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菲
新一轮课程改革,一方面使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弊端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另一方面课程改革难以突破的瓶颈也凸显出来。身处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评价制度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提高三个瓶颈。面对这样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提高至为关键,而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必要途径就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校本教研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已经获得了可贵的一手材料。
特色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特色学校的重要基石。建立以校为本的特色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构建学校文化的有效手段。3年来,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特色校本教研活动。
一、注重激发热情,唤醒教师学习研究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生命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是影响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重要因素。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是首先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因此,调动教师的内趋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至为重要。
1.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为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人才搭建平台,创立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确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以教师较高的学识水平和卓越的思想见识作为教师业绩评价重要参数,深入研究本校教师基本功的构成要素,拟定教师基本功细则,以此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依据。
3.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理想
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真心热爱,使其把教师职业当做一项事业来做,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让教师体验到学习、研究和成长进步的快乐,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把教学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出各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研究的热爱。
4.做好教研信息收集工作
尽可能地传递好各种教研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每年度有计划地购买教育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为教职工学习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二、加强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不断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科研意识求发展,营造科研氛围求提高,开展课题研究求升华,推进课程改革求突破。我校遵循“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了“校长室—科研室—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网络,建立了“国家—省—市—校”课题研究体系。我校有4个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教师人人有课题,在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进行科学的总结、理性的升华。实行扎实有效的科研活动,为教师实现由“知识型”、“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奠定基础。
1.构筑科研平台,打造课题研究团队
第一,凝聚团队精神。把教师团队建设与科研课题研究紧密结合,通过打造富有研究能力和充满朝气的课题组,提升学校品位。
第二,创建两项研究机制。实行集体研究制和名师带徒制,学校通过两周一次的课题组活动制度和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度,通过开展读书学习、共同备课、上研讨课、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和校本研修等活动,共同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第三,构筑四个研究平台。通过骨干带动、课题活动、创办研究基地、科研课题整合等四个平台,帮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突出课题亮点,推进校本研究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运用课题化推进、共享式发展、优秀科研成果研讨、捆绑式评价、互动互助互进群体化发展等科学方法,以课题为载体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已成为我校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研究型、科研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新课程。
三、注重教学反思,探求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
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进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省,做到在实践前反思,力求未雨绸缪;在实践中反思,着眼反馈矫正;在实践后反思,致力反省提升,在三思而行中实现反思的真正目的——使教师不断地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在阅读中反思
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引导教师广泛阅读,在学习的基础上广泛研讨,培养教师的思辨能力,并通过实证去验证、校正思辨,以形成自己的理论,反过来指导自己的做法。
2.在集体备课中反思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效能的一个平台,为校本教研创设了一个开放空间,也给学校发展形成了一个共同体。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减负高效、智慧共享。具体流程如下:定计划,即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定主备,即定中心发言人;成共案,即共享备课成果;成个性,在共案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特点。
3.在课堂中反思
我校创建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循环跟进课、推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示范课、新秀课、能手课、学科带头人精品课、特级教师展示课。教师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分享、理解、感悟、困惑、反思,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深度的思维碰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拙存巧,碰撞心灵,砥砺技艺,从而产生新观点、新智慧、新积淀、新资源、新路径、新天地、新境界,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收获,有生命的增长点。
4.在案例交流中反思
我校的学科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是案例研讨。案例研讨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案例研讨,教师对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与现象进行回顾和反思,探求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育教研的能力。要求教师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冲突”,写好教学反思;根据不同教师的年龄段和教学实践经验,我校把教师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各个等级和层次教师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每个学期都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案例分析”,在《教研纵横》(校刊)上发表。有针对性地在备课组、教研组或全校专题研讨活动中剖析和讨论一些典型的课例。
在特色校本教研当中,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校本教研氛围十分浓厚,成效显著。近3年来,我校承办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教科研活动,一路领先,为省市新课程推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队伍人才辈出,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我校现有7名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市级优秀中青年专家,近百人荣获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荣誉称号,28人进入牡丹江市名优工程,几十人在全国课程大赛、省级教学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
教育教学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开展特色校本教研,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我校“多维互动,和谐共生,共生态”的教研理念,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的角色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彰显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素质。通过特色校本教研,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