《重修大慈恩寺大雄宝殿记》、《大雁塔地宫唯识二十项》、《鄂尔多斯赋》、《祈福中华赋》等数十种,出版有书法集《水滴石穿》,诗集《静水流深》等。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以中和主义为根本精神,以和谐美为主要特征的。这种美学精神形成了以道德素养为核心的温柔敦厚的风格。我也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欣赏雷珍民书法作品的。那遒劲的结体,洒脱的运笔,隽逸的韵致构筑的笔情墨趣给人一种舒畅清净的感觉。仿佛是在月朗风清、竹影婆娑的夜晚与苏子握卷夜行于雍容林丘之下,清江白月之间,衣袂飘飘、神情倾倒,悠然渗透一个个人生命题,那卓立苍茫,星月入怀,天地豁然的感觉可是美极了。
这固然不是对书法艺术准确而完整的把握,也不足以代表雷珍民纷纭多姿的艺术境界。但雷珍民的书法确是以中和之美作为审美取向,体现个性情趣的,这是尚意书风在书法中最直观的体现。雷珍民认为结字因时而变,用笔千古不易,书法应重写气,意在笔先,在笔墨情趣中完善自身修养,追求艺术境界。因而他注重读书,涉猎哲史,着意美学,崇尚儒雅、清淡和潇洒,这种涵养境界使他的书法风姿妩媚,意趣横生。尽管没有汹涌澎湃,金戈铁马的气势却通过涓涓细流,淡淡舒云般的情感,营构出一个恬静美好的艺术境界,更多的让人感受到安详,宁静的澄澈,体验到一种超逸而关怀的人文情结。
雷珍民浸淫书学三十余载,杂糅诸家,博取众长,对苏东坡杨凝式、李建中之类的尚意书法有着自己独特的参悟和理解,形成了健劲、秀逸、圆润、淳朴的书风。运笔结字以内敛为主,落笔凝重,点画丰厚,肉腴骨劲而笔意饱满,虽不以深厚雄浑见长仍然风姿绰约,刚健端庄之中含有婀娜流利的形态,秀润妍美之间又见温和简静的情趣。尚意书法最忌讳有形无势,有筋无骨,雷珍民则巧妙地取长补短。他喜用偃笔,落墨稳健,字行结构紧密而向左右延伸,取宽博疏朗之势,一如苏字结体,肥瘦相间,方圆兼施,骨力内含,绵里裹铁。行书间或融入草法,大量的渴笔牵丝使墨色极富弹性力度,清劲挺拔,流畅飞动,客观上避免了文入书法的圆滑侧媚。
书法上常讲:“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正因为重意趣。雷珍民无论从用笔、结体、还是章法、谋篇布局都显出一种灵动的气势。他用笔十分讲究,笔势收敛多于舒畅,含蓄多于直露,起始处稳健大方,即使是逆人藏锋的起笔也极具锋势,劲拔清巧,神采焕发。笔法强调字的大小、宽窄、长短、斜正的对比,上下避让,左右顾盼,气脉贯通,痛痒相关。疏朗而不松散,迅捷而不虚滑,飘逸的牵丝使枯润相间的墨色显得五彩斑澜。这种多变的笔法看似有形却无形,有法而无法,其实是寓新意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笔情之外。因而从意境造型和精神指向上看,他的作品与传统人文精神相契合,宁静致远的文化气息,弥漫于他的一筆一墨,通篇洋溢着文质彬彬、潇洒自如的君子之风,体现了现代书家的艺术素养和终极精神。
书法大家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潜质”,艺术发挥到一定程度就不单是笔墨技巧的展示,而是胸襟气度,学识修养的客观写照。雷珍民从艺多年,博观厚识,学养丰沛,谦和虚静,落落之中有一种健朗之气。丰瞻妍美,风流婉约的书法其实是他雅怀怡介的自然流露。这种说法并不虚妄,“先有风骨俊,始得翰墨香”永远是艺术的最高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